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利门片区是个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的老城区。
其中有三条南北的街巷连接起共青团路与普利门街,而最西边的就是西券门巷。
起先清代《历城县志》记载为“悬门巷”。
因为早先在此街南头有一阁楼,其楼之门型为“悬门”,故名“悬门巷”。
悬门在古代也叫“瓮门”或“壅门”,指瓮城的门。
“瓮城”指的是大城门外的小城,以此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普利门即此也。
同时也称“月城”,因它的形状像是半个圆形的月亮。
《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
高厚与城等,惟有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 悬门巷在清末时依谐音改名为“券xuan门巷”。
但后来的街牌子上却注拼音为quan了,和“证券”的“券”一个音了。
1949年建国后为区别旧城南门外西南的南圩子门附近正觉寺街上的南券门巷,此处称为“西券门巷”。
在现代汉语字词典中“拱券xuan”为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构件部分。
而这种拱形的门洞,人们称之为券门。
在普利街南邻的这三条巷子中,郝家巷和冉家巷较为短而直(后来改造拆迁而造成),而西券门巷稍长并有些弯曲的上下坡路。
巷子南首隔着共青团路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大门相对。
在巷子南段路东,有座高层建筑楼,即百年老店“义兴公”,在清末民初时以经营棉布棉纱闻名。
我在2008年拍摄此巷子时,分布着许多四合院老房子,高大门楼,墀头砖石雕刻,彩绘隔栏门窗,很有些韵味。
四合院里种植着石榴树、梧桐、榆、槐树,市民在街巷中纳凉,攀谈拉呱-----充满了世俗百态的生活气息。
2009年普利街片区被纳入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至年底共拆迁私有住宅、公有住宅等房屋八百多户。
至此,这条老巷子彻底消失了。
附老街巷旧影照:西券门巷 2003年 摄于2008年的西券门巷老巷冬雪 这一段是上下坡路 2008年西券门巷百姓宅院里拧成麻花的老石榴树 宅院里高深门楣雕饰精美的老房子 院里居民最后的留守 2009年7月 西券门巷里夏日的居民 2008.7 西券门巷推小儿车的女人 2008.10 西券门巷5号门楼边的拱券窗 5号宅门楼的墀头雕刻挑檐石雕 蝙蝠的石雕取其谐音“福”的寓意 象征福禄的墀头挑檐石雕 砖雕 损坏的砖雕上有蝙蝠、寿桃、松、鹤、龟等 9号门口乘凉搧扇子的老人 2008年老巷子南段右手边的“义兴公”百年老店小楼巷子北段可见普利街上的高楼西券门巷北首和普利街相衔接老门框两边的石雕竹节老宅门框墙上的竹节凸形石雕,这在济南老街巷的许多门楼边可看到,这有多种寓意讲法:百姓则用来祈福求平安;富贵;长寿; 步步高升;虚怀若谷等等。
西券门巷9号 (彩片)摄于2009.7.27 以上老照片皆有本作者拍摄,未经允许不得翻拍。
壹点号文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