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门窗系列中的最后一篇。
在本系列中,小智回顾了主要门窗开启方式的选择,一句话总结——门窗开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情况。
作为本文的最后,小智还总结了一些关于“开扇”(五金)的实用设计技巧,希望能帮助朋友在门窗的设计和使用上更安全、更舒适。
目录:1、开启扇的设计和使用应注意什么2、门窗开启尺寸的合理范围3、门窗开扇承重4、门窗拉手高度及左右位置5、窗扇开启高度6、楼板分隔方式(强度) - 到天花板的窗扇7、门窗开启窗扇的设计合理性
1、开扇设计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两个方面——设计安全性、设计实用性。
在安全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开扇的宽度和高度、重量、开扇的开口高度。
在实用性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开启的便利性、布局的合理性和通风效果。
2、合理的门窗开启扇尺寸范围
2.1开扇尺寸是多少:厂家或五金品牌通常给出门窗的开扇(窗)推荐尺寸(宽、高)。
在实际应用中,商家会考虑消费者家的实际情况(开孔大小,个人需求),工厂生产情况(建议尺寸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受玻璃重量的影响、硬件质量、出厂产品、生产实力、经验等实际情况)来设计。
△图片来源深圳豪博窗控
2.2 常规窗尺寸:对于家装窗,一般外开、内开、内开、内翻窗扇宽度约为600-750mm,推拉窗扇宽度约为600 - 900 毫米合适。
2.3 非常规的窗扇尺寸:如果要制作非常规的窗扇尺寸,消费者需要先向制造商/商家寻求技术和经验支持。
比如制作大尺寸窗扇时门窗设计师怎么样,商家的窗扇最大承重是多少?有案例支持吗?做宽窄高长的推拉窗扇,请问商家会不会影响正常开启?推拉时“角”会向上倾斜吗?
3、开门扇重量/承重
门窗的重量主要来自玻璃,承重能力主要受五金件(合页/铰链)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不需要考虑窗扇的承重,因为一般五金的最大承重在60-100KG左右,而普通家装玻璃的重量要低很多超过这个标准(家装中空玻璃使用较多,1平方米单片5mm厚的中空玻璃重量约25KG)。
玻璃的近似重量 = 玻璃厚度 x 面积 x 玻璃密度 (2.56)
只有当窗扇尺寸过大,或者玻璃配置很“厚”(如4片玻璃)时,要特别注意门窗窗扇的承重(了解五金承重) ,添加硬件或减小窗扇尺寸,玻璃配置)。
同时,由于机械疲劳、产品精度等因素,窗扇的重量不能太接近极限承重。具体情况最好询问厂家/商家的技术和经验。
△图片来源Simec
4、门把手高度及左右位置
4.1 门窗拉手(拉手)的操作高度和左右位置并非“全国统一”,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高度,窗扇右侧挡住,把手放在窗扇左侧。
4.2 一般情况:通常窗把手的高度约为1.5 - 1.高于地面饰面6 m,门把手高度约为1 - 1.1 m 左右。
4.3 特殊情况:地面光洁度面是指装修后的地面高度,一般不需要考虑,但如果家里有地暖(8-10厘米厚),地面计算手柄高度时需要添加装饰面高度。以及挡在窗前的地方,如厨房、飘窗台、定制书桌等,需要降低把手高度,方便开启。
4.4 把手高度测量方法:以开窗次数最多的家庭成员为“基准”,站在窗(门)位,窗手水平略向上,门手的水平略有下降。模拟几个连续开闭门窗,并确认把手高度。
5、窗扇开启高度
在家里的飘窗台和落地窗(或平台比较低)这两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窗扇的开启高度(腰线)。
落地窗的窗腰线位置一般在距地表1-1.1m左右。太低对人开窗有安全隐患(防止上身失去重心,如开、关窗),太高会影响美观。 (梯级突然在视线的中心)。
