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措施」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楼地面工程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 [2016]168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统一编号:GJBT-1399实行日期:二0一六年九月一日图集号:16G908-31.楼地面工程2.抹灰工程3.门窗工程4.吊顶工程5.轻质隔墙工程6.饰面板(砖)工程7.涂饰工程8.裱糊与软包工程9.细部工程总说明1编制依据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3]8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编制。
2设计依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201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200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54-2005《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2008《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 175-2009《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 50209-2010《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89-2010《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T 24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01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 )GB 50325-2010《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 304-2013《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157-2014《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 345-2014《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1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15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3适用范围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等各类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及门窗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本图集供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
一、楼地面工程水泥砂浆(楼)地面硬化耐磨地面水泥基或石膏基自流平地面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自流平地面涂料地面辐射面层地面地砖面层石材面层地砖、石材面层地漏处理塑料板地面活动地板地毯无龙骨木地板有龙骨木地板木地板与其他地面交接做法运动木地板水泥砂浆(楼)地面常见问题地面起砂、空鼓、面层不规则裂缝。
预防措施1.使用的水泥必须复试合格,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掌握好面层压光时间,压光后及时做好洒水养护;低温条件下施工,应注意工作环境温度,低于5度时应及时采取提高环境温度的措施。
2.基层应清理干净,若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控制基层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面层施工前应浇水湿润,保持基层清洁、粗糙、不积水;注意结合层的施工质量(素水泥浆搅拌均匀),应均匀涂刷。
3.面积较大的地面,应从垫层开始设置分隔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有管道埋设的地面应注意面层厚度,管道尽量降低并固定牢固。
因局部需要埋设管道而影响面层厚度时,应设置防裂钢丝网片。
钢丝网片顶面至地面上表面的最小距离应大于等于10mm; 当管道埋设范围L> 400mm时,应采用钢板网,见节点②。
4.面层掺用外加剂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用量。
5.养护应在面层压光24h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小于7d;当面层抗压强度达到SMPa时才能上人操作,避免过早上人。
硬化耐磨地面常见问题地面起砂、空鼓、面层不规则裂缝。
预防措施1.采用拌合料铺设时:铺设面层前,确认基层干净、湿润。
铺设拌合料面层时,宜先铺设≥20mm水泥砂浆(强度≥M15),或素水泥浆(水灰比0.4)结合层。
采用水泥钢屑面层时,先铺水泥砂浆结合层,面层的铺设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
结合层初步抹平压实后,铺第一层拌合物,随抹随压光;初凝前进行第二遍压光;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
