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社技术员在查看监控设备的传感器这两天,汇民盛丰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王维平正忙着在地里察看玉米苗的长势,一场雨过后,玉米苗已经长出了几片嫩叶。
从5月1日起,一台台意大利进口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在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艾力村的田间来回穿梭。
一台精密播种机一天可完成240亩左右的播种作业,今年科区2万亩耕地被汇民盛丰专业合作社托管,五月中旬这些耕地播种完毕。
大型农机设备覆盖农业生产所有环节,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旋耕机上作业时有监控设备“8行播种机播种精密度高,不丢籽,后期出苗一致。
设备自带漏籽警报监控系统,不用人看管,一但出现不漏籽问题,驾驶室内的报警显示装置会及时提醒司机检修,保证播种质量。
”王维平指着播种机上漏籽警报装置的传感器告诉记者,传统方法种植玉米,农机手只能凭经验、靠感觉。
合作社12台套农机设备全部自带智能监控系统,旋耕机、播种机作业时,整地面积、深度,播种距离、深度等数据都能监测到。
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优秀典型,汇民盛丰合作社遵循“合作社+大型企业+高效农业团队+保险支撑+农户”的生产经营理念,把五方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带动社员和当地农民多种形式增加收入。
该社现有成员合作社157家、社员2万户,业务涵盖农资购销、特色种植、育肥牛养殖、肉羊养殖、农机作业服务、土地流转托管、订单农业等领域。
“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进行科学种植,比我们自己种的产量高。
”前西艾力村村民王付对合作社的种植模式很是称赞,他家近30亩土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已有4个年头。
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按照协议给王付每亩700元的粮钱,另外他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能干六七个月的活儿。
2019年,仅粮钱加打工工资两项,王付就收入了4万多元。
土地增产,还能得到合作社分红,前西艾力村共有村民500多户,像王付这样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的有400多户。
遥感技术合作社理事长马忠臣最早在前西艾力村进行土地流转和托管,依照合作社的运行模式,让3000亩土地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种植。
“同时达到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不容易啊,科技含量高。
一个生产周期需要30多个环节,从选地开始,哪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玉米产量。
”“今年,科区把合作社作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
我们在整地、种植、收获全过程中使用现代智慧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
比如说,播种前我们给土地‘测体温’,根据地温确定播种时间。
”马忠臣对记者说,“我们的种植很精准,精准到啥程度呢?出苗率95%,无人机植保可利用北斗卫星精确到1厘米的定位导航服务,通过遥感技术实时了解庄稼长势。
”精准气象据了解,这个平台全部运行后,可利用地块管理系统帮助农民管理地块,遥感观测分析作物长势精准巡田,精准气象提前预知异常天气风险,农事管理在地图上实现进度可视化,农事提醒适宜时间做合理农事,病虫害预警做到病虫害提前防治、农联网感知土壤湿度触发智能喷灌等。
平台主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农业气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程跟踪、解决农业生产管理问题,实现种植过程精细化管理。
同时,通过种植过程的数据化、标准化和线上化,完整记录作物生命周期的生长数据,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逐步实现农业大数据的增值应用和农业种植的智能化。
(记者 王晓飞 管炜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