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金默如简介(金默如花鸟画作品欣赏)

金默如简介(金默如花鸟画作品欣赏)

2023-02-17 来源:门窗加盟责任编辑:门窗之家 浏览数:6 门窗网

核心提示: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亲王的女儿被称为“格格”,清朝奴才应允主子话时通常喊“喳”。但是清末最后一个格格金默玉在参加鲁豫有约时,却这么回答道:“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出生于1918年,是肃亲王善耆的第三十八个孩子,是大清最后的格格。金默玉出生时,大清基业早已轰然倒塌,辛亥革命的到来不仅推翻了压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让还在幻想着光复大清的辉煌肃亲王善耆,彻底绝

金默玉:家人逃亡前,兄长留下6个孩子待养,全屋财产却只剩100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亲王的女儿被称为“格格”,清朝奴才应允主子话时通常喊“喳”。
但是清末最后一个格格金默玉在参加鲁豫有约时,却这么回答道:“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
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出生于1918年,是肃亲王善耆的第三十八个孩子,是大清最后的格格。
金默玉出生时,大清基业早已轰然倒塌,辛亥革命的到来不仅推翻了压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让还在幻想着光复大清的辉煌肃亲王善耆,彻底绝望。
作为大清最后一个格格,金默玉的出生必定伴随着迷茫与痛苦,她四岁时父母双亡,靠着21个哥哥、16个姐姐的救助才免于被苦难蚕食的命运。
她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与无奈,新旧思想的交替让她疲于应对,她留过洋,接受过新思想,也感受过被人簇拥起来的格格生活。
但正如前文所说,她的出生本就是一个错误,跌落神坛后,金默玉也饱尝过被关在铁窗后的滋味,体会过人间疾苦。
那么,大清最后一个格格金默玉的人生究竟有多么传奇?她的现状又如何呢?末代格格的前半生金默玉的父亲肃亲王善耆是大清王朝最后的拥护者,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仅将溥仪拉下了皇位,还让这一干倚靠大清王朝的皇亲贵族们走向了没落。
金默玉的出生很不凑巧,是肃亲王善耆携家眷流亡东北时,意外产下的孩子,金默玉没有见过大清王朝的盛况,却要被大清王朝的封建礼数所桎梏。
当时,肃亲王善耆已经在东北流亡六年了,家族也在渐渐地走向衰败,紫禁城没了皇上,天下也没有了大清王朝,没落的皇亲贵族渐渐成为了一个笑话。
金默玉是肃亲王的第三十八孩子,她的亲生姐姐就是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因为这层特殊关系,金默玉还受了不少苦,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逃亡东北的善耆此前从未想过自己会落至这般田地,作为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第十代嫡孙,善耆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未满四十岁,他便被推选为大清王朝的民政尚书,统管大清王朝的民政工作,在积贫积弱的就中国,善耆是早已腐朽落后的清政府里,为数不多的贤臣之一。
慈禧极为倚重他,朝政大事都要与他商议,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时,被关入清王朝的天牢里,善耆也因为职务原因与汪精卫有过短暂交流。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事后,善耆还曾感慨道:“若不是出生于王族,可能我就会参加革命军发反朝廷了。
”善耆是个聪明人,知道大清王朝已处于弥留之际,无力回天了,但是流在身体里的王朝血统,却在鞭策他,为大清朝的未来考虑。
除了孩童,生活在这世间的人大都如此,总会被形形色色的事物制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洒脱和自由。
善耆紧紧抓住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试图以较为缓和的变法换得大清王朝的安宁和稳定。
但是大清的根基已被腐败蚕食,在善耆、奕䜣主张以“君主立宪”制挽救末代王朝之时,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却将奄奄一息的大清朝推入了另一个深渊。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能也不允许,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陨灭于自己手中,守旧派最后的顽固是压垮大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列强的坚船利炮让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化为了一阵尘烟,但是篆刻在地主阶级骨子里的封建思想却并没有随之消散殆尽。