钢纤维拌合料振捣时间宜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
2.采用撒布铺设时:基层厚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基层厚度≥50,强度≥C25;砂浆基层厚度≥20,强度≥M15)。
结合层初凝前,去除浮浆后按第一次60%耐磨材料的用量铺设,抹平,待吸收一定水分后,进行至少两次机器打磨;等耐磨材料硬化到一定程度,进行第二次40%耐磨材料铺设并立即抹平,待耐磨材料吸收一-定水分,再进行至少四次机器打磨。
3.面层面积较大的楼地面,应设置分隔缝,其纵向伸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伸缩缝不得大于12m,按设计要求进行留缝和切缝处理,一般按柱距划分。
4.采用拌合料铺设24h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采用撒布铺设5~ 6h喷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养护期内不得上人。
养护完毕后应及时切缝,填缝前需清理干净缝内,提前一天涂沥青漆,待干燥后再用弹性树脂或密封胶填缝。
水泥基或石膏基自流平地面常见问题面层起砂、不规则裂缝。
预防措施1.基层应平整、粗糙、干净、密实、无积水。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水泥砂浆强度≥15MPa。
如地面有裂缝,必须修复。
基层含水率应小于8%。
2.施工前应用打磨机对基层进行打磨,磨掉地面的杂质、浮尘和砂砾。
打磨后地面彻底清理干净。
水泥面必须平整,要求2m范围内高低差小于4mm。
3.在清理干净的基层上涂刷两遍界面剂,两次采用不同的涂刷方向。
第一遍界面剂干透后才能涂刷第二遍,第二遍界面剂干透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
4.水泥基自流平可用于找平层,也可用于地面面层。
当用于地面找平层时,厚度≥2. 0mm;当用于地面面层时,厚度≥5. 0mm。
详见节点图①。
5.石膏基自流平砂浆不得直接作为地面面层采用。
当采用水泥基自流平作为地面面层时,石膏基自流平可用于找平层,厚度≥2. 0mm。
详见节点图②。
6.水泥基或石膏基自流平地面施工温度应为5~ 30度,相对湿度≤80%。
7.自流平楼(地)面当面积过大时,可在10mx 10m长度范围内留伸缩缝防止开裂,缝宽5~ 8mm。
8.施工作业前要关闭窗户,施工作业完成后将所有的门关闭。
施工完成后,养护24h可上人,7d后方可使用。
如现场无法封闭,可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9.地面施工24h后,在基层混凝土伸缩缝处切割伸缩缝;伸缩缝清理干净后用弹性密封胶密封。
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自流平地面常见问题面层凸起、剥离、裂缝、颜色不均匀、泛白。
预防措施1.基层应干净、干燥、平整、密实,含水率应小于等于8%。
基层表面可用酸洗法(用于油污较多的地面)或机械方法处理(用于大面积场地)。
2.搅拌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工序标准化,人员需专门培训。
混合好的材料应及时流展在施工基层面上,涂料接触混凝土被冷却可使用的时间,关键在于树脂和所选择的固化剂用量,因此要严格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确定固化剂用量。
3.施工现场应封闭,严禁交叉作业。
施工面层时,现场应避免灰尘、飞虫、杂物等污染。
4.环氧树脂和聚氨酯自流平地面面层厚度≥0.8mm。
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自流平地面、水泥基自流平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薄涂施工环境宜为10~ 25度,相对湿度≤80%,基层表面温度≥5度。
5.施工分底涂施工、中涂施工和面涂施工。
底涂施工,均匀涂刷两层,第一层干燥后方可刷第二层。
中涂施工将环氧色浆、固化剂、石英砂充分混合后,涂成平整密实层;中涂层固化后,刮涂填平腻子并打磨平整。
中涂层半干后可浇筑面层浆料,一次浇筑所需达到的厚度,待其自流。
表面凝结后不用再涂抹。
6.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薄涂层施工完成后,应养护24h后,再对局部凹陷进行修补、打磨。
薄涂层应在底层干燥后进行,应将配置好的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薄涂材料搅拌均匀后涂刷2~3遍。
固化后,对其表面用蜡封或刷表面处理剂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得低于7d。
涂料地面常见问题基层空鼓;面层起泡、起砂、开裂;面层色彩不均匀。
预防措施1.施工环境无尘土,干净。
2.基层应平整、干燥,表面必须用溶剂擦拭干净,无松散层和油污层,无积水或明显渗漏。
如有凹凸不平、裂缝、起砂等缺陷,应提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含水率应与涂料的技术要求相一致。
3.薄涂型环氧涂料:主涂漆的双组分料及罩面涂漆的主剂、固化剂应分别充分搅拌,均匀涂布,尽量减少施工结合缝。
主涂层施工,满涂1~3遍,每遍间隔时间一般为2~4h;待干后即可满涂1~2遍罩面涂料。
养护时要避免产生划痕。
表面清洁一般用水,如遇难清洗污渍可用清洁剂等清洁。
4.聚氨酯涂料:橡胶基面必须用溶剂去除表面的蜡质,钢板喷砂后4~8h内涂刷。
第一遍涂刷干透后方可进行第二遍涂刷;如两遍间隔时间过长,可将第一遍打毛后涂刷第二遍。
5.面层涂抹时,室内气温应在10度以上,空气湿度不大于80%,以保证正常硬化;面层施工完毕后,养护不少于7d。
6.涂料地面一般应用在厂房、地下车库等空间内。
为防止热胀冷缩而导致面层出现不规则裂缝,应按规范设置分隔缝。
