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轩轩欲举”之意,指虚敞而又高举。
《园冶》中这样说: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意思是说轩这种建筑形式像古时候的车,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
把建筑置于空旷之处,可以增添观景之效果。
轩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于下处仰望,似有升腾飞动之感。
轩的古意为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形状各异,如同宽的廊,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但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苏州沧浪亭面水轩苏州拙政园中的经典建筑“与谁同坐轩”,轩的造型非常特殊,一面四柱,两面各有一门,一面有一个扇形窗户,其四面皆可观景,独特的设计使其别具趣味。
名字取意自宋代词人苏轼的《点绛唇· 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与谁同坐轩汾河生态修复四期工程内有两处轩,一处为单独的轩,位于汾河东岸最北边的叠翠轩,一处为汾河东岸中间的混合建筑翰墨苑,其中有一个轩。
叠翠轩翰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