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模板配模及材料主要组成:模板、背楞、钢管、螺杆 模板采用 1830*915*15(mm) 背楞采用 方钢40*40 木方40*40、40*60 钢管 规格Ф48×3.5mm,长度为0.6m、0.9m、1.2m、2.52m。
对拉螺杆 Φ141,剪力墙配板高度:墙体模板高度 一般控制为=层高-板厚-1.5cm。
2,洞口封头板尺寸:图纸设计截面尺寸-0.3cm。
因现场水泥内撑实际长度尺寸比设计尺寸缩小0.3cm,加固时易引起模板变形,影响墙体平整度;3,顶板配板尺寸为图纸设计开间进深各减小0.5cm,减小拼缝处的累积误差。
二、剪力墙、梁、板模板加固措施剪力墙垂直、平整度[0,8]mm,截面尺寸[-5,8]mm,顶板水平度[0,15]mm1、剪力墙加固措施: ①为有效控制剪力墙墙体烂根现象,规避地面不平整对墙体质量的影响,同时要在根部设置一道通长水平木方,并用方钢压住。
②为保证剪力墙墙体垂直平整度,模板至底部向上配模时尽可能采用整张模板,如需裁剪,应将小板配置顶部。
③外墙模板尺寸:层高+20cm(下部)+15cm(上部)。
外墙位置为防止接缝处漏浆、接缝错台。
外墙下部模板应比内墙模板加长20cm,同时增加一道锁角螺杆(左下),同时外墙模板与下层结构相接处采用粘贴双面海绵胶条施工。
外墙上部模板加高15cm,并在模板端头固定一道通长水平方向的木方(右下),保证墙面顺直。
④螺杆眼排距: (竖向)自下而上排距,第一道≤200mm。
中间间距≤600mm,最后一道距顶板模不得大于400mm。
(横向)自异型柱方向至墙端头排距,第一排螺杆眼距阴/阳角≦200mm,中间间距≤450mm。
当洞口墙垛宽度L在700mm≤L≤1000mm,时,应使用双排螺杆加固。
⑤背楞: 模板拼缝处使用规格4×6cm木方压住拼缝,固定牢固,方木两侧各并一根顺直方钢,防止拼缝处错台及漏浆。
⑥定位筋、水泥内撑: 定位筋长度应与水泥内撑长度相同,定位筋焊接至剪力墙水平起步筋上侧,间距450mm(左下)。
水泥内撑间距要求,距墙、柱端头 、阴角≦150mm,拼缝两侧竖向各设一道水泥内撑,距拼缝≤5cm。
板底第一道水泥内撑设置于剪力墙距板底第一道水平钢筋上,水泥内撑间距宜≤500mm(右下)。
⑦ 山墙部位: 山墙稳定性相对较差,较其它墙体一侧相当于自由端,浇筑时容易向外侧倾斜且不易复位。
模板加固完成后,保证墙体上部向内侧倾斜,并用钢管螺杆进行对拉加固,加固完成后控制垂直度应在4mm之内,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超振。
2、梁模配板尺寸及加固措施: ①梁底模板宽度同洞口封头板尺寸相同。
②梁侧模板配模时将梁侧模板伸入洞口两侧墙模2cm(左下),用方钢压住拼缝(右下),梁内拼缝中部放置水泥内撑,防止洞口处平整度爆点。
③若梁侧带线条,线条上部用模板封盖并加固,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出浪费。
④梁高大于500mm时,应在距梁底以上200mm处加设一道对拉螺杆,防止涨模。
3、板模加固措施:①板拼缝下方使用4×6cm木方,其余水平背楞使用4×4cm方钢,间距不大于200mm,均匀布设。
②顶板模板周转2-3次后重新进行裁剪。
三、模板支撑体系1、轮扣式钢管脚手架: ①一般住宅层高为2.9m、2..95m,立杆离墙间距≤400mm,其余立杆间距900×900mm,拉杆、扫地杆满设,垫板(150×150mm)均设。
保证架体的整体性、刚度满足规范要求,现场要求按满堂架布置图施工。
②若板跨距大于6m时应在板长边方向⅓处独立增设2根立杆,为后拆支撑体系,减小顶板后期的挠度变形,保证顶板水平度。
③布料机部位架体需进行二次加固,加设剪刀撑。
四、模板验收 1、模板标高复核。
2、检查模板质量,及时更换掉角、分层、翘曲等影响墙面质量的模板。
3、检查剪力墙模板拼缝处错台,及时修正。
4、检查剪力墙模板垂直度、门窗洞口平整度控制在4mm以内。
5、检查顶板极差控制在4mm(因考虑施工中误差)以内。
6、浇筑混凝土中需安排专人检查模板垂直度、平整度、顶板极差,随查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