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棚沟算是离成都人最近的川西景区一般去两天刚刚好正好赶上初冬毕棚沟最美的时候全接触替大家先干为敬!◆先奉上一组热乎乎的实拍图◆-红石滩--雪山--彩林-去稻城亚丁一路艰难险阻,高原反应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很多人想看雪山都会选择来毕棚沟。
上山的路有点艰难,从景区进去就开始排队坐大巴,那人是相当的多!坐上大巴就开始走盘山路,也不知道是走了多少圈(大概在我吃完了一大袋泡椒凤爪和一个烤红薯之后到了)。
多么冷酷的雪山,多么透明的冷空气 ,没穿保暖裤瞬间都有点站不住。
接着上电动观光车继续进发。
整个观景平台左前方是雪山,右前方是直逼视线的彩林山脉,豁然开朗!最下看到的是一个缩小版瀑布,还是吸引了密密麻麻到此一游的朋友。
这片海子又叫盘羊湖,运气好真的会遇见这种高原上的生灵。
毕棚沟的人气还是很旺的,海子边密密麻麻都是拍照的人,想拍出干净照片,还是得会见缝插针。
相机就是最好的道具,最好看的角度是雪山跟彩林交汇的那个角,冷暖色调相撞,视觉效果杠杠的。
耍朋友不留念天理难容,雪山做背景,这得是什么绝美爱情!大自然衬托下,连游客中心都入诗入画了。
我们常说“就像走进了油画里”,用在这刚刚合适。
苍凉的雪山风吹着,感觉自己像行走在高原上的刀郎,唱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比较可惜的就是这次来雪都化得差不多了,只能凑合欣赏个断桥残雪了。
还有游客堆的雪人,丑了点,好歹算个纪念吧。
从山脚缓缓泻下来一条小溪,清澈的连水底石头纹理都一清二楚。
手里拿上一台相机,光一个海子你都可以疯狂拍拍拍,最好带上两块电池。
继续往上走一段是一片红石滩,猩红色的石头跟头顶的皑皑雪山,一股神圣肃穆感油然而生。
不好意思,给大家献丑了~ 总结:1. 毕棚沟算是个比较成熟的景区,想要来体会民风民俗的可能会败兴而归。
2. “失望大于惊喜”是一下车的感受,景色比较单一重复,但这个季节拍照效果很好。
我们一共两天行程,第一天先去了离毕棚沟不远的凉台沟,还没有开发,就是一片乱石滩,也就没门票这回事了。
去凉台沟的路就远没有之前那么好走了,周围经过一些藏家村镇,基本随时都在山路十八弯,晕车的人慎行。
这条沟完全就是“荒凉”本荒了,走路都超费劲,再加上氧气稀薄(又或者是我胖的厉害),想要走到头真的费力!沟里被一条湍急的小溪一分为二,一些当地人把仅有的一座小桥占了,坐地起价,这民风也是有点迷。
我们只能借着一颗树桩子过溪,一个大姐刚迈步就掉水里去了。
这里唯一的建筑物,一群人都围着它拍拍拍,成片有种暴雪荒原的感觉。
但除了拍几张照片,实在索然无味。
蔓延开的原始森林,有点暮光之城的味道▼年轻人的爱情腼腼腆腆、甜甜蜜蜜▼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南方孩子玩打雪仗瞬间笑得像两百斤的胖子▼全接触倾情演绎——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论——跟一棵树如何进行灵魂对话▼在沟里转了3个多小时,一行人都想赶紧离开这个山沟沟。
吐槽归吐槽,凉台沟的荒凉拍出来很耐看。
落脚的酒店门前一个火盆子,刚来的时候还以为今晚要给我们烤全羊!结果就是用来暖脚的!好失望!当晚住的酒店要把我们折腾惨了!躺在三楼床上,一楼唱露天卡拉OK的嬢嬢一个接一个,从“夜太黑”唱到“天亮了”~还有酒店甚至没有地暖!全靠一张电热毯,还只有一个插座,插上电热毯就没法给手机充电,相当反人性!毕棚沟,被誉为一生必去的四川成都十大美景之一。
喜欢拍照的人这个季节来相信能拍出很不错的风景大片。
但说实话,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
同行的导游也在跟我们讲,要好好耍的话还是去甘孜一带,民风淳朴,景色也是十里不同天。
可以,锁了!在理县县城吃了第一顿中午饭——木桶鱼,味道很不错,配个原汤碟的鱼肉紧实爽滑。
豆花也优秀,细细嫩嫩的质地,点豆腥味都没得,一桶鱼一眨眼就精光,一行人吃得相当开胃。
晚饭是在落脚的酒店吃的藏式火锅,吃多了牛油锅,藏家的火锅竟然还蛮勾人的。
牦牛肉很新鲜往锅里一烫,直接蘸干辣椒面,喷香!还有老板自家晒的腊肉,一煮进去,那味道简直不摆了!景区外面有牦牛场的人直接来卖现宰牦牛肉。
大家都十几二十斤的拿,拿回家炖、卤、焖、熏,怎么都巴适。
最后说一句,景区里卖的食物实在很差劲,还只能用现金!触长买两根肉串,一尝就有股变质了的味。
能不买尽量别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