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3月29日,在国内决胜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 海螺集团下属的缅甸曼德勒海螺一期5000t/d熟料生产线成功点火投产,项目建设历时不到15个月,再次刷新海螺海外项目建设速度;同日,海螺型材首个海外项目缅甸首期年产1万吨绿色环保建材项目全线投产,海螺“一带一路”发展再谱新篇,实现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以来,在以高登榜董事长为首的新班子的带领下,海螺集团克服经济下行影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突破,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双双跨过两千亿,经营效益连续多年实现百亿级增长,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安徽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从亮眼数据看发展速度 2019年,海螺集团总资产达220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一倍,短短4年时间实现了翻番,较集团成立之初增长了55倍;净收入达2344亿元,较“十二五”末年翻了两番,较集团成立的1996年增长了469倍;经营利润达452.2亿元,较“十二五”末年翻了两番,占整个水泥行业利润的近四分之一,2016年-2019年4年创造的利润总和达1180亿元,超过集团成立至2015年20年利润总和。
下属子公司390多家,较“十二五”末增加220多家。
集团主业海螺水泥2019年利润总额较“十二五”末年翻了两番,市值最高达到3195亿,较“十二五”末增长2.5倍。
集团主要经营指标 安徽省国资委主任李中到海螺集团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时指出,海螺集团是省属企业的顶梁柱和领头雁,营业收入占了省属企业的四分之一,利润更是占了一半以上,为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从创新驱动看高质量运营 在芜湖海螺矿山汽修厂房,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矿车无人驾驶系统调试。
该项目是海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目前各项研发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实验车辆已经能够进行自动前进、倒退及转向,并可以循迹自动驾驶。
芜湖海螺矿车无人驾驶项目系统调试 “十三五”以来,海螺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以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论坛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榜指出:科技创新是制造业的强盛之基,海螺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应用等现代前沿技术实施集成创新,积极抢占全球水泥技术创新制高点,以创新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跨越。
高登榜董事长出席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海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全流程智能化水泥工厂和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系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有力地支撑和引领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螺集成30多年来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行经验,在全椒海螺建成了我国首个全流程水泥智能工厂,创建了以工厂运行自动化、故障预控化、管理可视化、全要素协同化、决策智慧化为特征的智能化管理模式。
集团专家操作、数字化矿山、质量控制等相关系统覆盖率达30%左右,矿区无人驾驶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在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海螺集团作为传统行业企业,被工信部授予“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
全椒海螺全流程智能工厂 海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展节能技术升级改造,实施三风机、辊压机、分解炉、篦冷机、陶瓷球技改,开发应用立磨水泥粉磨和辊压机生料终粉磨等新型粉磨系统,推进大型风机变频节能改造,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运营质量大幅提升。
公司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产值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37.5%,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27.5个百分点。
从绿色发展看转型升级 探春时节,海螺集团下属的宁国水泥厂樱花盛开,春意正浓,一对新人在生活区取景拍摄婚纱照,这是海螺致力绿色发展,打造花园式工厂的一个生动缩影。
春日的宁国水泥厂 无论是在集团经营管理的大小会议上,还是到海螺基层工厂调研,高登榜董事长始终强调,要把环保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守环境就是效益的理念,打造排放更低、消耗更少、产出更高的绿色低碳工厂,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推动水泥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产业转变。
海螺把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环保技改资金40多亿元,大力推广应用高效收尘设备、水泥包装发运清洁化运行系统、码头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分级燃烧、高效SNCR脱硝和湿法脱硫等环保技术,建设SCR深度减排环保示范项目,完成海螺生物质替代燃料综合处理技术研发,在芜湖海螺建设超低排放生产示范线,全面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倾力打造一流生态环保企业,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优于国家标准,清洁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海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先后在济宁海螺建成余热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垃圾发电项目,年可发电1.07亿度,解决了工厂四分之三的用电。
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完全实现用电自给,成为新型“零外购电”标杆工厂。
济宁海螺致力打造“零外购电”标杆工厂 海螺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了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的先河,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具有深远的示范引领意义。