凸窗台要么有保护(护栏、菱形纱布等)要么有安全高度(跪或躺开窗,横档可以在胸部位置,大约0. 5 米)。
△正常落地窗高度
△腰线太高了
△腰线太高了
△飘窗台开扇高度
6、落地窗扇的分离方式(强度)
在设计落地窗扇的分隔时,出于整体强度和落地窗的“抗压性”,一般建议平开窗的垂直中筋不要打开,并且可以断开中间的水平条。正在发生。
提示:对于平开窗产品,如果整体高度超过1.约8 m,最好使用加强中心支架。对于推拉窗产品,如果宽度较大(需要4个常规尺寸),建议使用加强横杆(接头管)。
△垂直中心断开,窗口整体容易晃动
△横竖中竖示意图
7、门窗开启扇设计合理
在设计门窗开启扇的位置和数量时,要提前考虑室内外影响因素、实用性、通风效果等,以免给日后入住和使用带来不便。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7.1 旧小区层高低时注意天花高度:有时天花的合理高度会低于窗户的开度,这会导致天花板遮住窗户,影响美观,不方便开启。这样可以通过在门窗顶部固定一段,或者加一段方管来解决高低差的问题。
7.2考虑外开窗扇少受雨滴的影响:外开窗产品最好安装在室内,更严谨一点,考虑开窗时的角度30°左右,不超过屋檐上方的滴水线。
这样,雨天外开窗小角度打开时,雨滴就不会从窗扇溅入室内。
△打开窗扇让雨滴进入房间
△滴水线
7.3 考虑平开门的开启方向:平开门常用于阳台隔断等地方。除了考虑分离方式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外,还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开启风扇是向外开启还是向内开启,从而最大程度地不影响正常出行和室内布局。
如果条件允许,为了进出更方便,也可以购买门槛低的产品,或者采用“无门槛”的安装方式。
7.4考虑开内开和内翻窗的冲突:在设计内开和内翻风扇时,要充分考虑室内布局,避免与天花板、窗帘、橱柜发生冲突、水龙头和升降挂衣杆。
天花板的解法同7.1。橱柜和升降晾衣杆主要考虑的是距离。如果没有操作空间,最好改变开启方式。
除了考虑窗帘的顶部碰撞(窗帘和窗扇之间留有空隙,如果天花板低,窗扇上部需要固定或整体窗框加装)一个方管来降低窗扇的高度),最好不要把窗扇放在最边上,以免影响窗帘的关闭。
如果是水龙头等碰撞问题,可以改变窗扇的开启位置,或者增加下固定或者改变开启方式来解决。
7.5 考虑内开和内翻窗铰链与墙体的冲突:内开内翻窗铰链会从窗框突出一点。不能贴瓷砖的尴尬情况。
解决办法是不要把窗扇开到一边,或者在窗框边缘加一个固定/方管,或者做一个隐藏式铰链(如果有的话只能挖出一段瓷砖到)。
7.6 L型、]型窗封特别注重清洁:这种地形窗封不仅要考虑美观,而忽略入住后的清洁和保养的需要,所以设计应该要么在短边。有设计的窗户,或者窗户设计的长边,但可以手工获得。
7.7考虑窗户的数量:根据规范,一个空间的门窗面积应该是房间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左右门窗设计师怎么样,以保证自然通风。
我们通常设计门窗的数量,厨房和浴室一扇,卧室和书房一两扇,客厅两到四扇。
7.8考虑通风效果:门窗通风效果与开启扇的面积、数量、开启方式、开启角度、开启位置等有关。
就开启方式而言,常见窗式通风效果推拉窗>平开窗>内开内倒窗(日常生活中主要为内倒)>上悬窗。
在开启角度和位置方面,主要考虑是开窗通风,以满足家居的布局和风向。例如,如果厨房是对外开放的,最好不要对着灶台。在卧室和客厅,主开窗最好在床尾(沙发对面)。如果有墙壁、隔断等障碍物,能避开就避开,不能避开就增加开口数。
如果对流效果好,最好窗户与窗(门)之间对应(南北通风速度快)。如果空间面积大,通风口多,最好形成错位使其流通(错位的窗户通风面积大)。
好了,到此为止,门窗系列就结束了。
小知识如有不对或未提及的地方,想了解更多,欢迎留言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