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亚琼 本报特约记者 杨庶民 本报通讯员 韩顺龙图一:一辆动车组列车安全驶过汉宜铁路东荆河特大桥。
本报特约记者彭琦 摄图二:健身休闲设施齐备、绿化完善的武汉北综合工区。
图三:职工下班后在塑胶篮球场上打篮球。
图四:武汉局工会、体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图五:和谐生态小菜园一角。
图六:何刘综合工区职工在生态菜园里采摘蔬菜。
“站区”,这个铁路职工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不仅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每个铁路人的情感家园。
从2013年开始,武汉铁路局依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要求、铁路建设发展的新情况、生产一线职工群众的新期盼,以打造 “文明和谐站区”活动为平台,创新站区建设的思路、方法和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铁路建设发展形势、有益于铁路安全生产、被职工群众称赞的站区建设之路。
如今再话 “站区”,武汉局的故事格外新……“胡椒面”巧变 “金刚砂”“以前到一线跟班作业,与职工一起干活,累不怕、脏不怕,最怕与工长谈工区 ‘三线’建设标准化。
”这是信阳工务段高铁车间主任付健的心里话。
这也是武汉局供电、电务、通信等系统基层干部下现场的 “怵”点。
车间干部的 “怵”点,说白了就是工长反映的工区生产生活难题:水、电、路不通,食、宿、洗不便……车间主任的 “怵”点反映到站段,站段领导也只能叹气。
信阳供电段的领导拿出了个 “一揽子”解决京广高铁沿线4个工区生产生活困难的资金投向计划,从锅碗瓢盆到门窗桌椅,从衣食住行到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全面详细。
计划一出来,该段工会主席李东头摇得像拨浪鼓: “乖乖,得100多万元!经费缺口太大!”不仅他们,工务、电务、通信、车务、车辆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也是摇头叹气。
怎么办?只有撒 “胡椒面”。
将紧巴巴的资金,按轻重缓急撒到各个工区,小事办一下、大事办不了,眼下的办一下、长远的缓缓再说。
怎么撒?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些工长、车间干部为了争取资金,见到段领导便软磨硬泡。
谁来撒?一个站区多个系统多个工区,你撒你的,我撒我的。
效果怎么样?在咸宁北、恩施、随州等站区和综合工区,有些职工称自己所在的办公楼是 “天线宝宝”,有线电视闭路线、互联网光纤、太阳能热水器管线等互相乱搭,少说都有10多条。
站区各单位的标语、板报、橱窗,高矮胖瘦、五花八门……各显其能的 “三线”建设成果是又甜又涩!在恩施站区,一位工务职工说: “甜的是,各级领导心系职工不遗余力解难题;涩的是,好事没能产生好效果。
”如何让温暖的阳光洒进该局管内260个站区,如何让文明和谐的种子在站区内生根、发芽、开花?武汉局剑指站区生产生活建设发展失衡的软肋,开展 “文明和谐站区”创建:变一线职工群众反映问题为铁路局主动找问题。
该局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工会主席、分管副局长分头带领工会、房建等部门,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到16条线路200多个新老站区进行调查摸底,确保对情况了如指掌。
变各自为政为统筹规划。
该局按照一条线一批建完、一个站区一套方案的原则,制订了2013年至2015年和谐站区创建方案。
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铁路局成立创建办公室,统一牵头,车机工电辆等系统领导、骨干、职工代表参加,对站区进行整体规划。
他们对工作、生活、娱乐、工机具材料库房区域的划分以及道路、门窗、办公家具、站舍色调、卧具、绿化等13类700多个项点和细节进行了设计。
变资金粗放使用为集约使用。
该局从源头用好 “三线”建设资金,将以前各单位各撒各的 “胡椒面”式的做法,改为资金在一个站区、一个项目、集中使用、各方受益的模式,将建设资金的费效比提高到最大。
