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双年展”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由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发起,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的城市、建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建筑、北京、未来等关键词进行访谈,记录其对当下重要议题的思考,倡议和展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责任和未来。
第三期 | 赫曼·赫兹伯格
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荷兰建筑师、建筑教育家,AHH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贝尔拉格学院(The Berlage)创始人、前院长,荷兰《论坛》杂志前编辑,曾执教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
赫兹伯格是结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建筑实践及研究关注空间与人的关系。
其著作《建筑学教程(Lessons for Students in Architecture)》已成为建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以下为访谈原文01建筑如何在复杂中寻求平衡?我认为今天建筑已经变得非常复杂。
建筑被赋予了太多的规则,太多的法律条文,少量的预算,程式化的安排,以及人力的价格。
你被严格要求应该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这些所有的要求都促成了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人造建筑。
一位当代的建筑师会在设计中努力遵守所有被允许的规则,并说:“哦,是的,如果我没有遵循这些规则进行操作,那么我的设计将不被接受。
”正因为如此,他们没有时间,没有主意,也没有精力去思考什么才是建筑真正必要的东西。
关于“结构主义”一词有很多误解,实际上,这个英文单词并不准确。
结构主义原本是一种更哲学化的概念。
这个概念包含有“能力”和“应用”两个方面。
这个想法的核心在于,建筑师设计出一些最基本的架构。
然后才是关于“结构”,当然不是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是从比喻意义上去解释,它可以使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空间。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于“能力”和“应用”的思辨性理解:“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英语单词,指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而“应用”则是你能以此做出的所有演绎。
时至今日,结构主义的思想仍极为重要,甚至超出以往。
因为一切都在改变,当以功能主义的方式用一个预期目标来设计建筑时,下周,这个建筑的目标和功能可能都会变得有所不同。
因此,使建筑物拥有“结构”至关重要。
“结构”在这里既指真实的结构,也指一个理念性的架构,能让人们在今后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同一栋建筑。
在我的设想里,今天我们设计的建筑最后都可以被改造为住宅。
因为住房问题将是我们下一代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实际上这已经是个大问题了。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建筑学的基础,不论是洗手间(我们始终需要洗手间)、建筑外观、通向不同楼层的楼梯,乃至所有类似的其他东西。
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有关时间的话题,因为对今天有利的事情未必会对明天有利。
因此,变革”的想法非常重要,虽然仍被称为“结构主义”,但它又被时代赋予了额外的意义。
02科技/艺术/或其他是建筑的未来吗?当我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完成学业后,我被邀请到《论坛》杂志的编辑部。
在那里,我建立了一个观念:建筑是关于不同的事情,建筑要对普通的生活怀抱有同理心。
在这里,我谈论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普通”,而是在于“日常生活”。
这也就是我所强调的建筑的“底层”。
建筑底层的想法也来自于:我们建造了太多的高层建筑,我们在建筑中用一块块楼板,将彼此完全隔绝开。
而今,建筑仍在朝着运用数字算法的方向发展,并将特别的、和人相关的内容,弃置角落里。
电梯是一件很好的发明。
但是,如果你的公寓位于80层的某处时,你将不再拥有我们所说的“屋前门”,你就像住在一所酒店里。
当然,这对于一个独居的成年人来说或许没什么。
但是,如果你有孩子,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像从前人们住在普通房子里那样将孩子送到街上,并从自家的窗户向外看他们是否在人行道上玩耍。
人们也不再有邻里关系。
因为你的社区就是一栋高楼,这里不再有“日常”发生,人和人之间也失去了联系。
大家彼此之间都不认识。
我认为我们需要强调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社会凝聚力非常重要。
这里有一个非常贴切的词去形容好的邻里关系——“归属”,或者说“归属感”。
“归属感”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你在家中,你在社区里,无论你觉得安全还是不太安全,你还是可以感受到自己属于那里,你是其中的一部分。
建筑师总是在谈论“会面”这件事。
实际上,在人们正式“会面”之前,往往会有一个非正式的联系,一种非正式、不重要又至关重要的联系。
03建筑学的边界在哪里?关于边界?行业里有室内建筑师。
在某些时候,建筑师就应该将事情交给室内建筑师去完成。
谈到“结构主义”,建筑师应该建立基本的架构,不仅是建造上的,更是观念上的。
我倾向于将当代建筑的理念更归向都市主义的范畴。
大多数关注住房和邻里关系的城市学者,实际上都是建筑师。
因此,我想说建筑师应该在知道厨房被安置在公寓何处的那一刻就停下来,然后才会有厨房产业的相关人士继续之后的工作,他们远比你知道的多得多:从如何设计一个厨房到该去哪里完成厨房内所有物件的配置。
所有这些东西已经专业化,如今一切都已经产业化。
因此逐步地,建筑师根据产品目录中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作品的组装者和完成者,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我必须说,现代建筑中的许多建筑实际上都是为富人建造的大房子。
而这些恰恰不是我所认定的我的职业范畴。
而这就是边界。
你必须回顾历史。
从前,建筑仅仅服务于有权势的人、教堂。
而城市则是由木匠和人们自己建造的,这并不属于建筑师的职业范畴。
20世纪初,出现了大规模建设住房的粗略构想,建筑师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始考虑为更多的平民百姓建造房屋。
如今,建筑师,或者说是大多数建筑师,是在为有影响力的人们建造有纪念性的建筑,以展示他们的权势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样的行为必须停止。
04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当我看到韩国和中国的高层建筑时,我就会不禁问自己:“这样的建筑难道不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吗?那种有些迥异的,受拘束的人。
”你为高层支付了非常昂贵的价格后,可以做的就是眺望这座城市。
但实际上,一旦你可以俯瞰城市,也就意味着你生活于城市之外,你没有生活在城市的街道上。
我知道我们不能全都生活在一楼,但我们必须尽可能创造出更多的一楼。
出品: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策划:盖鄚、姜冰、沈思采访:朱恺奕翻译:朱恺奕监制:朱恺奕、盖鄚摄影:杨森剪辑:王凡视觉设计:北京元观品牌编审:盖鄚本期鸣谢:刘小康特别鸣谢:全球知识雷锋(李思遥、孙志健、茹静语、蔡诗瑜、李佳烨等)ZOO事务所(温佳鑫)BEE设计工坊(薛小钰)下期嘉宾:马岩松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展览时间:202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展览地点: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光华路6号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原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 Beijing Urban and Architecture Biennale,是“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产业合作单元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本次先导展由邵韦平先生任总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