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7月25日,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核心技术攻关、模具设计及硬化、绿色生产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贵材一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产品创新,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占领市场。
”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
2021年,贵州贵材入选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名单,这为其不断增强研发能力、继续深挖潜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一家由铝合金家装建筑起家的公司,贵州贵材并不满足于发展现状,而是一直致力于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追求高技术集成、高品牌价值和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产品填补了贵州乃至西南市场高端工业型材和建筑型材的市场空缺。
“工业铝型材在技术、设备水平及产业链发展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和较长时间的积累。
”李衍雷说,目前,很多高端写字楼外立面节能幕墙所用的铝材,不仅对热处理、抗拉强度、抗腐蚀性、耐受性等方面有技术要求,还对合金成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李衍雷拿出一块看似普通的铝合金材料举例说:“这么一块不到一米长的铝合金,如果按重量卖,只能卖到80元,可实际售价却是6000元,贵就贵在合金成分,是铝锂合金。
”李衍雷介绍,他手上的铝合金正是和贵州大学合作研发的600MPa级铝锂合金。
一般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大约在300MPa左右,而铝锂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超过600MPa,强度接近钢材,而重量只有钢材的三分之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等领域,前景广阔。
“高端序列的工业铝大多应用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制造工艺需要精益求精,这就对在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模具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误差不能超过0.001毫米。
”李衍雷说。
此前,公司的模具必须从江苏、广东等地采购。
为此,公司专门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投用14000平方米的模具大楼,模具采购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卓越超前的模具体系为贵州贵材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在强化技术攻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贵州贵材还通过数字化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公司工业化新型发展战略,贵州贵材建立企业智造云平台和大数据调度指挥中心,具备企业运营一体化管理平台、BAS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基于视觉建模技术的安全生产监控平台、能源智能分析等功能,建立数据中心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加快提升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其中,贵州贵材独立自主研发的BAS数据智能分析模型,通过收集数据、深度分析,具备业务增量模型、客户回访模型、客户画像模型、月度日度销售总模型、销售可视化模型等功能。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能为每个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利于我们内部进行生产规划和精细管理。
”李衍雷说。
“以前,公司每月生产300吨铝材料都觉得困难,不是因为生产能力不够,而是因为管理混乱,导致效率低下。
”李衍雷说,那时生产下单多为手写复印,在排产、生产、入库、出库等过程中极易出现失误。
为减少失误,公司只能靠增加人手来弥补。
随着数字化管理的运用,贵州贵材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今每月产量达到2500吨以上。
曾祥是贵州贵材的一名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图纸绘制。
“公司的产品很多,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图纸和模具,这个数据十分庞大,数字化管理可以方便客户挑选产品、查看图纸、对比尺寸、精准调整,这对于提升沟通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很有好处。
”曾祥说。
如今,在技术创新、硬件建设、科学管理等诸多因素的保障下,贵州贵材已由一家传统铝制品企业转型为一家从事铝合金节能系统门窗和产业化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涵盖11个大类,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去年,贵州贵材实现产值5.5亿元,产品服务全国900多个大中型工程和工业项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顾林晗 文/图编辑:田娟统筹:汪东伟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