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格格,即使大清朝不在了,金默玉依旧要按照封建陋习里的“大清礼数”,坐凳子只准坐半个屁股,逢年过节还要给祖宗、长辈们上礼请安。
大清王朝倒塌后,各种新潮思想先后涌入中国,但是在肃亲王府的一方小天地里,封建思想却一直在延续。
大清王朝的覆灭让末代王爷善耆变得疯狂起来,为了实现大清王朝的“复苏梦”,善耆竟鬼迷心窍的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做了汉奸。
日本人将善耆哄骗至旅顺,和他拉近关系,善耆成为了日本人妄图吞并中国的一个工具,善耆为了拉拢日本人,还将金默玉的姐姐,川岛芳子亲手送给了日本人川岛浪速。
金默玉的整个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肃亲王府的高墙之下度过的。
13岁时,金默玉被送往日本留学,在日本的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度过了中学生涯,这时的金默玉并不知道中国正在遭受怎样的变化。
她的思想还很幼稚,停留在父母兄长给她搭建的安全屋中生活。
高中毕业后,金默玉因为成绩优异,被东京女子大学录取,学习英文专业。
接受了新思想的金默玉不愿意再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她向家人提出了请求,希望去做一名女记者,看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但是王府里的家人们却被这个思想惊呆了,自古以来格格就必须在王府的一方天地里深居简出的生活,金默玉能东渡留学,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忍让了。
他们希望金默玉在留学生涯结束后,能回到王府里,恪守满清礼规,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格格。
后来金默玉在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表示青年时期的自己是叛逆的,不愿意被满清礼规拘束,家人的拒绝让金默玉心生烦恼,她一连好几个月都不给家人回信,以示自己的抗议。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丧心病狂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默玉被迫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了北京老家。
在北京,金默玉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晚清格格的艰难创业路回到北京后,金默玉被家人要求回到王府生活,到接受了新思想的金默玉对此嗤之以鼻,为了表示抗议,金默玉还瞒着家人找到了一个钟表顾问的工作。
在那个年代,这算是高薪工作了,如果存下来也是一笔巨款,可从小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金默玉,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
工资一到账,金默玉就邀请同事们吃喝,出入于高档场所享受,一个月下来,金默玉根本剩不下什么钱。
此时的金默玉根本不知道,这将是她最后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
善耆为了让儿子们成才,特意将他们送往世界各地著名的军事院校去读书,但这一众阿哥们非但没有学习到真本事,还将此当成了享受生活的借口。
他们沆瀣一气,将本就落魄的肃亲王府彻底败空。
有一次,金默玉去一家照相馆照相,老板见照出来的相片效果很好,便将其冲洗出来贴在了窗户上,用来招揽生意。
好巧不巧,被金默玉的一个哥哥看到了,在他看来,金默玉可是有着皇室血统的格格,相馆老板一个平民老百姓,没有资格使用格格的照片。
但是金默玉是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新青年,她很反对家族强加在她身上的封建观念,这也就导致金默玉和亲属们的关系越来越远,直至分崩离析。
1949年1月6日,傅作义排出代表,和中共中央代表谈判,双方就和平解放北平一事达成了协议,傅作义同意接受解放军的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金默玉听到这个消息后,和北平城的民众一起,站在街头,欢迎解放军进驻北平,此时,金默玉的家属们早就听到风声,四散离去了。
她的大哥早已和国民党站在同一条线上,蒋介石为了安抚这些没落皇室,承诺会给他们一定的补贴。
1948年,全国解放形式逐渐明朗之后,金默玉的大哥连夜坐车驶离了北平城,留给金默玉的只有100块钱,和8个需要她照顾的家眷。
从这天开始,金默玉开始了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作为大清王朝的皇室后代,此前金默玉从未因生计发过愁。
哥哥们从北京城逃窜之后,只剩下金默玉一个人带着六个年纪尚小的侄子侄女,以及两个留下来的佣人一起生活。
