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柴草筑家乡文/ 王有金在家乡生长了十八年,总感觉家乡是土木柴草筑成的,房是土打的,檩梁门窗是木头做的,檩条上边又都铺盖着苇草或高梁结杆及麦秸,离开了土木柴草,村庄几乎不存在,一无所有。
村庄几乎自古就是那样子,北房、南房、东西偏房、角门栋、院墙、茅厕、甚至连猪窝牛栏都是土打的,上边的铺盖物也都是木做檩梁,柴草做铺盖,家家都是那样,连家院、过道、村街全是土的。
生产队的队部,存粮种的仓库,田地场院和菜地里的寡屋,都是土做墙体木做檩,土顶底下铺盖物全是柴草。
长长的过道,两边都是高高的土墙,墙头上长满了绿绿的草,秋天,草又变黄,草穗随风摆动,冬天,墙头上也落满了白雪,冬过雪退,春天又长出嫩嫩的的芽,土和草筑成了长长的过道。
所有房子上全是土,也长草,站在房顶上,远远望去,夏天到处是绿色的房顶,秋后又变成一片片黄黄的房顶草。
有些家庭条件略好些,更有些老房子房帽子上有些青砖,墙下也有些青砖做根基,但砖也是土烧成的,青砖更是用木柴烧制的。
走进房屋,看到的便是房梁和窗户,房梁的粱和檩条都是木头的,榆木为多,柱子大都是枣木的,乡人常说,“土打的墙体坯磊的炕,枣木柱子榆木梁”,窗户更是木制的,生产队的牛栏,猪圈,家中的厕所,顶子都是木头支撑着,也算是小檩梁,或叫杠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壮况好转,建国后出生的孩子大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修房盖屋的家庭特别多,乡间集市上的檩梁,门窗非常多,交易量大,讨价还价声声不断,买卖活跃,用小驴车到东营黄河入海口拉苇草的人也多了起来。
改革开放后的岁月里,乡亲们种田积极性提高,收入大幅增加,新修的砖瓦房渐渐多了起来,予制水泥檩条,塑钢门窗,沙石水泥为基本材料的墙基墙体也多了起来,后来的彩钢瓦又装饰了房顶,即美观又耐用,土木柴草退出了乡村,退出了古老的村庄,但土木柴草筑村庄的历史毕竟存在了千百年,自古就是那样子。
壹点号 春燕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