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门窗钢衬怎么加进去 1980年:婚纱照、离婚案、庐山恋和柳州微车重生记](http://www.menchuang.net/aiimg/1980年:婚纱照、离婚案、庐.png)
文 | Dedee“1978-1988那十年”的第三篇如约而至,我们将接着上文书,聊聊1980年发生的,那些人们已渐渐淡忘,如今看来却颇为不可思议的陈年往事。
1980年,西学东渐之风刮得愈发猛烈。
或者说,当年曾红极一时的某些西方流行事物,又重新活过来了。
比如诞生于1945年,以俄式大菜为主打的北京大地西餐厅重新开门迎客了。
之所以叫“大地”,是源自“彼得大帝”之“大帝”,同音不同字而已。
自打这家坐落在西四南大街17号的地下西餐厅“重见天日”,生意就几乎没有差过,什么正点饭口等座,想午休都关不上门等“光荣事迹”,让这家俄式老餐馆彻底成为1980年代的北京一景。
无数人从北京城的四面八方涌向这个地下防空洞,只为再次回味当年曾让他们无比怀念的重油重色,油大味厚。
除了最不能辜负的口腹之欲,另一种让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西风”,则与充满感性与神圣色彩的婚纱有关。
同一年,被誉为魔都第一块摄影金字招牌的老字号王开照相馆,正式恢复婚纱摄影业务。
为了成为风口上飞得最高最稳的佩奇,王开可谓是做足了功夫。
先找到当年魔都女性心中永远的红玫瑰“朋街女子服装店”,请几位退休老法师出山,只为复刻出当年上海滩名媛们最爱的婚纱款式。
婚纱被成功复刻出来还不算,摄影师在拍摄手法上也开始翻出新花样。
比如1980年代最著名的“红太阳”系列,堪称40年前的网红摄影鼻祖。
男女双方背对镜头手牵手深情对视,两人之间有一轮如同咸蛋黄一般的旭日,还有一道红光打在新娘的白色婚纱上,喜庆又迷人。
彻底抛弃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正面面向镜头的标准模板。
两只拳头都硬起来以后,王开的婚纱照生意立马芜湖起飞。
原艺术总监王伯杰回忆,一开始是每天限量拍摄60对,到后来是一天两家店280对,依旧供不应求。
许多人托关系插队拍照,而没关系的新人只能开门前2小时搬着小板凳守在门口坐等。
甚至还有从外地跑来指名要拍“红太阳”的。
此外,王开还顺便做起了婚纱生意——一件300元,卖给一些很不差钱的小夫妻。
当然,更多的婚纱卖给了全国各大城市的知名影楼。
1980年代中后期,许多三四线下沉市场也都能看到同款婚纱与类似的“红太阳”作品。
据悉,1980年一年,仅仅依靠“红太阳”婚纱照,王开就赚得了200万元的净利润,成为了风口上最有资格,飞得最高最远的佩奇。
而打造这套作品的摄影师被公司奖励了一套房子。
放2年前,王开的这一系列开挂行为就是老寿星吃砒霜——嫌自己活得长。
但在1980年代初,“红太阳”和“朋街牌婚纱”这一对黄金搭档,无疑是最契合新时代精神的代表。
这边厢,年轻人们刚重新琢磨出婚纱照的新意义,那边厢,则爆出了一起在当时人而言有些闲得蛋疼的离婚官司。
主角是遇罗克的亲妹妹遇罗锦。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10年前,遇罗克因雄文《出身论》批判“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坚称“人生而平等”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十万人大会上被示众枪决。
10年后,遇罗锦因离婚官司几乎社死。
如今看来,遇罗锦的离婚原因太过正常了:与丈夫没有爱情。
除了吃喝拉撒睡,双方沟通完全无效。
比如两人看电影,她乐得前仰后合,蔡钟培却连谁是谁都分不清;两人看画展她安静欣赏,蔡却大声和孩子讲述什么是画画;两人去香山,她说这里的景色多美多静啊!蔡来了一句“昨天我路过菜市场,那儿正卖便宜的黄花鱼,两毛五一斤,我真想排队。
”总之,遇罗锦表示蔡钟培但凡对文化有一点爱,她也不至于一点爱都没有!蔡钟培也出离愤怒了。
在他看来,自己简直就是遇家前生做牛做马今生再续前缘的大善人。
因为结婚的两年时间内,他通过关系把遇罗锦的户口调回北京;还帮遇罗锦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是他一直在东奔西走为遇罗锦的亲哥遇罗克平反。
总之,蔡钟培认为自己功劳苦劳统统都占了——这和爱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因为遇罗锦和他是纯粹的革命夫妻。
为了革命,他必须两肋插刀。
如果不是他,遇罗锦十有八九还在打零工,天天和一群街溜子守望相助。
一方认定婚姻的基础是爱情,誓死离婚;另一方认定革命夫妻无需爱情,誓死不离。
由于“遇罗克亲妹”的特殊身份加持,这件5月发生的离婚官司没多久就闹得全国皆知,正式吹响当年“离婚潮”的第一声号角——有数据统计,1978年的离婚率为3.4‰,共28.5万对。
