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绿色动能 绽放生态之美——围场壮大“1+2”主导产业奋力开启新时代绿色发展新征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目标,做大做强县域“1+2”特色主导产业,全力助推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
图为塞罕坝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向全域性转变“几年前来围场旅游,觉得这里天蓝水净、草木丰茂,自然景观宜人;如今再来,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环境更好了、景色更美了、景点更多了、旅游体验更丰富了。
”北京游客李玮说,随着北京到承德的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他打算每年夏天都带家人来围场住上一段日子。
沈阳的刘胜利是一位骑行爱好者,已经骑车到过全国大大小小50多个城市,他认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他骑行感受最好的线路之一。
“这里气候宜人,道路干净整洁,骑行的过程中,如画般的风景尽收眼底,简直令人流连忘返。
”刘胜利说。
“十三五”期间,围场承办了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飞天小镇、康熙饮马驿站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成运营,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建成投用,围塞旅游风景线“五镇五驿”项目如期推进,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成为围场生态旅游新地标,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8%以上,成为“中国最佳度假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围场全域旅游发展迈出了实质性一大步。
今年,围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入谋划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带建设,推进围塞旅游风景线“五驿”工程和御道河谷终极漂流项目建成运营,持续提升智慧旅游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
图片图为康熙饮马驿站•食品医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作为农业大县,围场在全省率先启动功能农业建设,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9个,发展富硒(锌)功能农业基地3.5万亩,“三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32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亿斤以上。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47%。
围场马铃薯、胡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立河北省著名商标12个、优质产品9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十大马铃薯主粮化基地县”“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药材产业县”。
面向未来,围场将以壮强现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百万亩马铃薯、百万亩林果中药材、百万只肉羊、百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着力培育“塞罕坝牛”“塞罕坝羊”品牌,打造北方地区最高标准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冀北优质绿化苗木生产集散基地,争取更多中药材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抢抓“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机遇,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净菜加工中心和中央厨房建设,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提高围场农特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图为张家湾乡永日3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
李术凡摄•能源环保产业向集约型发展在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一排排白色风机巍然耸立,风塔上的桨叶随风转动,在蓝天、白云、绿草、鲜花的映衬下,白色的“大风车”成为围场一道别致的风景。
“靠大风,红松洼的风电项目一年发电量在7至8亿度,可实现产值超过4亿元,这是污染近乎等于零的清洁能源。
”说起“风”,围场风电项目相关负责人非常自豪。
围场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能源环保产业,全县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建成第四个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此外,以生态板材、沸石新材料、伊利石功能材料、珍珠岩为代表的环保新材料产业比重迅速跃升,实现年产值7亿元以上,初步构建起“三业三园三带”新工业发展格局。
今年,围场将编制实施《“十四五”清洁能源产业规划》《矿物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硅砂、沸石、伊利石、珍珠岩、玄武岩、油母页岩等县域非金属矿开发利用标准化、规范化,提档升级,争创中国(围场)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推进东润清洁能源制氢及应用示范基地落地建设,森禧木业生态板材、卉原建材技改项目投产运营,年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郭鹏、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