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杜 敏秋日的下午,做完一项征文的评委工作,终于可以放松一会儿。
我漫步在有“首都金融中心”之称的北京金融街,沿着这条闻名街区走过去,只见街道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儿可是掌控咱们国家金融行业市场,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期货业财富的地方。
门面上是显赫的大字: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光大银行......,或是挂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牌子。
游弋于银海之中,思绪飞出千万里。
多年前,我在日本访问交流时,看到东京新宿区、涩谷区街头的樱花银行、三菱银行、东京银行、都民银行,让人眼花缭乱。
那时候,我还没到银行工作,就是浮光掠影的转转、看看。
初次接触到的金融家、银行家,是资耀华先生。
听他身边的人介绍说:资先生早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是咱们国家金融界的前辈,在上海和天津的金融街工作过。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和他握手,称赞他做了很好的有益的工作。
自从迈入银行的大门,听到、看到的都是融金理银的事业。
商品、价值、货币、资本,从微小的细胞,到无处不在的庞然大物体系,让人不能不思量。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忆起10年前,参观的“日升昌”票号。
他们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讲诚实、守信用,开了我国银行业之先河。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昔日的票号与今天的金融业,已无法同日而语。
然而,有的做法,对当今的创新、改革、内部管理、案件防范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还有,我参观过的沈阳金融博物馆,了解到金融发展的脉络。
从古到今,人类在金融货币领域,付出了多少血汗,引发出多少故事,又织出多少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啊!金融海啸给世界金融和经济带来波澜,也给我们金融工作者敲起了警钟。
金融业历经多年风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机遇多多,也面临新的挑战。
透过北京金融街这些门窗,仿佛看到了金融专家、领导者的发展改革思考,宏观决策;也看见基层机构营业网点员工的默默奉献。
金融工作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铸就金融大业。
金融品牌更耀眼,金针银线绣丰年。
刺破青天的座座大厦,汇聚了多少设计师的智慧,凝聚了多少农民工兄弟的辛劳和汗水。
一捆捆大钞码起来如城垛般威严,一张张轻飘飘的纸片,撒出去竟会激起震动社会,震动世界的巨大涟漪!实体经济与金融早已交集,虚拟经济与金融更加紧密。
“网银”上了国际金融博览会,还加上一个“大数据”。
是的,“身轻量万物,无脚走天下”。
一张张金融货币,承载着人类大小不等的劳动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联系着千家万户,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的发展。
金融街啊金融街,让我心感到神奇。
您的能量发力,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如果稍有闪失,会不会出现贫富分化、鱼水分离?......行走在金融街上,自己十分十分渺小,又觉得担当的沉重,兢兢业业,哪敢有丝毫的大意。
金融活,全盘活;金融兴,百业兴。
金融街巍然屹立,我的梦还在继续。
作者简介:杜敏、女、笔名达娃、高级职称、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海淀区作协会员、北京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稿件曾获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散文学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妇联、北京市侨联、海淀区侨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网、中国西藏网、内蒙古新闻网、中国环境报、中国金融工会、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区图书馆、西藏广播电视台等奖励。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