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庆阳的窑洞民居在哪里(庆阳窖洞的来源)

庆阳的窑洞民居在哪里(庆阳窖洞的来源)

2023-02-18 来源:防盗门责任编辑:防盗门 浏览数:6 门窗网

核心提示:窑洞民居在甘肃庆阳历史悠久。图为甘肃环县村民的窑洞生活。(资料图) 张永鑫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5月11日电 (侯志雄 高展)挖几孔新窑洞,一家人乐居其中。这曾是83岁的甘肃庆阳农民田稚年轻时的愿望。陇东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地区,黄土直立性好,庆阳先民凿洞而居,被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那时村里人都住窑洞,家里五个兄弟姐妹,晚上在炕上排成一排睡觉。”家在镇原县平泉镇里岔村的田稚,指着已无人居住、几近荒废的窑洞对中新网记者说,现在还能想起晚上母亲起身点着煤油灯,挨个给他们兄妹拉被

甘肃庆阳窑洞:独特民居文化“点睛”美丽乡村

窑洞民居在甘肃庆阳历史悠久。
图为甘肃环县村民的窑洞生活。
(资料图) 张永鑫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5月11日电 (侯志雄 高展)挖几孔新窑洞,一家人乐居其中。
这曾是83岁的甘肃庆阳农民田稚年轻时的愿望。
陇东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地区,黄土直立性好,庆阳先民凿洞而居,被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那时村里人都住窑洞,家里五个兄弟姐妹,晚上在炕上排成一排睡觉。
”家在镇原县平泉镇里岔村的田稚,指着已无人居住、几近荒废的窑洞对中新网记者说,现在还能想起晚上母亲起身点着煤油灯,挨个给他们兄妹拉被角的身影。
图为镇原县一院废弃窑洞,成为市民踏春赏花拍照的“背景图”。
(资料图) 盘小美 摄 窑洞民居在庆阳历史悠久,从先周的“陶复陶穴”算起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陶复陶穴”源于诗经记载,陶通“掏”即挖土;复也作“窗”,土窟即窑洞,意为掏窑洞,挖地穴。
当代文化学者冯骥才称窑洞为“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日本学者亦曾赞其为“会呼吸的建筑” 2008年,《窑洞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庆阳以其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窑洞民居之乡”。
在庆阳各地,至今还能随处见到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
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称“崖庄”;从塬面上向下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如同一个地下四合院称“地坑院”。
时至今日,很多村民依旧喜欢窑洞这种居住方式。
图为环县一村民家重新装修、改良过的窑洞。
(资料图) 盘小美 摄 田稚结婚后,在离沟边不远处,自己新建的一处地坑院。
一条长长的斜坡门洞连接着窑洞与塬面。
院内共有六眼窑洞,分别有厨房、卧室、牲口房以及储物间。
窑洞门窗十分简单,拱形的洞口搭配着双扇木头门,窑洞很深。
谈起挖这座地坑院经历,田稚显得很有精神。
“首先是挖地基,那时候,晚上月亮特别亮,没什么事就去挖窑,窑洞出口窄小,牲口车下不来,只能一背篓一背篓往塬上背土。
”他说。
现在虽然搬离了地坑院,但田稚还是会时不时过去看看,拔拔院子里的杂草,看看院角的两颗苹果树。
不久前,在庆阳市传承弘扬窑洞居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讨论指出,庆阳目前还有4.66万户居民居住窑洞。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居民“告别窑洞”,原有窑洞逐渐废弃,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窑洞营造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窑洞亟需保护和利用。
“谈起庆阳民俗文化的传承,总是绕不开窑洞文化,这是庆阳最独特的地方民俗,也是周先祖对庆阳文化的主要贡献之一。
”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晓峰表示,庆阳已安排对该市重点需要保护的院落和村落实施挂牌保护,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同时,依托推动“窑洞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传承有序的要求,遴选一批建筑专业毕业的高校学生,使其能熟练掌握窑洞营造技艺,确保后继有人。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各种现场文艺活动受限,庆阳出现一批草根网红主播。
除了这些网红的才艺,直播选择的背景——窑洞也赚足眼球、吸粉不少。
庆阳窑洞民居造型不仅让外界注目,也唤醒了远在他乡游子的浓浓乡愁和文化自信。
闫晓峰说,“这种现象令人欣慰,充分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念在民间正在觉醒。
” 闫晓峰表示,通过设立具有农村生活特点的各种休闲项目,如搭建农村直播平台、在窑洞做皮影、地坑院耍社火、炕头上剪纸等活动,把司空见惯的农村生活艺术化,吸引更多人到农村体验生活,干农活、住窑洞,休闲娱乐、放松心情,让更多人感受窑洞民居文化。
(完)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陕北窑洞的特点与文化(陕北的窑洞是什么样子的)
阅读下文 >> 新安装的断桥铝窗开关很困难,为什么?是窗户原因还是安装原因?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7315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