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记者再走长征路第53天丨弃笔从戎 周逸群组建赤卫队

记者再走长征路第53天丨弃笔从戎 周逸群组建赤卫队

2023-02-11 来源:防盗门责任编辑:防盗门 浏览数:4 门窗网

核心提示:昨天(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 万里行”报道组从湖北十堰郧西到达了荆州。荆州位于鄂西南地区,毗邻湖南岳阳,1928年,贺龙、周逸群等人在这里领导游击战争,并开创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8月2日,再走长征路第53天,湖北荆州。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水网湖汊密集。这里孕育了走上长征的红二军团,也锻炼了一支擅长水上作战的急行军。当年红军在这里广泛动员群众,当地百姓和红军并肩作战,至今还流传着一段段感人的鱼水情。说到洪湖,不少观众会联想到《洪湖赤卫队》这部经典影视作品,舞台上的原型就是

记者再走长征路第53天丨弃笔从戎 周逸群组建赤卫队

昨天(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 万里行”报道组从湖北十堰郧西到达了荆州。
荆州位于鄂西南地区,毗邻湖南岳阳,1928年,贺龙、周逸群等人在这里领导游击战争,并开创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8月2日,再走长征路第53天,湖北荆州。
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水网湖汊密集。
这里孕育了走上长征的红二军团,也锻炼了一支擅长水上作战的急行军。
当年红军在这里广泛动员群众,当地百姓和红军并肩作战,至今还流传着一段段感人的鱼水情。
说到洪湖,不少观众会联想到《洪湖赤卫队》这部经典影视作品,舞台上的原型就是取自当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组织的群众武装力量——水上赤卫游击队。
在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馆,还收藏着赤卫游击队所使用的装备。
洪湖市市委书记 张远梅:这是当时洪湖赤卫队队员的袖标,上面有一句话,“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就是当时赤卫队斗争的目标,也是当时赤卫队员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的洪湖,碧波万顷,莲藕飘香。
而在九十多年前,这里的百姓被国民党反对派盘剥,暗无天日。
1928年,湖北省委发布《工农革命军任务与组织决策》,明确 “除工农革命军外,各县可成立赤卫队,赤卫队受当地苏维埃政府指挥,保卫当地治安”的指示,在群众斗争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若干赤卫队。
当时,组织赤卫队的工作交给了一位年轻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周逸群。
洪湖市档案馆副馆长 廖雪琴:游击队的创始人也是周逸群,因为他首先很敏锐地发觉这一块的游击队员有一些很丰富的在湖上游击的经验,但是集中战斗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最早就把湖区周边的游击队员都召集在一块,进行军事训练,让我们水上赤卫游击队学到了更丰富的战斗经验。
周逸群出身在贵州一个富裕家庭,早年留学日本,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曾写下“废书学剑走羊城,只为黎元苦匪兵。
斩伐相争廿四史,岂无白刃可亡秦!”的诗句,表达“弃笔从戎”的志向。
1927年,他参加南昌起义,之后被中央派往湘鄂地区组织群众武装。
贺龙二女儿 贺晓明:1927年,我爸爸那支部队走到了常德,周逸群是黄埔军校派出来的左翼宣传队的队长,大概有二十几个人,就到了常德,到了我父亲这个部队里。
他们这个也不是随便去的,也是有选择的。
通过选择,他(周逸群)选择了这儿。
来了以后,就是打开窗户说亮话,他(贺龙)知道他是(周逸群)共产党,他(周逸群)知道他(贺龙)倾向我们党的主张。
所以周逸群住下的第三天,我父亲就向他正式提出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不开玩笑的。
所以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领路人周逸群。
周逸群不但是贺龙的入党介绍人,还与他并肩作战长达四年,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周逸群南下洞庭湖西岸开展革命工作。
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劝他有病休息,周逸群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
”同年5月,他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时,遭到白军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
周逸群牺牲的消息传到洪湖,苏区群众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举行追悼大会。
贺龙痛心地说:“逸群同志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为了纪念这位湘鄂西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中共湘鄂西省委将省列宁学校改名为“逸群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逸群学校”更名为“逸群小学”,而那段红色历史被老校长写进了校歌,至今传唱。
监利县周老嘴镇逸群小学退休校长 夏昌言:我们逸群学校,光荣的历史值得骄傲。
贺老总亲自改校名,周逸群立功劳。
在湘鄂西红色摇篮里,哺育出一批批英豪……正如逸群小学校歌中所唱的,当年在湘鄂西根据地,红军团结百姓,动员群众,广泛开展水上游击战。
1930年,根据地农民赤卫队就发展到20万人,红军队伍人数也由1928年的3000余人,发展到20000多人。
从洪湖走出的开国中将杨秀山,就是那时加入的红军。
他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去世身上还带着21块弹片。
杨秀山的儿子 杨晓哲:当时跟他一起参军的就有43个人,到解放以后只有他一个人了。
他们这一代人,一生中有很多次战斗,战斗就免不了要负伤。
我们小时候看到,他肩膀后边有一个大的鸡蛋一样的洞,这颗子弹再往下一点,那就是心脏。
在杨秀山老先生80高龄时,留下一封信,直到8年后他去世,子女们才了解了老人毕生的信念。
杨秀山的儿子 杨晓哲:写的就是我人过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八十了,身体尚好,但不知哪天突然走了。
如果倒下了,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家里不设灵堂,然后骨灰撒到烈士陵园的树下,掩埋一下,当做肥料,让这些树长得更高大,让人们好乘凉。
让我继续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愉快。
不要对我做什么评价。
如果要说的话,那就是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解放军老战士。
从红军将领周逸群弃笔从戎直至战死沙场,到经历长征六次负伤的开国中将杨秀山临终留言,都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告诉我们,父亲临终前,还记挂着湘鄂百姓传唱的一段话:“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
”(央视记者 任永薇 梁铮铮 马力 王帅)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当英文遇上汉语,你就知道汉语有多强大了
阅读下文 >> 安徽省2022年第二批重点项目08;滁州159项;各项目动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5877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