在信阳东综合工区,负责统筹规划、牵头建设的信阳工务段党委书记李刚介绍,把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就好像将一把 “胡椒面”攥成了 “金刚砂”,既有益于建设质量又盘活了资金。
他算了一笔账,按以前的做法,信阳东综合工区工务、供电、电务、通信4个单位要建4个伙房、4个洗漱间、4套乒乓球案、4套闭路系统、4套健身器材。
然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避免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不仅可以解决更多的生产生活难题,还可以提高建设质量。
和谐之花的花香逐渐散发开来:2013年以来,武汉局在文明和谐站区创建活动中,累计投资2.67亿元,对宜万线、焦柳线、武汉枢纽站、京广高铁、汉宜铁路70个站区进行了创建。
今年,武汉局又投资2.1亿元,对京广、京九、武九、汉丹、襄渝等主要干线约120个站区进行创建,创建的站区全部达到有电用、有水喝、有饭吃、有房住、有澡洗、有文体设施的 “六有”目标。
在麻城北综合工区,一名叫王乐泉的职工说,合武高铁开通后,他从异地来到这里工作,和谐站区建设让这个曾经荒凉的站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如今的站区生产生活功能齐全,站区环境内实外美,看着舒心、工作安心。
“各管各”走向 “联合管”何刘站是武九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
车务、工务、电务、公安4家单位的站长、工长、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一堆石料硬是 “占台为王”30年。
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堆石料为何在这里,也没有人问过该谁管。
石料像建筑垃圾一样有碍观瞻,车站的负责人觉得该工务单位清,工务工区的工长说: “我清走石料,公安把我带走怎么办?”而车站公安派出所的民警也是难做决断。
类似这样的 “搞不清该谁管”的问题还有很多:站区工作通道大门管理、站舍墙后的卫生管理、通向站区的道路维修问题…… “各扫门前雪”的习惯思维, “各看各的门、各管各的人”的习惯做法,职工们看惯了,也在这种环境里呆惯了。
在站区调研中,该局发现全局200多个站区中类似何刘站站区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
武汉局和谐站区领导小组立刻认识到:只注重站区建设,不解决站区管理问题,文明和谐之花只能昙花一现,文明和谐成果当前可享、长远无望。
成立站区联合党支部,走站区共建共管之路。
武汉局党委悉心探索站区联创共建管理模式,在站区成立联合党支部,由站区牵头建设的单位负责人担任站区联合党支部书记,其他单位负责人担任支部委员,局工会按照各站区每人每年60元标准给联合党支部下拨活动经费,支持支部工作。
为解决以前站区管理 “各管各、各不管”的问题,联合党支部在管理中把 “设施功能优、工作业绩优、团结协作优、组织作用优、生态环境优、文化氛围优”的 “六优”作为建管方向;把 “安全联保、路风联控、文明联建、生活联办、文体联谊、卫生联管”的 “六联”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把 “联合检查、沟通协调、联席会议、活动组织、经费管理、考核评比”这6项管理内容作为 “六管”纳入制度化管理,要求站区各单位不打折扣地坚决落实,在站区管理中设 “红线”、硬起来。
联合党支部管理作用的发挥让文明和谐站区创建活动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武东车务段工会主席蔡君杰介绍,何刘站站区联合党支部成立后,管理上 “扯猴皮筋”的现象再也没发生过,站区旧貌换新颜:大门定责车务管,一把锁、一把钥匙,进出登记;支部联合拍板,将 “占台为王”30年的废石料运走;工务工区 “站中院”从独立王国走向开放,腾出的地块修建了一个篮球场,站区各系统职工在球场上 “不打不相识”……这种变化在宜城、当阳、枝城、孝感北等站区同时发生着:各站区东一块西一块的小菜园通过地块置换“连”到了一起,垄成垄、行成行;高低不一的宣传栏 “整”到了一起,尺寸大小一致、内容各具特色;各行其道的路 “合”到了一起,处处有人扫;随意乱倒的垃圾 “归”到了一起,天天有人清……武昌东车务段何刘站站长王培、武汉桥工段何刘工区工长兰强一个是站区联合党支部的书记,一个是支部委员。