目前碳捕集项目累计捕捉二氧化碳3.3万吨,建成了年产3000吨的干冰项目,实现了二氧化碳产品转化应用,“海螺牌”干冰已正式投放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专门致信海螺集团,对海螺碳捕集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开辟了水泥行业环境治理的新征程,标志着水泥行业环保治理的新突破,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大喜事,号召建材行业向海螺水泥学习。
海螺将现代水泥工业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废、危废,使水泥厂成为城市环境“净化器”。
截止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成功推广106个环保类项目,建成36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和固危废处置项目,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固危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真正使传统水泥工业向绿色产业转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海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固废危废项目 从“一带一路”看国际化发展 随着缅甸曼德勒海螺和海螺型材缅甸项目的投产,海螺集团“十三五”以来在海外已累计建成了9个项目,一张张海外项目蓝图不断变为现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
缅甸曼德勒海螺一期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 高登榜董事长强调,走深走实“一带一路”,是海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来,海螺集团深入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瞄准新兴市场,加速海外布局,在拓展东南亚项目布局的同时,向中亚、非洲挺进,推动产业全球化发展,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国项目先后落地,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高登榜董事长拜会老挝国会主席巴妮 高登榜董事长拜会老挝国会主席巴妮 目前,海螺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拥有42家企业,已建成投产10个项目,在建8个项目,累计投资达到123亿元,海外员工达4000多人。
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熟料产能达3270万吨,水泥产能4075万吨,型材产能4万吨,塑钢和铝门窗各30万平方米。
海螺持续构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海外品牌战略、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海外已投产项目运营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建项目推进顺利。
今年以来,印尼南加海螺1线窑连续运行达259天,北苏海螺和西巴项目生产线连续运行均超过120天,一季度,海螺水泥印尼区域水泥熟料总销量同比增长27%。
缅甸海螺销售水泥同比增加19%,再创历史最高。
3月30日,历经5个多月紧张施工,卡尔希海螺3200t/d水泥生产线窑尾预热器塔架立柱一次性吊装成功,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印尼西巴项目码头 国贸集团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优化产业链,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以新兴市场的增量弥补贸易摩擦的损失。
2019年国贸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国贸集团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海外项目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开展 “丝路计划”人才培养,成立企业职工大学,开设孔子学堂培训班,提高外籍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海外项目用工本土化率达到70%以上;充分融入当地社会,参与当地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和公益事业,不断扩大“朋友圈”,实现与投资国、当地社区的互利共赢。
从复工复产看海螺效率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阶段性影响。
为加快推进全集团复工复产和经营发展各项工作,3月下旬,高登榜董事长连日赶赴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海螺下属企业调研,实地督促指导企业千方百计战胜困难,强力推动生产经营,强调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全力以赴完成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受疫情影响的损失一点点追回来,坚决夺取疫情防控与经营发展双胜利。
高登榜董事长到基层公司调研指导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海螺周密布置复工复产方案,坚持统筹推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超前谋划市场启动,快速恢复销量。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员工返厂难、交通运输不畅、生产组织难度大的实际,及时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将年中的设备检修和相关技改工作提前安排,有力地支撑了复产即实现达产高产。
集团主要产业板块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接近满工满产。
海螺抓住“疫情、安全”两大关键风险点,认真做好复工风险评估,严格返岗审批和“四类”人员管控,做好公共区域卫生消毒和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第三方外来人员健康状况排查,加大防疫物资采购储备力度,严防疫情输入扩散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复工复产全过程,全力保障了复工复产的安全有序。
“十三五”收官之年,海螺集团如何擂响决胜战鼓?在集团2020年工作会议上,高登榜董事长掷地有声: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加快对外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力决胜“十三五”,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之路,力争早日把海螺集团建成主业优势更加突出、全球布局更为合理、新兴业态竞相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实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