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诗把米酿成酒,散文把米煮成饭(经典戏曲是“把米酿成酒”)

诗把米酿成酒,散文把米煮成饭(经典戏曲是“把米酿成酒”)

2023-02-27 来源:防火门责任编辑:铝合金门窗 浏览数:5 门窗网

核心提示:作者:夏斌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古希腊、古罗马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成为历史的回响,只有中国戏曲依然活在舞台上、活在观众中。中国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也是一门大众艺术。在近千年的新陈代谢中,民众是编剧,是演员,是欣赏的主体,更是革新者。无论是《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里国与家之间的大义抉择,还是《西厢记》《碧玉簪》中普通人情感的几经曲折……中国戏曲坚持反映人生百态、言说民众心声,因而才能根深叶茂、遍地开花。在《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主编刘祯看来,中国戏曲既是历史的故事,也是当下的寓言。其中的经典犹如

经典戏曲是“把米酿成酒”

作者:夏斌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古希腊、古罗马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成为历史的回响,只有中国戏曲依然活在舞台上、活在观众中。
中国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也是一门大众艺术。
在近千年的新陈代谢中,民众是编剧,是演员,是欣赏的主体,更是革新者。
无论是《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里国与家之间的大义抉择,还是《西厢记》《碧玉簪》中普通人情感的几经曲折……中国戏曲坚持反映人生百态、言说民众心声,因而才能根深叶茂、遍地开花。
在《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主编刘祯看来,中国戏曲既是历史的故事,也是当下的寓言。
其中的经典犹如“芬芳的酒”,经过岁月的磨砺与艺术的积淀,“增不得一字,减不得一腔”,是一种恰到好处。
刘祯,国家文旅部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研究员,《梅兰芳学刊》主编,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没有小剧种,“百花”难免会凋谢读书周刊:这套丛书既重点关注评剧、川剧、粤剧、汉剧、秦腔等大戏,也生动介绍了道情戏、河南越调、秧歌戏、锣戏等小剧种。
这样的编排有什么特殊考虑?刘祯:中国戏曲是一个“百花园”,东西南北、不同民族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戏曲。
仅从本套丛书的内容选择来说,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戏曲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其本质是民间艺术。
戏曲经历了一个由俗到雅、不断提炼的过程,越来越精致化、文人化。
如果只看到它作为舞台艺术的一面,而看不到它作为文化的一面的话,那么戏曲脱离观众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一来,戏曲的危机、戏曲的命运就会成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因此,本套丛书着眼于戏曲艺术、戏曲剧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这是各剧种的特色所在,也是剧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生命肌理。
另一方面,大剧种和小剧种、大戏和小戏的并行不悖,构成了中国戏曲完善的结构体系。
大有大的好处,特别是从人物故事承载的要求来看,大戏、大剧种无疑更有张力。
无论是行当的众多、唱腔的丰富、表演手段的多样,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戏、小剧种就是过时的、落伍的。
小戏、小剧种的“二小戏”“三小戏”,主要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侧重娱乐性,更加接地气,是不少大戏很难做到的。
没有小戏、小剧种,“百花”难免会逐渐凋谢。
各剧种具有平等的地位,不分贵贱、高低,都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本套丛书的内容安排寄寓了这样一种思想和用意。
读书周刊:您对哪一剧种尤为厚爱?刘祯:多年来,我接触了比较多的剧种和剧目,对每个剧种都充满期待和渴望,而结果也往往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京昆是平常观摩最多的剧种,无疑它们的作品、表演代表了中国戏曲的高度。
许多地方戏剧则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审美和文化体验,听到独具特色的唱腔旋律,看到不一样的表演身段,都会令人陶醉。
在《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这一辑中,评剧的生活化、川剧的川味、粤剧的味道、汉剧的厚重、秦腔的尽情,犹如一道道地方美食,怎能取舍?道情戏、越调、秧歌戏、罗戏的鲜活生动和喜闻乐见,亦是令人难忘。
读书周刊: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为何这一辑没有专门介绍?刘祯:昆曲是首个被列为“官腔”的剧种,这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个意义不仅是剧种的,更是戏曲史意义的。
戏曲由民间自发而起,之后经历了一个正统思想压制的漫长阶段。
所以,戏曲被官方正式接受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昆曲在明代后期被列为“官腔”,可以说是戏曲古典时期达到高峰的标志。
昆曲还是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艺术价值在于建立了民族舞台艺术审美新标尺,开创了民族舞台艺术发展新阶段,昆曲文学、昆曲表演、昆曲唱腔音乐等臻于完善。
本套丛书的出版方是江苏人民出版社,自然不会不考虑昆曲。
昆曲虽然最终走向全国,但它与昆山、苏州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
可以说,是江南文化孕育了昆曲并使之成熟。
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的视角,但写出新意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有较多的时间准备和思考,希望这套丛书的第二辑能够不辜负大家期望。
梅派的“没”,是吸收后的融会贯通读书周刊:现在的年轻人对京剧和梅兰芳可能较有兴趣。
作为梅兰芳纪念馆的馆长,您会如何推广介绍梅兰芳和京剧梅派艺术?刘祯: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发展达到巅峰、京剧表演艺术走向炉火纯青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表演之美在于思想内容的扬善进步、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的鲜明、合理以及表演的雅致中和。
梅兰芳集50年之力打造的梅派,是“美派”;美是梅派艺术最高的境界和追求,梅兰芳也就成了“美的创造者”。
有人说梅派是“没派”,这个“没”不是没有,而是吸收后的融会贯通。
它不是炫技,也不拘囿于一式一招、一字一腔,而注重表演艺术整体的有机统一。
这是了解和学习梅派艺术的难处,并非一日功、一般功。
读书周刊:走近梅派艺术世界,有什么合适的“入门级教材”?刘祯:梅兰芳留下了大量声音和表演的形象文献,是梅派艺术最正宗的依据。
同时,梅兰芳对梅派艺术的追求,在其口述文献《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有着非常真切和细致的叙述,值得一读。
举例来说,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必然要理解乃至喜欢这个角色,要为这个角色的性格、感情及其遭遇所感动,然后才能经由表演再去感染观众。
如若不然,他的演技就不可能是现实主义的,也必然会流于形式主义。
梅兰芳是用真情实感来演戏的,他塑造的一些经典形象大多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防火门怎么识别(消防防火门的检测标准)
阅读下文 >> 张成成设计工作室(张成imo)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9628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