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建筑如果没有“窗户”,就如同人没有“眼睛”。
很多人把窗户比作建筑的“眼睛”,而人的眼睛“眼波流转”,是可以“眉目传情”的,那么,建筑的“眼睛”——窗户,又怎样去表达蕴含在建筑中的不同情感呢? 各种窗的性格“循规蹈矩”的方形窗 世界各地最常见的窗户的形状,就是“方形”的了。
在建筑设计中,方形能够使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比如我们自己家的橱柜、收纳盒等,也大都是方形的。
在工艺上,“方形”也是一种最为容易制作出来的形态。
因为,方形只需要用长短不同的直线拼接起来,是最容易制造出来的,也最容易实现“模块化”的发展。
方形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形态,但这并不表示方形不“美观”。
方形的窗户,看起来“规规矩矩”,但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秩序。
能够让建筑的立面看起来更加“有精神”。
方形的窗户,简洁,利落,表达了一种简单、明朗的性格。
“方形”的窗户容易与“方形”的建筑相匹配,在方形建筑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错落有致”的窗户可以让建筑变得更加灵动有趣。
同样是方形的窗户,可以有不同的大小,横竖方向的不同, 甚至,请住户配合,挂上色彩不一但整体协调的窗帘,也会让整个建筑摆脱单调和乏味,洋溢出一种韵律之美。
方形的窗户,也可以是精致,丰富,有层次的。
在过去的时代,那时候的人活得比现代人还要精致,去看一看他们建筑上那些雕了花的窗户,就知道了。
工匠们用刻刀一刀刀刻画出复杂的构件,也雕刻出古人对时光和人生的珍视。
方形的窗户,并不总是板正、严肃的,它也可以传达出温暖的表情和情绪。
使用不同的材质,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质感,相较于“铁艺”、“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木质”则能够展现出更加柔和的一面。
木窗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触感,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材料,但是在现代还是有许多人贪恋木材的“质朴”与“自然”,坚持使用“木窗”。
“别具风情”的彩绘玻璃窗 当然,脑洞大开的建筑师们一定不会满足于只设计方形的建筑,窗子也是一样,从古至今,窗户的形式以及所使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
小编认为,彩绘玻璃窗是最“别具风情”的一种窗了,“彩绘玻璃”也是玻璃最有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玻璃出现的年份其实很早,但是大块的玻璃的使用大概开始于17世纪,之前多是小块的玻璃拼接在一起而被制作成窗户来使用的。
这种拼接的形式,仿佛绣花一般,形成了一种更为细腻、随意的效果;虽然被应用在西方的教堂建筑中,但却展现了一种亲近感,光线通过彩绘玻璃透出斑驳的色彩,仿佛在诉说自己也是有生命和故事的。
西方教堂离不开彩色玻璃窗,这时候的窗上的图案多是表现一些宗教故事,体现了某种神秘的精神色彩,这与西方的宗教、文化与风土人情密切相关,而彩色玻璃窗这种形式,不仅仅在西方教堂建筑中出现过,也曾经在中国“风靡”过。
而彩绘玻璃也非常容易“入乡随俗”,在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情”。
小编曾经拜访过著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在秀美、雅致的江南园林中,亦使用了“彩绘玻璃窗”。
只不过,狮子林中的彩绘玻璃窗,没有西方彩绘玻璃那么艳丽的色彩,与中国的古典花格窗相结合,竟然在“典雅”与“活泼”中冲撞出了一种“现代感”。
尽管彩绘玻璃窗具有这么大的魅力,然而在现代建筑中,还是比较少见。
其实,彩绘玻璃可以被恰当地使用在我们的日常建筑、家居设计中,来丰富居室光线的层次,而不应当从现代建筑、家居中消失!“古灵精怪”的窗 在建筑中,有简洁、朴素的方窗,有独具风情的彩色玻璃窗,当然,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独具灵性,别人无法模仿的窗。
这些窗已经脱离了普通的“窗”的意义,成为了一种“装置艺术”。
小编这里特别要说的就是“朗香教堂”的窗。
这座建筑本身就“不寻常理”,外形没有规则可言,但却如雕塑作品一般存在,无可挑剔。
它的开窗也非常特别,教堂的窗户不仅没有整体排列,而且大小不一,并不对称,看似随意却又似乎存在着某种秩序。
