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三十七载深耕只为悟道古陶瓷——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

三十七载深耕只为悟道古陶瓷——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

2023-02-19 来源:铝合金门窗责任编辑:门窗加盟 浏览数:7 门窗网

核心提示:【优秀社科工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李 韵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的东侧,有一片皇宫内较为少见的绿琉璃瓦建筑群。这里被称为“南三所”,是当年皇子们居住的地方,道光帝就出生在院里的撷芳殿。如今,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器物部。吕成龙就在这个院落里工作,整整37年,从刚工作的毛头小伙到如今的器物部当家人,从未离开。“陷进去就不想拔出来了”吕成龙,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领域学术带头人。1984年大学毕业,因为成绩出众,他被分配到了故宫。报到那天,是他第一次看到故宫,跟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吕成龙回忆起上班第一天,往事历历在目:“人事部

三十七载深耕 只为悟道古陶瓷——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

【优秀社科工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李 韵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的东侧,有一片皇宫内较为少见的绿琉璃瓦建筑群。
这里被称为“南三所”,是当年皇子们居住的地方,道光帝就出生在院里的撷芳殿。
如今,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器物部。
吕成龙就在这个院落里工作,整整37年,从刚工作的毛头小伙到如今的器物部当家人,从未离开。
“陷进去就不想拔出来了”吕成龙,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领域学术带头人。
1984年大学毕业,因为成绩出众,他被分配到了故宫。
报到那天,是他第一次看到故宫,跟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吕成龙回忆起上班第一天,往事历历在目:“人事部在北门,我就沿着中轴线往北走,走啊走啊,东筒子这么长,故宫这么大呀。
”以后要在这样的单位工作,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是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高才生,自然就被分派进了陶瓷组。
当时的组长是古陶瓷大家、后来成了他师傅的耿宝昌。
“看着师傅就那么一看、一摸、一敲就判定了真假,我就立志要学会。
”吕成龙说。
然而,古陶瓷“水太深”了,岂是朝夕之间可得,仅是打绳结,他就练了两年。
故宫在运输文物时打绳结的手法极为独特。
这种绳扣不用将绳子反复缠绕,就能快捷而结实地固定文物,捆绳和解绳的时间都减到了最短,而且安全可靠。
这种绳扣的手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长时间练习,往往练成时已能参评“博物馆馆员”职称,故被戏称为“馆员扣”。
吕成龙说他经过两年反复练习才熟练掌握“馆员扣”。
“古陶瓷没有十年八年的苦功,根本入不了门,不能谈鉴定。
”吕成龙说。
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吕成龙一头扎进古陶瓷的世界。
1986年,工作两年后,他通过调查福建建窑遗址,撰写了论文《试论建窑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南宋建窑鹧鸪斑茶盏的存在。
“这才算是刚刚起步”。
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研究古陶瓷离不开陶瓷工艺,而这恰好是自己在学校的专长。
从此他“陷进去,拔不出来,也不想拔出来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拿来学习、研究,这种付出对别人可能是“吃苦”,而他乐在其中。
“因为热爱”,这是吕成龙前进的动力。
“学习贵在坚持”如果说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吕成龙发奋的动力,那么持之以恒的执着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
吕成龙说,鉴定犹如窗户纸,悟不到就看不透,一旦捅破就是海阔天空。
为了“悟到”,他始终坚持学习,直到当下,从未间断。
早些年,别说电脑,连相机都是稀罕物。
为了尽可能多记住文物,他利用一切可以接触实物的机会,观察学习。
1997年,故宫博物院进行6万多件院藏瓷器的清理和搬库工作。
瓷器属于易碎文物,加之库房运输路线较远,当时只能用人工手推车小心搬运,此项工作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吕成龙当时为器物部陶瓷组组长,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每天他和陶瓷组的同事,用塑料桶提水到库房,先擦洗瓷器,然后用高丽纸或绵纸包好,再裹上棉垫,装进藤筐,最后装车、捆车。
运到新库房后,卸车、开包、入柜。
日复一日地重复,整整3年,6万件瓷器毫发无损地搬进了新家。
而就在这种每日的重复工作中,他将6万件瓷器印在了脑子里,从此“心中有数”。
孙灜洲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第一代陶瓷鉴定大家。
他结合自己多年从业经验,编了一套5组明代御窑的鉴定口诀。
虽然每组只有28个字,但每个字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为了吃透每个字的内涵,吕成龙“用了十四五年的刻苦学习,才真正领略了其中的奥秘”。
为了丰富自己的鉴定知识,吕成龙非常重视古陶瓷窑址调查工作。
古陶瓷窑址大都在偏远山区,道路崎岖,杂草丛生,要步行很远的路才能到达。
跌跤、滑倒、被瓷片划破手指都是家常便饭,摔伤也时有发生;夏天蚊虫叮咬是“必修课”,甚至还有蝎蛇蜇咬的“选修课”。
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实地调查了近30个古代陶瓷窑址,并将所得到的收获运用到院藏陶瓷器的研究中,解决了研究中一些长期遗留的问题。
比如,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瓷盘,被前辈判定为“辽代的三彩划花鹭连纹盘”。
他通过古窑址调查,发现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福建漳州平和窑产品。
作为故宫乃至业界古陶瓷领域的领军人物,吕成龙一直强调“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贵在坚持”,“没有哪个专家是随随便便就能成长起来的”。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物”安全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基础,也是吕成龙从业几十年来脑子里始终不敢放松的那根弦。
吕成龙坦言,保证文物安全,自己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正是这种神圣感,让他从业37年来,从未出现任何文物安全差错。
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木质古建筑群,防火是故宫文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故宫博物院实行在下班前的三级断电制度:办公室断电、部门总闸断电、故宫总配电室断电。
器物部每日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前两级断电。
“我们的办公室就是古建,又有电脑等不少用电设备,一点疏忽就会万劫不复。
”他也将这种谨慎与严格传递给部门的年轻人,不厌其烦地强调文物操作安全,悉心地指导演示文物操作规程,要求他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物”。
鉴定文物,吕成龙也格外注重细节。
2021年“五一”,故宫的陶瓷馆搬至武英殿,重新改陈开馆。
这不是一次简单搬家,而是重新设计陈列大纲、重新安装展台、重新摆放文物,是一次彻底重生。
这个展是“我退休前,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吕成龙倾注了大量心血,几乎每天都在现场。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除了常规的文物操作安全规程,吕成龙还要求每位参与布展者,手机不能装在兜里。
他说,现在手机都比较重,万一从兜里滑出来,可能砸到瓷器,后果不堪设想。
“文物安全是1,其他工作都是后面的0;没有1,啥都没有。
”吕成龙说。
走出吕成龙办公室,院里有一棵核桃树。
吕成龙说,自己刚来这里上班时,树干“只有墩布把儿那么粗”,如今已如电线杆般。
37个春秋,吕成龙看着它花开花落结果落果,它陪着吕成龙从青涩新人成长为业界大师。
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故宫人和它一起成长、成材。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3日04版)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资讯】首推创新方法论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第十九期“融智汇”主题沙龙暨中小企业创新方法专题培训活动走进漳州电动门窗
阅读下文 >> 莫伦特斯皇马球衣号码(皇马略伦特)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7653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