北平的和平解放让金默玉迎来了新的生活,和溥仪一样,此后金默玉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养活一大家子。
此前金默玉虽然从事过高薪的钟表顾问一职,但是大手大脚的金默玉未能攒下来积蓄,为了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九口人。
金默玉尝试过很多工作,开洗衣房、织毛衣、开西餐馆,但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这些生意无一例外都宣告失败。
开洗衣房时,金默玉为了给客户最好的体验,从市场进购了一大批高级香皂,还因此欠下了一笔外债,但是月末结算收益时,金默玉才发现赚来的钱还不够采购香港的费用。
至于织毛衣就更不用说了,在各类型工厂迅速崛起的时代,金默玉花费三天才赶制出来的毛衣还不如工厂几十分钟的成果。
在上流社会长大的金默玉,思想观念还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喜欢吃西餐,照相,金默玉就以为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她变卖家当,凑钱开了一家西餐馆,结果可想而知,店铺生意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但和父亲一样,金默玉是个要强的人,失败没有将其打倒,反而将她锻炼的愈发坚韧。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见西餐馆没有生意,金默玉就着手调研了北京的现状,没想到,这一查还真让她发现了商机。
当时北京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有四十多万四川人离开家乡,来到北京生活,四川人喜欢吃家乡的川菜。
但是诺大的北京城竟鲜少有川菜馆,金默玉看到了这个商机,东拼西凑借来了创业资金,在北京城区开了一家川菜馆。
厨师选用的也是正儿八经的川菜师傅,吸引了大批来北京打拼的四川人前来消费,凭着这个川菜馆,金默玉总算解决了养家糊口的难题。
1956年6月,金默玉赶上了好时候,当时国家为了发展,录用了一大批专业性人才,金默玉曾在东京女子大学学习过,精通日语。
恰逢中央编辑社日语组急需一位日文翻译专员,金默玉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中央编辑社的录用考试。
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让金默玉很轻松地就通过了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日语翻译专员,金默玉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不久后,金默玉的大哥也从香港给金默玉寄来了一大笔赡养费,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金默玉高兴之余,爱情也随之悄然而至。
1956年年底,金默玉和著名画家马万里结婚了,马万里比金默玉大14岁,性格敦厚,和金默玉相处很愉快。
这是金默玉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段幸福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亲生姐姐川岛芳子的缘故,1958年金默玉被带走接受调查。
金默玉被迫和丈夫马万里离婚,开始了为其十五年的牢狱生涯,在狱中的日子,金默玉想了很多,也看开了很多。
不论世界如何变化,金默玉依旧坚强,她学会了和世界和解,认认真真地生活下去。
1973年,金默玉被无罪释放,尝遍了人生百态的金默玉,决定离开北京,来到天津郊区的茶淀农场工作,在这里,开始了隐居生活。
在这里,金默玉认识了农学专家施有为,他认同金默玉的思想,尊重金默玉的私生活,两人相处也比较愉快。
1979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金默玉再也干不动茶园里繁忙的体力劳动了,她拖着疲倦的身体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
邓小平同志考虑到她的年龄,决定将其调到北京工作,这是金默玉一生中唯一一次求人的经历。
她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却为沾染上没落皇族的不良习气,回到北京后,金默玉还和丈夫集资办了一所日语培训学校,为中国教育出了一份力。
2007年,金默玉做客《鲁豫有约》,面对鲁豫的询问,这个坚强乐观的老人这么回答道,经历了这么多,她偶尔也会看着电视上演的清朝宫廷剧发笑。
金默玉说“格格”两个字应该念第一声,奴才回答时应该喊“嗻”,人生的大起大落都曾在金默玉的生活中上演。
2014年5月26日,金默玉因病去世,大清最后一位格格,用了一生教会了后辈什么叫“乐观”。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独步天下分集剧情介绍电视猫(独步天下剧情介绍简介)
阅读下文 >> 一线门窗品牌旗下品牌(门窗一线品牌近期行情)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7053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