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福建泉州桥(泉州跨海大桥造价多钱)

福建泉州桥(泉州跨海大桥造价多钱)

2023-02-28 来源:门窗加盟责任编辑:门窗之家 浏览数:7 门窗网

核心提示:[泉州新闻-闽南网]闽南网11月30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吴圳烽 文/图/视频)“东进、南下、西拓、北上”,从简陋之桥到大桥林立,从长途绕路到顺桥而过,从落后到发展,一座座桥跨江跨海而建,见证了泉州城市变化,也见证了泉州百姓生活的美好变迁。桥梁是泉州陆路交通的重要设施,新中国成立前,泉州市区交通主要有石笋桥和顺济桥。上世纪60年代初期,顺济桥重修,恢复汽车通行,成为福厦公路的要道。改革开放后,泉州桥梁建设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超历史,且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后渚大桥、晋江大桥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泉州40年过江跨海:飞桥架南北 壮大了城市 富美了生活

[泉州新闻-闽南网]闽南网11月30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吴圳烽 文/图/视频)“东进、南下、西拓、北上”,从简陋之桥到大桥林立,从长途绕路到顺桥而过,从落后到发展,一座座桥跨江跨海而建,见证了泉州城市变化,也见证了泉州百姓生活的美好变迁。
桥梁是泉州陆路交通的重要设施,新中国成立前,泉州市区交通主要有石笋桥和顺济桥。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顺济桥重修,恢复汽车通行,成为福厦公路的要道。
改革开放后,泉州桥梁建设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超历史,且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后渚大桥、晋江大桥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仕公岭立交桥(摄于2018年9月28日)泉州湾跨海大桥(摄于2018年9月30日)田安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8日)泉州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8日)泉州市公路局原局长林建筑自1996年开始任局长一职,长达15年,见证了泉州现代桥梁建设的跨越发展。
林建筑告诉记者,在泉州市区,原来国道324线从顺济桥经过,后来逐渐不适应泉州的经济发展。
1984年,泉州大桥建成并通车;1985年,东大路(现温陵路)改建竣工通车,成为过境国道。
后来,泉州市区的道路交通条件还是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就采用“建设-经营-转让”形式融资建成刺桐大桥。
桥梁建设以民营控股,开创了福建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先河。
1996年12月,刺桐大桥竣工通车,这是继泉州大桥之后,跨晋江的又一新通道,作为国道324线跨江第二通道,不仅起到分流过境交通的作用,也大大缓解了泉州市区交通拥挤紧张的状况。
21世纪初,随着刺桐大桥和泉州大桥交通不堪重负,后来又相继建了晋江大桥、田安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等。
黄龙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7日)后渚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7日)田安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8日)【老泉州人眼中的桥之变】桥梁建设,不仅缩短了时间与距离,也改变了人的观念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泉州市的变化很大。
”83岁的李孙忠感叹道。
他是一名华侨大学退休教师,老家在石狮永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到华侨大学工作。
当时,没有公交车,他从鲤城区亲戚家中到华侨大学,交通工具是脚踏车。
就泉州的变化,李孙忠介绍,以前有句顺口溜,“一条街,两个塔,三个岗亭,四个街道办”,泉州就这么大。
平时进城,大家都走路,从城东到东街,都是土路。
当时华侨大学边上有座桥,叫火烧桥,虽窄小,但可容纳一部汽车通过。
后来,学校门口建起了立交桥,因为道路改造才拆掉。