辐射面层地面常见问题面层开裂、起鼓。
预防措施1.保温层要错缝铺放,铺设应平整,接合应严密。
2.施工环境不宜低于5度,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细石混凝土,低温热水系统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3.填充层铺设,当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基层伸缩缝宽度≥20mm。
填充层施工时,应保证加热管内水压不低于0.6MPa,严禁使用机械设备振捣;养护过程中水压不小于0.4MPa,并控制施工荷载,严控热源。
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4.面层施工应在填充层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
面层铺设时应预留伸缩缝,并与填充层伸缩缝对应。
板块面层与柱、墙之间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与柱、墙之间应留不小于14mm的缝隙。
伸缩缝填充应采用高发泡聚乙烯塑料。
5.与墙面交接的伸缩缝填充材料应从填充层的上边缘高出装饰层上表面10~ 20mm,装饰层铺设完毕后,裁去多余部分。
6.面层材料质量应符合辐射地面材料质量要求。
地砖面层常见问题空鼓、开裂。
预防措施1.基层应坚实,无空鼓、开裂、起砂;基层清理干净,铺贴面砖前在基层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剂。
2.吸水率大于0.5%的地砖需提前浸水湿润,在铺贴前取出,待地砖表面晾干后方可铺贴。
3.地砖铺贴前必须清理干净,用钢丝刷清理地砖背面。
4.因粘接材料不同,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控制粘接层厚度。
铺贴时宜在地砖、石材背面涂一层粘接剂或水泥膏。
5.当大面积铺贴地砖时(长度大于15m)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
6.施工及养护环境温度不低于5度铺贴完24h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d,养护期内禁止上人。
常见问题不平整;接缝不平、不均匀、不顺直。
预防措施1.地砖铺贴前应进行选砖,有质量问题的不能使用,不同尺寸误差的砖分批使用在不同部位。
尺寸不准、翘曲、厚度偏差过大、裂缝、掉角等缺陷不应使用。
2.铺贴前应确定铺贴方案,预先弹出控制线。
有拼花地面,应先施放拼花控制线。
3.铺贴时拉十字线,使用2m靠尺及水平尺控制接缝顺直及平整度。
4.使用专用十字卡控制砖缝。
5.地砖面层与墙面交接宜采用(踢脚线)墙压地方式。
石材面层常见问题表面花色不均匀、水渍、返碱。
预防措施1.天然石材铺贴前应进行对色、试拼,并进行编号。
铺贴时按照编号顺序铺贴。
2.大理石或易返碱的花岗岩在铺贴前应在无尘土、干净的环境内涂刷(六面)防护剂。
石材刷防护剂前应将石材表面清理干净,去除背胶网。
3.铺贴时切割的石材必须在干燥后补刷防护剂后才可铺贴。
地砖、石材面层地漏处理常见问题面层与地漏、管道结合不牢固;带坡度地面倒泛水。
预防措施1.基层应平整、坚实,按要求做好防水和闭水试验。
2.地面找坡需符合排水要求。
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表面较光滑的地砖、石材面层宜为0.5%~1.5%,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宜为1%~ 2%;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3.板块面层(地砖或石材)与地漏交接时,应提前排版确定地漏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如设计无要求,一般设置在300x 300范围的中心位置。
4.镶贴凝固后,清理地漏周围缝隙,用密封胶封闭,防止地漏周围渗漏。
塑料板地面常见问题基层空鼓;块状面层翘边;卷材焊缝凹凸不平,宽窄不一;卷材焊缝开裂。
预防措施1.铺设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光滑、洁净、干燥,不起砂,无杂物和油污。
含水率不大于8%。
如有麻面、起砂、裂缝等缺陷时,应修补。
2.地面基层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自流平水泥处理。
3.塑料板在粘贴前应做脱脂除蜡处理。
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32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0% (保持至施工后10h内)。
4.基层应涂刷底胶,同一种塑料板应用同种胶粘剂,不得混用。
各种胶粘剂的性能不同,涂刷的方法和晾置的时间不同,涂刷时应注意区分。
5.卷材地面拼缝焊接前,正确掌握焊接参数,接缝坡口应整齐、平滑;拼缝焊接时,应待胶粘剂完全干燥硬化后进行(一般应在粘贴1~ 2h进行焊接),焊缝的切平工作,应待焊缝温度冷却后到室内常温后进行操作。
铺贴时应及时清理余胶。
6.踢脚处制作成圆角或踢脚与地面整体铺设或用U型收边(提前固定)。
活动地板常见问题板面平整度偏差较大;板面有划痕、不洁净;行走有声响、摆动。
预防措施1.板面施工前,室内各项工程必须全部完成、超过底板承载力的设备进入房间预定位置,不得交叉施工。
2.基层应坚固、平整、干燥。
根据地面铺装图在地面弹出分格定位线,在墙面标出标高线。
3.支座和横梁的架设严格控制标高,用水平仪、水平尺调整每个支座面的高度至全部等高。
支架底座与水泥类基层之间用环氧树脂粘牢或用膨胀螺栓固定。
上板前不应扰动支座。
在横梁上铺设缓冲胶条,保证平整、严密。
4.切割板块配装相应的支撑和横梁,切割板块边缘应处理平整、顺直。
5.施工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成品保护。