窗户的厚度似乎也不可预测,随着建筑墙壁的厚度而不断变化,彩色玻璃砖嵌在或厚或薄的墙壁中,深深浅浅,使光线变得神秘,陌生,遥远。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些窗户,我们才看到了真正的“光”,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古灵精怪”的窗户,让人们从建筑物本身就看到了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灵魂,和他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童心未泯”的窗 让小编感到“无可取代”、“独具个性”、“童心未泯”的窗,就是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窗户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建筑是属于成人世界的,它们需要外形美观,功能完善,设计严谨,但是在一些“童心未泯”的建筑师眼中,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建筑,乍看起来仿佛并不属于人类。
高迪的建筑中,窗户像是一只刚刚降落到地球上的怪兽张大的眼睛,单纯而又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在小编看来,高迪是最具“童心”的一个建筑师了。
而童心未泯的人,也往往将自己的个性完好地保存了起来。
高迪的建筑仿佛是他对自己童年的追忆,也仿佛是在创造他向往的世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迪设计的窗如同他设计的建筑一样,常常使用陶瓷碎片拼接起来进行装饰,创造了一种复古、图案装饰感强的效果。
在高迪的建筑里,窗户就是他个性的最好表达。
窗的“隐性”功能 关于窗户最基本的功能“通风”、“采光”等,大家都知道了,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窗户”一些不易被人觉察的功能吧。
窗的心理学功能 小编曾经到过重庆,发现那里的一些酒店的某些房间竟然没有“开窗”。
因为重庆属于山地城市,建筑密度非常大,并且高低错落,建筑经常是“镶嵌”在山体之中,与山体合为一体,“开窗”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但是没有“窗户”,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压抑甚至窒息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呢? 这间酒店把没有办法真正开窗的房间都开了“假窗”,这种窗户有窗框,有窗帘,但是打开窗帘以后,看到的却是一堵实实在在的墙。
但即使这样,这扇拥有“假窗”的房间,还是让小编得到了一丝心理上的安慰,保持了心情上的开阔明朗。
这说明,窗户除了采光通风之外,还有心理学层面上的意义。
窗户,让人感到与外界有沟通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破除了人心理上的“孤独”。
如果你在自家的窗台上种满了鲜花,那么你跟周围邻居的关系一定也不错,因为窗户意味着交流和沟通,而美丽的鲜花,则代表着分享美好。
所以,请不要吝啬去装扮你的窗子,如果可以,让尽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份可以看得见的美好!窗的美学功能 最后,我们来说说窗户的美学功能。
无论是从建筑外立面还是从建筑内部空间的角度,都可以说窗户是建筑的“眼睛”。
首先,窗户能够丰富建筑外立面的造型。
没有什么建筑,比爱琴海边的建筑更加纯净了。
希腊爱琴海边的建筑,通常配有圆拱形的窗户,与圆圆的半球形房顶相匹配。
使得这一水“蓝色+白色”的建筑,多了一些曲线的曼妙;蓝色的窗框,是海水色彩的延续,建筑和大海仿佛融为一体。
其次,窗户能够平衡建筑的虚实构成。
窗户能够创造出一定的动感和韵律,相较于“墙体”这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窗户属于建筑上一个“虚体”部分,它能够保证光线的透入,也能够保证人视线上的“透入”。
这样,人的视线落在墙体上,会产生一定的“节奏感”,本来属于二维空间的墙体,会变得具有“三维空间”的厚度,加上光线的穿透,甚至会呈现出“四维空间”的时空关系。
这样,窗户就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建筑完成了向更多维度的拓展,使建筑变得像人一样具有表情、性格,具有过去和未来。
最后,窗户通过引入光线创造出了最美的空间。
窗户是控制建筑光线进入的通道,窗户的大小、面积、方向、所用的材质等都会影响到建筑光线的质量,以及由光线创造的空间质量,而这些,也是建筑最重要的部分。
窗户,是建筑师表达个性的窗口;窗户,是使用者了解外界的窗口;窗户,也是建筑与自己对话的窗口。
窗户,让建筑更加和谐,更加完整;窗户,是建筑的眼睛,也让建筑有了灵性。
本文悠然南山原创整理,想了解更多感兴趣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心匠学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