而到1980年年底,离婚率达到了4.75‰,离婚总人数为近40万对。
离婚主力军多是当年与遇罗锦有相同命运与境遇的知识青年。
他们也是当时那场全国大讨论,即“离婚标准究竟应该是‘理由论’还是‘感情论’”中,支持遇罗锦与“感情第一”的中坚力量。
当然,大部分普通人依旧是站在遇罗锦与知青的对立面,认为她打官司就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
媒体们也纷纷撸起袖子加入到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中。
好几家主流官媒明确指责遇罗锦是一个行为不检点的女人,“一个堕落的女人”,就差把“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八个字刻她脑门上……但后者依旧坚持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座坟墓。
她誓死也要冲出坟墓,她宁愿社死也不要被婚姻活埋。
就在遇罗锦在危机边缘反复横跳时,她还特地跑去参加了报告文学评奖,如亲哥附体了一般发表了个人作品《一个冬天的童话》,如实记录了她的家庭、经历、婚恋以及与一个马姓干部精神出轨的全过程。
毫无意外地,如此“三观不正”的作品加上离婚案buff叠加,遇罗锦名落孙山。
但获奖者黄宗英却将自己的奖品送了过去:“三十年代,人们尚能够支持上官云珠,到了八十年代,为什么我们还容不下一个遇罗锦呢?”一语成谶。
在经历一年多的反复拉锯与两次审理之后,前后两位法官虽对于遇罗锦看法截然不同,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支持离婚。
遇罗锦之所以可以短平快地达成目的,除了要感谢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外,还有7月上映的《庐山恋》,也可谓是一记神助攻。
经过了那些年的反复折腾,无数国人或习惯无视,或刻意忘却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那就通过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描摹爱情与时尚的《庐山恋》,来一场大记忆恢复术吧。
剧情极为简单。
讲述中美建交后,美国长大的女主受父亲的爱国情怀影响回国,在庐山游玩时与父亲老战友之子相遇相知相爱,经历了一系列波折磨难最后成功在一起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设可以说简直就是为这部恋爱戏而生的,华侨之女,因此敢于穿最靓的泳衣,敢于搭讪最靓的郭仔,同时又有少女特有的羞涩与矜持——所以她只在郭仔的脸颊上浅浅一吻就娇羞跑开。
主演张瑜表示,当时其实是想直接嘴对嘴长流水的(不是划掉):“实在太紧张了,没有勇气抬眼找嘴,所以只能在他脸上亲一下就跑。
”郭凯敏则根本不知道会被亲。
老导演黄祖模为了抓住最真实的反应,只将接吻戏告诉了张瑜,故意没告诉郭凯敏。
没有一丝防备,他的脸就被“偷袭”了。
“他真被吓坏了,两只眼直翻腾,脸‘滋’一下就红了!”正是这让郭凯敏差点晕厥,比蜻蜓点水还要轻的一吻,让《庐山恋》正式成为国内吻戏鼻祖,还顺便破了个吉尼斯世界纪录——40多年来,这部电影不断地在庐山的影院里反复上映,成为了介绍庐山的最佳软文案例。
除了爱情,黄祖模为了使张瑜看起来与海外彻底接轨,特意从香港购买了大量时装。
在短短90分钟的电影里,共塞进43套时装,每套的平均出镜率为2分钟。
甚至有不少款式在如今看来,完全可以挂上¥199.99的标价放ZARA去卖。
美景美人美装还有那轻轻一吻,彻底点破了中国人的性压抑,更重重撞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年轻人发现生活是有色彩的,美好是可以追求的。
长久的压抑被猛然释放,人们居然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了——那真是一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感觉。
当然,张瑜与郭凯敏在电影里做的一切,也是必须要模仿的。
自这一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敢于谈论爱情,感受爱情,寻找爱情,无需再欲盖弥彰遮遮掩掩。
他们也终于重新理解那个现实生活中,渴望爱情的大龄女知青,还是勇敢的。
大湾区人民则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一年内看了三部超级情感大戏:丽的电视的《大地恩情》,无线电视的《京华春梦》和 《上海滩》。
影响力最广最深的,必须是当年无线电视的《上海滩》。
其实这部经典港剧的剧本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