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湖州佐史江琛,取刺史裴光书,割取其字,合成文理,诈为与徐敬业反书,以告。
差御史往推之,款云:“书是光书,语非光语。
”前后三使并不能决,则天令张楚金劾之,仍如前款。
楚金忧懑,仰卧西窗,日光穿透,因取反书向日视之,其书乃是补葺而成,因唤州官俱集,索一瓮水,令琛取书投水中,字字解散,琛叩头伏罪。
【译文】唐朝湖州佐使江琛,将刺史裴光的信,割取信中的文字,组合成文,诈称裴光与徐敬业谋反而提出告诉。
武则天派御史去推断,都回复说:“信是裴光的笔迹,词句却不是裴光的文词。
”前后派三个人都不能决断。
武则天命令张楚金再去调查,还是查不出实情。
张楚金非常忧虑烦闷,仰卧在西窗下,日光透过窗子射进来,于是拿出信对着阳光看,才看出信都是修剪缀补而成的。
因而把州官一起请来,要一瓮水,命令江琛把信投入水中,信纸果然一字一字地散开,江琛才叩头认罪。
【孟述评】网上收集了一点张楚金的背景资料。
楚金,高宗时累迁刑部侍郎。
仪凤年,有妖星见,楚金上疏,极言得失。
高宗优纳,赐帛二百段。
则天临朝,历位吏部侍郎、秋官尚书,赐爵南阳侯。
为酷吏周兴所陷,配流岭表,竟卒于徙所。
张楚金能够得到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信任,说明他的能力是被肯定的。
能够被酷吏周兴陷害,说明他是一个“中正之臣”。
也难怪“裴光谋反”一案定不下来的时候,武则天会让张楚金来办理此案。
说明武则天心里也不相信裴光谋反。
首先,不光是张楚金,前面几批办案的官员都一致认为,裴光写给徐敬业的信,笔迹的确是裴光的手书,但是,“文风”却不是裴光的文笔口吻,这就是“疑点”,那么这封“谋反信”,就不能轻易作为“罪证”,就不能定案。
这就是典型的“象比之术,言行类比”的大智慧。
实物与本人的言行,两相对比,“有出入”,这就是“破案的突破口”。
那就必须要证明“信是假的”,但是,明明就是裴光的笔迹。
张楚金相信“信是假的”,才谈得上在“信纸”是下功夫。
果然张楚金将信纸对着光看,放在水里看,就真相大白了。
这是典型的“得情制术,对症下药”的大智慧。
本案例,说到了武则天,我们就来说说武则天的智慧。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于贞观初年授任利州都督,全家于是随任迁住蜀中。
据说,唐朝著名的阴阳大师——袁天纲,于这时,遇见了武则天母亲杨氏,袁天纲问她:“夫人应该是生了贵子了。
”于是给武元爽、武元庆(武则天的异母兄长)看了相,他说:“官可三品,保家主也。
”见了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又说:“此女显贵,可是克夫。
”武则天年龄最小,由保姆抱过来给他看,谎称是男子,袁天纲观了她的相之后感到惊叹,预测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
” 相传,就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武媚娘入宫这一年,太白星又经常在白天出现。
太白星就是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于东方是启明星,晚上出现于西方是长庚星。
在当时,坊间就流传着“武女代唐”的谣传。
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忌惮“武性”了{!-- PGC_COLUMN --}。
李世民也认为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不是好兆头,于是唐太宗诏命袁天罡查清原因。
袁天罡与弟子合著了探究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上呈唐太宗。
贞观十七年,袁天罡与李淳风又共同合推《推背图》。
推背图中一盘“李子”第四个没有“蒂”,代表“女人”,指的就是武则天。
李世民不相信“武媚娘”一个小女孩能够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有一次,西域来的使节,不远万里向唐太宗献上一匹宝马,名为“狮子骢”。
太宗皇帝很高兴,叫来使把宝马带到皇宫前的庭院里,令文武大臣一起陪同观赏。
“狮子骢”被带进来了,果然是好马。
太宗非常满意,立即命令宫廷里专门负责驯马的官员把马牵过来,骑上跑几圈看看。
哪知驯马官骑上去还未坐稳,就被“狮子骢”把驯马官甩在地上。
面对桀骜不驯的宝马,宫廷驯马官已无能为力。
第二天,太宗要文武官员全部到场,宣布谁能驯服“狮子骢”,赏白银一千两。
征战沙场多年的武将上场,但全都制服不了“狮子骢”。
这时,他身后走出了身材娇小的武才人。
她向前施礼道:“请陛下让小女子一试。
”太宗大吃一惊:“你小小年纪,又是文弱女子,怎能降服烈马?” 武才人不慌不忙地说:“只要小女子手里有三件东西,就不怕。
”狮子骢“不老老实实地就范。
”太宗问:“哪三件东西?”武才人说:“钢鞭、铁锤和匕首。
”太宗不解地问:“手握钢鞭还不够吗?”武才人说:“不管宝马、烈马还是平常的马,伤感故事,它们全是给人骑用的。
它不听话,我先用钢鞭抽它;它再不听,我用铁锤击打它的头部;它再不老实,我干脆用匕首宰了它,这样的顽劣不驯之马,要它何用?”众文武在一旁全听呆了。
他们都为小姑娘夸下海口而担心。
哪知唐太宗听了却万分欣喜。
他说:“你真是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子,我就依你,祝你成功。
” 武才人从容走进驯马场。
只见她腰里插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铁锤,别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手中紧握一条钢鞭,出现在“狮子骢”面前。
在场之人全为她捏着一把汗,太宗皇帝紧张得在龙椅上站了起来。
这时,只见武才人在烈马前虚晃身子,猛地蹿到“狮子骢”背后。
她不等烈马回转身子,便手执钢鞭用力打下,一下,两下……“狮子骢”觉得浑身疼痛,急忙返身,那武才人矫捷非凡,轻移脚步,说时迟那时快,早已纵身跨到了烈马背上。
“狮子骢”不甘驯服,照例高抬前腿,把身子直立了起来。
武才人双手紧紧抓住马颈上的长鬃,双脚用力夹着马身,手中的铁锤雨点般的落在烈马头上。
那烈马“嗷、嗷”地连声直叫,猛的抖起四蹄,沿着庭院跑了起来。
它只管风驰电掣似的跑,武才人却稳如泰山般的坐在上面。
“狮子骢”直到跑累了,才缓缓地走到唐太宗面前,驯服地喘着粗气。
武则天30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
我们会感到疑惑,用掐死一个婴儿来嫁祸,运用“象比之术”简单的类比推理就可以推出“破绽百出”,如此“小儿科”的事,武则天都敢干,而且还能“嫁祸”成功,难道唐高宗和武则天都是“弱智”吗?百分之百不是。
一定是武则天“吃准了唐高宗”才敢如此之明目张胆。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这才是武则天胆大包天的原因,只是亲手杀死自己亲生的女儿,实在是太狠心了。
但是,武则天能够得逞,这是“得情制术,对症下药”的大智慧。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
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