慢慢地,市区的桥也多起来了。
他感慨,桥梁道路建设后方便很多。
比如,浮桥人要坐动车,本来要绕一大圈,如今直接走黄龙大桥就可到达。
“对于晋江大桥,我最有体会了,现在我要回家,从那边走快多了。
”李孙忠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从华侨大学出发经过北山隧道,到东海,过晋江大桥,直接走沿海大通道,很快就到石狮,不用半小时,以前绕一大圈,需一两个小时才能到。
李孙忠补充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分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如桥梁、道路等;另一种是无形的,如人的观念、思想。
他说,有形变化和无形变化互相促进。
另外,城市发展得快,很大方面是农村城镇化,两者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小。
刺桐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8日)顺济新桥(摄于2018年11月27日)晋江大桥(摄于2018年11月28日)【新泉州人眼中的桥之变】泉州大桥建成通车时非常轰动,大家都去参观在很多老一辈眼中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泉州市区地方小且贫穷。
今年75岁的许荷叶住在洛江区,1958年秋天,她从老家上海卢湾区来到泉州。
“当时来的时候,真的要哭啦,因为跟上海差别太大了。
”据她述说,那时,泉州市区只有中山街、东街、涂门街那么几条街,街上也不像现在这样繁荣,跟上海反差太大。
说起昔日的桥,在许荷叶印象里,泉州市区南门出去有一座,那时似乎破破烂烂的,不是很好,离不远还有一座浮桥,再者就是金山社区那有座木桥,但很早就拆了。
82岁的肖英武,住在鲤城区,老家浙江省武艺县。
1956年,她来到泉州,在晋江地区越剧团当演员。
“泉州大桥起来之后,轰动得不得了,大家都去参观。
”肖英武说,因为泉州大桥和其他大桥不一样,每个桥墩都有一头狮子,而且狮子的形状都不一样,那时很了不起,是泉州人的特色。
谈及城市印象,肖英武回忆,刚到泉州时,她觉得这里很土很穷,自己很不习惯。
后来,肖英武被分配到企业工作,才开始融入泉州人的生活。
再后来,她嫁人成为了泉州人。
现在肖英武的女儿生活在澳洲,所以她也常住澳洲。
“我走过好多地方,还是我们泉州好。
”她说,改革开放后,泉州变化太大,包括吃的,穿的,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很好,而且人情好,天气好,空气好。
泉州大桥(泉州市城建档案馆 李芸生2007)浮桥(泉州市城建档案馆 李芸生摄于2006年)上世纪80年代初的洛阳桥(蔡其呈摄)洛阳桥(泉州市城建档案馆 李芸生 2007年)洛阳新桥(泉州市城建档案馆 李芸生 2007年9月27日)【建设管理者眼中的桥之变】跨越江海铺路搭桥,城市壮大了,生活也变美好了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梁管理所负责人洪桂忠介绍,他从2006年开始参与泉州市区城市桥梁管养,那时泉州市区较小,桥梁数量差不多五六十座。
经过10多年发展,泉州市区扩大两三倍,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桥梁上取得很大发展。
目前,该管理处所管养泉州市区的桥梁差不多180座,新建工程有坪山高架桥、刺桐大桥立交桥、坪山隧道及互通等。
在洪桂忠看来,泉州中心城区扩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变化较明显是在2000年后。
洪桂忠说,以前道路设施基本较小,特别是泉州整个中心市区,桥梁建设也都是依托于整个内流河体系建设。
随着城市扩张后,特别是整个晋江沿线的规划和发展,很多大桥应运而生。
所以说,在晋江上出现很多大桥,而且大桥两边基本上都形成互通立交这种比较大体量的基础设施,是这几年发展的见证。
据林建筑回忆,后渚大桥刚开始建时,每次要到对面工地,都要过洛阳江,绕一圈才能到对岸。
那时没船过去,车子从北迎宾路到洛阳桥,一直到洛阳镇,走一条乡村道路拐过去,要将近一小时。
当地百姓从市区到对岸,也都要这么走。
林建筑说,后渚大桥建成后,确实给对岸群众带来莫大的方便,同时对打通大泉州东进通道,实施城区跨山跨海大规模东进,进一步完善泉州市路网结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应该说,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同时,交通也随着发展。
”在林建筑看来,泉州经济发展与交通道路建设是互相促进的。
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江河两岸百姓来往不方便,交通网络就要适应,建后渚大桥、晋江大桥,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过境问题。
