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新闻客户端 监制 吴雅茗 策划 陈文文 记者 张留 视频 马赛洁 编者按: 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提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包括努力建成创新之窗、人文之窗、美丽之窗、开放之窗、善治之窗、幸福之窗等六个具体目标。
即日起,浙报集团杭州分社特推出“城市之窗名家谈”融媒体特别报道,邀请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杭州“城市之窗”内涵,敬请关注。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到,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努力建成“开放之窗”。
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围绕杭州“开放之窗”展开解读。
一、杭州开启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提出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努力建成“开放之窗”,请您谈谈对这个新目标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四个杭州”的定位和“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即“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开启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这既是目标高定位,也是工作主旋律。
在目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杭州面临“后峰会、亚运会”的历史机遇,这是杭州扛起历史使命、勇立发展潮头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杭州把它作为一个发展目标提出来,与杭州进一步的发展有关,只有抱着开放的思维,吸取全世界先进的理念、制度、技术、产业、人文,才能更快更好地把杭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当然,在杭州、全省乃至全国,将国际化、现代化作为发展导向并不是第一次。
杭州提出“开放之窗”的兴奋点和突破口,一定与之前大有不同。
过去提国际化,主要讲的是外向型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等。
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国际化水平要大幅跃升,努力建成“开放之窗”,重点应放在“化制、化人、化文”上:化出一个与国际规则、管理、标准体系对接的制度型开放来;化出一个“见城更见人、兴业更兴文”的以人为本发展模式上来;化出一个更有“国际范儿”的城乡面貌和市民素质来。
总之,杭州的“开放之窗”,应该不止某一业、某一地的开放,而应该是系统化、深层次的开放;杭州的国际化,也不应该仅仅是贸易往来、金融投资的国际化,而应该是全方位、高质量的国际化。
二、您认为杭州努力建成“开放之窗”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要如何放大优势,扬长补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B20杭州峰会主旨演讲中提到,“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向世界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现代化城市画卷。
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基础之上,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做强数字经济。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胜枚举,如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等,但哪一种才是最具战略性、渗透性和带动性的,毫无疑问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当整个世界已经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化以后,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活动不能有效地参与其中,其被边缘化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杭州已将发展趋势转化成了现实的领先优势。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嵌入和生长,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逐渐找到了与要素资源禀赋比较契合的发展路径,以较小的体量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撬动连接城市内外的巨量资源,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最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由创新强力支撑的经济发展“微笑曲线”,讲述了一则换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杭州故事”,为全国提供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样本”。
数字经济时代,哪个区域能充分调动全球高端人才资源,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对于杭州而言,这是一个再积极不过的信号。
杭州建设“开放之窗”,仍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比较优势,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心无旁骛地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旗帜鲜明地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在内的新实体经济,将“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深层渗透、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以新应用催生新产业,以新产业扩大新应用的良性循环。
一旦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持续放大,实现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将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三、杭州如何发力空间层面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请您谈谈意见和建议。
首先,杭州要以都市圈发展为目标指向。
放眼看世界,当年的国际大都市若还没有“衰败”或“淡出”,现在都已是国际都市圈的概念。
单中心城区摊大饼式的平面扩张,早已被摒弃;而多中心“葡萄串”式的都市圈有机更新,成为了普遍的发展潮流和理性选择。
杭州要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承载大量国际化功能,绝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势必要发展成为全省第一都市圈、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金南翼。
其次,杭州要把市区的城市化进行到底,以避免未来城市国际化的高投资成本和高社会成本。
最后,杭州要乘“后峰会、亚运会”东风,形成钱塘江南北两岸拥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核心空间,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全新的宜业、宜居、宜游“总相宜”的形象,有效承载未来城市国际化的新增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