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1-24 15:5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钱枫枫 通讯员 陈邦强开展标化工地创建,开展较大危险源防控专项整治,开展“铁锤行动”把牢安全防护责任关,指导危旧房再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不定期开展平安夜查,组织开展各类观摩会、分析会、培训会……这是今年以来,瑞安市住建局护航平安建设的一个个剪影。
标化工地创建检查今年是瑞安“平安夺鼎”的关键之年。
据了解,自瑞安“平安夺鼎百日攻坚”八大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市住建局上下齐心,铆足干劲,多措并举铸平安。
创建标化工地 提升文明施工水平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大力开展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创建,根据《关于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创文”实际,在瑞安建成区大力开展温州市、县级文明施工标化工地创建。
今年截至目前,已有4个工程通过温州市标化工地中间验收,26个工程通过瑞安市标化工地中间验收。
标化工地创建提高了瑞安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使瑞安建筑工地在“创文”期间未失分,确保瑞安创建成效。
该局还加大了较大危险源的防控力度,开展相关专项整治。
在专项整治中,将高支模、深基坑、大型起重机械和脚手架等较大危险源的防控作为监督检查重点,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对高支模、深基坑、大型起重机械和脚手架等严格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严格按程序组织专家论证会议,严把审查关。
该局还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单位职责,建立建筑起重机械维保记录制度。
同时,按照温州市住建委关于起重机械、模板支撑架、脚手架、高处作业等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瑞安住建局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检查了13个深基坑项目、14个支模架、45台起重机械、105处脚手架,约谈8家违规使用起重机械单位。
开展“铁锤行动” 把牢安全防护责任关8月17日,温州市住建委“铁锤行动”督察组来到瑞安,随机选定瑞安市万松城市综合体一号地块二期工程作为检查对象,全面检查该工程的实名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和相关质保资料等。
督察组充分肯定了瑞安取得的成绩,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今年6月以来,市住建局开展全市建筑工地质量安全大检查暨防高坠专项督查行动。
执法人员实地检查混凝土构件观感质量,查看外观是否存在蜂窝、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抽查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板筋、梁筋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还检查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三宝、四口、五临边”(“三宝”即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四口”即预留洞口、楼梯口、安全通道口、电梯井口,“五临边”即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落实情况,查看楼层防高坠措施落实,现场探讨问题成因、提出整改方案,强调技术要点、指出不足……执法人员检查了153个项目,涉及50多家施工单位、30多家监理单位,出具100多份整改指令书,提出400多条整改意见,并加大对个别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
截至目前,已处理18个单位28名主要管理人员。
今后,该局将把“铁锤行动”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全市的在建工程开展“地毯式”、“双随机”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拒不整改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指导危旧房再排查 消除安全隐患今年2月份,文成县发生一起4间民房倒塌事件,造成群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
为深刻吸取农民自建房倒塌事件的教训,市住建局迅速启动住房安全再排查再整治工作,该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抽派4名技术专家,参与排查技术指导小组,奔赴全市乡镇、街道开展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
该局在塘下镇、莘塍街道、飞云街道等10个镇街开展了10场宣传贯彻与技术指导培训会,培训乡镇、街道住房排查人员1000多人,重点对房屋结构类型、抗震构造措施、安全隐患排查等技术要点进行指导,提升各乡镇、街道危旧房排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确保危旧房再排查工作顺利推进。
除了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培训会,近日,为配合各乡镇、街道顺利开展危旧房排查、整治工作,该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在自身监督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依旧抽调6名工作人员到各地开展技术指导。
他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与乡镇、街道巡查人员及中介机构检测人员一道走村入户,确保瑞安危房排查工作如期完成。
据悉,此次排查是在前期危旧房建档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排查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边有新建建筑物的砖混结构房屋和目测存在危险(裂缝、倾斜、擅自拆改、加层等现象)的房屋,填补前期排查的盲区。
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房屋的基本信息、结构状况和存在问题,普及危房的破坏形式和危害,并按“一户一档、一户一策”要求予以建档。
针对疑似危险房屋,工作人员建议户主尽快委托中介机构鉴定,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房屋,建议相关乡镇、街道立即实施“五个一律”和“四个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停水、停电、封堵门窗)。
此次指导工作,该局协助各乡镇、街道共排查了危房2100多处,有力地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