“俗话说,隔河千里远。
桥建成了,路就近了,生活就变美好了。
”笋江大桥(2018.11.27)田安大桥(2018.11.27)沉洲高速特大桥(2018.09.28)晋江大桥(2018.11.28)泉州湾跨海大桥(2018.9.30)□延伸阅读●泉州桥之家石笋桥,俗名浮桥,石梁桥,建于宋朝,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浮桥镇,1998年列为泉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不能通行,结束了历史使命。
洛阳桥:原名叫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这座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始建于宋代,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为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济桥,俗称“新桥”,石梁桥,建于宋朝,位于泉州市区南门,是泉郡历史上第一座利用外资修建的大型交通工程,2006年因台风受洪水冲击成“断桥”;泉州大桥,1980年11月动工,1984年9月(建国35周年前夕)竣工,是国道324线上一座主要桥梁,是解放以来横跨晋江下游市区的第一座工程巨大、气势恢宏的大桥。
沉洲(高速)特大桥,1992年兴建,1997年随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段运行而通车,北起泉州丰泽区沉洲,南至晋江市池店镇,为高速双向大桥,是沈海高速公路线上一座跨越晋江下游的特大桥。
刺桐大桥,1995年5月18日动工建设,1996年12月28日竣工通车,工程采用BOT方式进行,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满期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现形成作为泉州沿海大通道和泉州中心市区短距离过境主要通道的快捷立体交通网络。
洛阳新桥:位于惠安县洛阳镇万安村江海交汇处,在洛阳古桥上游约500米处,是国道324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
该桥由两幅结构不同的桥梁合并而成,右幅桥建于1969年10月,左幅桥于1997年10月建成通车。
笋江大桥,位于泉州市区西侧,1998年,鲤城区在笋江古桥上游50米处建设笋江大桥,2005年由原来4车道拓宽改造为8车道,为沟通市区与江南新区的“咽喉”,经内陆达外域的“要冲”。
顺济新桥,1999年6月竣工通车,位于泉州大桥上游约50米处,为适应中心市区跨江发展和交通量激增而开工建设,为保护顺济古桥及延续古桥历史文脉而得名。
后渚大桥,2001年6月29日动工兴建,2003年6月30日建成通车,位于泉州市洛阳江后渚港区,是泉州沿海大通道的主要桥梁。
江滨大桥,2003年7月竣工通车,位于泉州市南门晋江畔,集堤、路、桥、园等功能于一体。
仕公岭立交桥,2003年6月动工修建,2004年6月建成通车,位于泉州城东仕公岭,是国道324线与县道303互通式立交桥,是泉州市区第一座立交桥。
晋江大桥,2005年5月开工,2008年10月24日通车,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笫一次采用双波浪鱼腹式桥梁新技术,是泉州东海跨晋江通往晋江市、石狮市的主要桥梁。
田安大桥,2010年9月30日开工,12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是泉州市区第一座采用钢结构桥梁的大桥,是打通泉州中心城区与泉州晋江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
黄龙大桥,2012年9月30日正式通车,北接福厦高铁泉州站前南北大道、南接江滨南路和江南主干道。
通车后,北峰往江滨南路、江南片区,只需两分钟车程。
泉州湾跨海大桥,2012年1月10日开工,2015年5月12日通车,是泉州市第一座跨海高速公路大桥,是福建省目前最长的桥梁,建成后和晋江大桥、后渚大桥将泉州湾连成一个完整的“环”,环城高速全线贯通。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绂忓缓娉夊窞,璧拌繘鍗冨勾鍙ゅ煄,鎰熷彈闂藉崡骞村懗椋庢儏(鎺㈢储鍙戠幇绂忓缓鍘嗗彶鏂囧寲鍚嶅煄娉夊窞)
阅读下文 >> 泉州的西湖公园(泉州西湖公园在哪里)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9834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