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在古代作为防御工事,其大部特别是精华处往往因山而建,或建造于山体,或建造于山脊,据险而守,远远望去犹如巨龙盘踞山脊之上,长城不仅是东方巨龙留下的身影,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
近代的中国(1840-1949),曾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深黄的巨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中华民族以不屈的意志重整河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印记,更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承载,是我们华夏民族“龙”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实力明显增强,新中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毛主席有感而发: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新中国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韬光养晦”,"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的经济犹如驰骋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高铁,飞速发展。
长城并不是闭关锁国的一道墙,而是致富奔小康的一条路。
星辰为梦,长城犹如一条昂首向天的黄色巨龙,腾空跃起,追逐梦想,长城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承载着亿万人民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等待着长城去见证!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杨东)爬上河北金山岭长城,看到巍峨的长城在云雾间穿梭,若隐若现,深感大自然创造之美与人民劳动智慧创造之美相融合,所产生的美的效果更加厚重,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笔者在三年的时间里,往返箭扣、金山岭、司马台、古北口、涞源、独石口等北京周边长城60余次,或通过险峻的地貌凸显长城之体态,或通过精微的细节呈现长城之生命,或通过多样的视角表达长城之象征,形成了一些作品和拍摄感受。
1长城与云云在上,山在下;云流动,山静止。
云与山交织、交错,画面内容往往立体、饱满、丰富,容易凸显长城主题。
《河出潼关》北京箭扣长城,冬季山体、树木色彩整体偏黄褐色系,云海流入处波澜不惊,经山体阻隔奔涌而出,整个画面背景好似黄河瀑布,前景长城敌楼自然突出。
《天河经邦》北京箭扣长城,如果说上副照片云海好似黄河,那么这张照片云海好似天河,有“大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大国战号》河北金山岭长城,这片云层状态好像燃烧后翻腾的烟,烟与敌楼相结合,呈现的正是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的应有功能。
《历史的天空》河北独石口长城。
从这个视角看去,云朵虽柔,但柔中带钢,体现出“天行健”的特点;长城虽钢,但钢中带柔,勾勒出“地势坤”的感觉,刚柔相济,让画面更有张力。
2长城与雾雾笼在山上,就像披上一层纱,产生的是一种朦胧美。
画家说,朦胧之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哲学家说,朦胧之美,就是距离产生的美;书法家说,朦胧之美,贵在气韵神采;音乐家说,朦胧之美,贵在飘逸空灵。
《长城晨韵》河北金山岭长城。
前景,雾未漫过城墙,用城墙两侧的对比把结构交代清楚;中景,薄雾盖过墙体,产生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清晨一缕阳光点缀,就像打开开关一样把整个画面点亮。
《去国怀乡》河北金山岭长城。
起初大雾笼罩,看不到远处的山体,山体呈现出来后,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意象,佛让人来到了宋代的岳阳楼,触摸到了范仲淹的家国忧思。
《长城梦境》北京箭扣长城。
秋日长城本来就色彩绚丽,加上阳光着色,云雾环绕,呈现一幅“拨开云雾见梦境”的画面。