他俩说,如果没有站区联合党支部的成立,就不会有 “六优” “六联” “六管”这18招,就没有站区今天的文明和谐。
这种变化让铁路运输安全高效。
在很多联合党支部的每周例会上,工务、供电、电务、通信工区的工长都将自己本周的作业计划互通一次。
通过互通生产计划,工务和供电工区避开了对方的施工作业点, “天窗”作业重合要点、轨道作业车开不进区间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双防检修效率大大提高;电务、通信掌握了工务、供电的 “天窗”作业计划后,可以乘坐工务、供电的轨道作业车到区间巡视检修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阳工务段驻马店高铁车间主任付健深有体会:联合党支部的成立让站区和谐起来,安全生产在和谐中联动起来。
“站区和谐”才能 “人心思安”在咸宁北综合工区,武汉供电段高铁车间职工小胡曾经和安装空调的师傅发生过不快。
原来,由于高铁属于夜间修作业制,小胡和工友们是晚上作业、白天睡觉。
没想到睡觉时,其他单位约来了商家安装空调,动静太大引发了矛盾。
小胡介绍说,没创建和谐站区前,休息经常受到干扰,第二天工作无精打采,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
如今小胡的烦恼已经不在,他说是文明和谐站区的创建让他睡得香,工作有干劲。
武汉局在创建文明和谐站区的工作中认识到,既需要花 “硬功夫”建好管好站区,又需要用 “软实力”营造好站区文明和谐氛围,让站区干部职工进入 “凝心聚力保安全”的境界。
细微入手。
为解决高铁综合工区(站区)生活规律不一的问题,各站区联合党支部召集各工种作业负责人介绍各自生产特点、作业流程、安全事项,通过细节分析,加强了解、增进理解,优化生产流程。
如今所有站区实现了办公区、休息区、娱乐区分开,生产、生活、娱乐互不干涉,共同遵守站区白天静音办公与夜间修职工白天休息同频,高分贝活动与职工休息时间错峰等协定。
武汉局领导也带头遵守站区共同制定的协定,在高铁工区职工休息期间 “不扰民”。
麻城北综合工区供电车间的职工王乐泉说:“铁路局领导如此细心,职工也是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文化铸魂。
和谐站区建设中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内部和谐。
在构建和谐站区建设中,和谐文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信阳东综合工区的干部职工在院子里立下 “安泰石”,用 “安全稳如泰山”的理念引导职工保安全;驻马店西综合工区用废旧的接触网零配件制作了一匹奔驰的骏马,既凸显了驿城文化,又昭示着干部职工在确保安全的事业中要马不停蹄、勇于追求……在和谐站区的创建中,站区的文化墙上、绿化带中、书画创作中、 “创建家园”微信群里,处处彰显着荆楚文化、秦巴文化、汉文化、两江文化以及高铁文化的内涵。
武汉桥工段党委书记祁宏宁与荆门桥工段党委书记杨斌在交流和谐站区创建时深有体会:养路要养人,育人要养心,站区文化是激励职工安全生产的正能量。
关爱入情。
为提升建线人文内涵、实现建线育人目标,2011年以来,武汉局在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站区举办近20场 “武铁佳缘”大型青年联谊活动,有5000多名路内外青年职工参加,现场牵手成功300多对,还分别在武汉和襄阳举办了3场青年集体婚礼。
该局工会坚持每年深入沿线开展以 “宣传、预防、诊疗、咨询、消毒”五大内容为主的医疗巡诊活动,每年有上万名职工及家属受益。
此外,他们每年还为沿线职工小食堂炊事员举办技能培训班,提高职工饮食质量……暖心事常做。
2013年以来,武汉局通过创建文明和谐站区,新建和整治学习室、活动室、健身园600余处;种植树木27万株;修建停车棚、晾衣棚300个;新建和整治职工球场200余个……武汉局文明和谐之花的馥郁芳香沁润着该局沿线200多个站区内的每名职工, “站区故事”每天都在演绎着该局创文明、保安全的精彩篇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武汉铁路局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