地毯常见问题地毯表面不平整,打皱、鼓包;地毯铺设后与踢脚有明显缝隙。
预防措施1.铺设地毯的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洁净、干燥、无杂物和油污;水泥地面基层含水率不大于8%;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4mm。
2.空铺地毯:地毯拼成整块后直接铺在洁净的地面上,宜从中部往两侧均铺,保持地毯块周边的完整,破损的地毯块不得使用,地毯周边应塞入踢脚线下。
行人活动频繁部位可在毯角使用胶粘剂或胶粘片。
3.实铺地毯:提前确定地毯及衬垫厚度,将衬垫用胶粘剂粘在地面基层上,要离开倒刺板10mm左右,海绵衬垫应满铺平整,地毯拼缝处不露底衬。
设置衬垫拼缝时应考虑到与地毯拼缝至少错开150mm。
沿地面周边和柱脚四周安装倒刺板,其与墙面留适当空隙,便于地毯掩边;在水泥地面固定时,钉距宜300mm左右。
整毯铺设前宜展开平放一段时间,安装固定后用专用地板撑绷紧拉直。
踢脚的安装高度以基层地面为准预留8~ 10mm的空间,将地毯毛边掩到倒刺板与踢脚板下端的缝隙内。
常见问题拼缝不严、不实;地毯与其他面层的收口交接面分界不清,不美观。
预防措施1.地毯与不同材料地面相接时,根据收口位置确定收口形式,应安装收边条过渡,收边条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地毯与硬质地面相接处标高近似的,应镶嵌不锈钢条收口。
2.地毯在门口位置与石材或地砖交接时,宜将交接缝放置门下。
无龙骨木地板常见问题安装不牢固,踩踏时有响声;地板缝不严;表面不平整、起鼓。
预防措施1.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时,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洁净、不起砂,含水率不大于8%。
2.选用免漆地板时,应让其适应铺设环境12h后,再进行铺设。
3.地垫(防潮膜)铺设要平整、铺满,接缝处应重复50mm以上并用胶带粘贴严实,墙角处翻起50mm,厚度不小于2mm。
4.铺设木地板时,应认真弹线、套方找规矩。
每铺钉一行都应该随时找直。
板端接缝应间隔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300mm,地板长边铺设,面层周边与墙体之间应预留5~10mm缝隙(预留缝隙根据不同木地板面层材质的物理伸缩比率而不同)。
5.安装踢脚线前,应拔掉四周的木楔。
铺贴完成的地板在胶水实干前(不少于2h)不宜上人。
地板铺贴完成后应养护1d。
有龙骨木地板常见问题安装不牢固,踩踏时有响声;拼缝不严,缝隙不严密;表面不平整、起鼓。
预防措施1.采用木龙骨法铺装时,各类木龙骨、垫木、垫层地板应严格控制含水率限值和防腐、防蛀等要求。
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含水率应在8% ~13%。
2.主次龙骨的间距应根据地板的长宽模数确定,并注意地板的端头应搁置在龙骨上,表面应平整。
木龙骨应垫实钉牢,间距不宜大于300mm且与墙之间应留出20mm的缝隙,表面应平直。
为防止龙骨移动,应在找正固定好的木龙骨上钉临时木拉条。
铺木地板前,应检查木龙骨是否垫平、垫实、捆绑牢固,人踩在木龙骨上不应有响声,严禁用木楔或用多层薄木片垫平。
3.如设计无要求,木地板按顺光主要行走方向进行铺设;同一房间首尾排地板的宽度宜不小于50mm。
木地板与其他地面交接做法常见问题安装不牢固,踩踏时有响声;地板缝不严;表面不平整、起鼓。
预防措施1.实木类地板宽度方向铺设长度≥6m时,或长度方向≥15m时;复合类地板长度或宽度≥8m时,宜设伸缩缝并安装扣条过渡。
2.在地板与其他地面材料衔接处,预留伸缩缝≥8mm,并安装扣条过渡,扣条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靠近门口处,宜设伸缩缝,并用扣条过渡。
运动木地板常见问题安装不牢固,踩踏时有响声;地板缝不严;表面不平整、起鼓。
预防措施1.龙骨应垫实打牢,龙骨的接缝应设置在垫块上,不得悬空,接缝间隙小于等于3mm,其间距不宜大于300mm。
2.木质地板衬板层铺设时,接缝隙应相互错开, 错开距离不小于300mm。
3.木质地板表面层铺设时,相邻地板间,接缝隙应相互错开,距离不小于300mm。
4.龙骨与墙之间应留出20mm的缝隙,表面应平直。
5.木地板衬板边与墙面间隙8~12mm。
6.木地板面层边部与墙面间隙应8~12mm。
7.运动木地板应由专业公司供货,除基层施工应采用防潮措施外,所有材料均为半成品的现场装配,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卫生间防水常见问题卫生间防水基层处理较差,涂膜厚度不足原因分析1)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足;2)未交底或监督检查不到位。
预防措施1)防水找平层施工时阴角处需加钢丝网加强处理;2)防水按工艺要求多遍涂刷到位。
常见问题卫生间止水暗坎漏做或高度不足原因分析1)对防水管控标准不清楚;2)未交底或监督检查不到位。
预防措施1)防水找平层施工时制作暗坎,位置设在淋浴间、浴缸及卫生间门口部位;2)止水暗坎高度应尽量贴近地面石材下表面。
常见问题管洞吊模前未剔凿倒锥形原因分析1)对防水管控标准不清楚;2)防水通病控制意识不足。
预防措施1)吊模前应将用水钻所开管洞口剔凿成倒锥形,再用细石混凝土浇筑;2)细石混凝土浇筑宜分两段进行(做结构闭水试验后再进行第二段浇筑)。
摘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装饰装修工程)16G908-3今天关于「预防措施」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楼地面工程,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疑惑欢迎在留言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