3长城与光一般情况下,光是用来照亮长城的,但有时,光却可以用来点亮长城。
《地火》北京箭扣长城。
清晨的日光从缝隙里穿过来,长城有一种被点亮的感觉。
《长城佛光》河北涞源长城。
一是用阳光将敌楼点亮;二是用佛光将云雾点亮;三是用敌楼和佛光将整个画面点亮,以达到更好的画面冲击力和饱和度。
《这里的黄昏静悄悄》古北口长城。
长城结构两侧形成比较强烈的色彩反差,一侧是温暖,一侧是寒冷;一侧是光明,一侧是暗夜,强烈对比之下画面有一种静谧的感觉,像是刚刚发生过战斗后的平静。
4长城与雪下雪对于拍摄长城非常有利,雪后画面整体比较干净,容易凸显主题,突出长城的结构,加上合理运用云、雾、光等条件,比较容易形成作品,彰显艺术性。
《冰雪箭扣》北京箭扣长城。
这个角度拍摄箭扣长城雪景的作品很多,但雪下的比较大的时候、正在飘着大片雪花的时候比较难得。
《雪后涞源长城》河北涞源长城。
紧紧扭住雪景洁净这一基本特点,利用前景的白净与后景的朦胧之对比,力争让整个画面特别是敌楼结构显得干净。
《众志成"城"》河北金山岭长城。
布景时,我考虑最多的一个关键词是“立体”。
达到这种效果,需利用好一种比较特别的景象,雪后梯田。
因为雪后梯田的层次非常分明,如果合理的填充到构图中,会把整个照片带动的非常有层次。
《龙脉》北京箭扣长城。
云雾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雪后的山体景色很壮,那么就要以拍山带动拍长城,山拍活了,长城就自然被带活了。
5长城与夜古人描述夜间长城,往往带有一种凄凉、悲凉的感觉。
人们习惯于将一些婉约的情愫寄托于月亮、星河,夜间拍摄长城,要充分利用好天象,搭配好光线,往往比较容易拍出一些细腻的情感。
《望月》河北金山岭长城。
通过敌楼与月亮的结合,让人更容易联想到长城上曾发生的故事。
虽然已经人去楼空,但那些故事是真实的。
套用《春江花月夜》一句诗词“城楼何人初见月,明月何年初照人”。
《灯火》涞源长城。
把敌楼设想成了一个房屋,在楼内用红光手电将每个窗口照亮,呈现出来的效果好似灯火,在旷野中让恰巧经过的人们,产生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夜路》河北金山岭长城。
走夜路都怕黑,这条路虽然没有路灯,却通向光明。
《长城银河》北京司马台长城。
试着呈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的寓意。
6细看长城细节刻画往往更容易呈现事物的内涵和生命。
把一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从细节处破题,合理的利用好周边景物作陪衬,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绽放》北京箭扣长城。
经历岁月变迁楼体与山体已经几近融为一体,只有把山体细节和楼体细节一并展现出来,以大细节带动小细节,楼体细节才会有更好的呈现。
敌楼看似凋零风化,却在山体细节的衬托下,显得更具有生命力。
《麒麟影壁》河北金山岭长城。
麒麟影壁位于金山岭长城最东端麒麟楼上,现在很难爬上去拍摄。
影壁高2米,宽2.5米,由15块方砖拼制成一幅浮雕画面。
《天窗》河北金山岭长城。
斜角度仰视构图,仿佛推开窗户,光线从外面照射进来,有一些梦幻感觉。
7俯瞰长城跳出一般的视角观察事物,往往会给人一种新的体验和启发。
由于长城结构主要呈延伸状,比较适合运用俯瞰视角。
《穿越》河北独石口长城。
长城从画面中斜角度穿过,利用云层和地面的坑体点缀,本来是古老的长城在这个视角下,显得比较后现代,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一字长城》北京旺泉峪长城。
当一束阳光打在拱形墙体时,让我们从高空视角看到了长城被点亮的状态。
《长城云系》北京司马台长城。
从这个角度取景,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望京楼楼体,更能领略到云层全貌,变普通的云层为特殊的景,环绕在望京楼周围,略微倾斜增添了运动感、时空感。
楼体穿出云层,容易让人联想到“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意象。
《黄河谣》北京箭扣长城。
春天,桃花与杏花初开时,山体植被还未生发,褐色山体与外侧粉白花色对比,凸显长城“几字型”脉络,容易和黄河“几字型”段联系起来,给人以深沉厚重的感觉,体现长城应有的文化、精神承载。
编者后语:俯瞰祖国大好河山,万里华夏地,苍苍五千年,巨龙崛起,筑梦中华!华夏子孙背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杨东90后长城摄影师,通过长达三年时间记录长城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