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二建建筑学习讲义

二建建筑学习讲义

2023-02-11 来源:门窗之家责任编辑:断桥铝门窗 浏览数:6 门窗网

核心提示:实要求的粘性土。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2)土方填筑与压实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1)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采用井点降水。(2)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采用回灌技术。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采用砂沟、砂井回灌。减缓降水速度。还可在邻近被保护建(构) 筑物一侧,将井点管

二建建筑学习讲义

实要求的粘性土。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2)土方填筑与压实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1)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采用井点降水。
(2)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采用回灌技术。
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还可在邻近被保护建(构) 筑物一侧,将井点管间距加大,需要时甚至暂停抽水。
三、基坑验槽1、验槽程序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参加。
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
2、验槽内容 P53-P543、验槽方法(1)观察法: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钎探法: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3)轻型动力触探: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4、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处理程序:停工→报告→方案局部硬土的处理:挖掉硬土部分,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降。
处理时要根据周边土的土质情况确定回填材料,如果全部开挖较困难时,在其上部做软垫层处理,使地基均匀沉降。
局部软土的处理:如软土厚度不大时,通常采取清除软土的换土垫层法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当厚度较大时,一般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或支墩)至基岩进行局部地基处理。
四、基坑监测技术 P59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经建设、监理、设计方认可后方可实施。
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五、地基基础工程1、砂石地基工程P190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控制要点:(1)砂宜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选用细砂或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5-35mm的碎石,分布要均匀。
(2)砂石地基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m。
在铺筑时,如地基底面深度不同,应预先挖成阶形式或斜坡形式,以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2、混凝土基础工程1(1)条形基础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2)设备基础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00-500mm。
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3)大体积混凝土①浇筑方案厚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方案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
②振捣在振动初凝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③养护养护方法可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在覆盖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覆盖养护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设置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3、桩基工程(1)材料质量控制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粒径应用15-25mm。
卵石不宜大于50mm,碎石不宜大于40mm。
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
水泥:宜用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灌注桩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8-1.0m。
(3)质量控制①地基基础标准试件强度评定不满足要求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对实体进行强度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时,可按合格验收。
②桩基础工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
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
对单柱单桩,每根桩应至少留置1①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②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③对跨度≥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起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
④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⑤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⑥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⑦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
⑧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应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
⑨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二)5、模板的拆除拆模程序: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要求时,办理拆模申请手续,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拆模。
拆模顺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构件跨度为2m 的规定确定。
6、影响模板钢管支架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立杆的接长、连墙件的连接、扣件的紧固程度。
二、钢筋工程1、钢筋进场检验 P193钢筋进场复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单位长度重量偏差;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应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检查数量: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扩大检验批: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钢筋;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合格时。
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检查成型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成型钢筋所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并应抽样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
检验批量可由合同约定,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中国门窗十大品牌丨欧迪克门窗受邀出席红星美凯龙门窗节推介会
阅读下文 >> 2022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前冲刺:事中质量管理五相关考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6448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