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朱万平 熊嘉楠 “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很乱,也赚不到钱。
”王芳(化名),在毗邻贵州的四川做老干妈经销商已几十年,这是她对如今当地产品渠道的看法。
这话或许有些偏激,但她对老干妈应该是有深厚感情的,“以前我做区域市场的时候,把全村人都带着一起做,做得很好。
(成都)没有哪个农贸市场找不到我们货的,也很挣钱”,但现在情况有些变了。
就在不久前,因为“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的发布,老干妈的近况引起各类媒体关注:2021年,公司营收42.01亿元,相比2020年54.03亿元下滑十多亿元,回到了2018年水平,排名则未进入贵州省民营企业前十。
老干妈在中国调味品行业乃至中国企业界,都是“特立独行”的龙头企业,其商业模式传统而踏实。
在20多年的高光之下,这种下滑让外界颇感惊讶。
面对外界“老干妈老了”的质疑,老干妈常务副总李鑫对媒体回应称:“营收短暂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是正常的市场波动。
”他还透露,今年1~9月,老干妈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已恢复性增长。
但疫情反复已3年,并不仅仅影响了2021年,老干妈营收的下滑是否还有其他背景?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老干妈供应商、经销商以及贵州当地辣酱行业人士,探寻老干妈销售下滑的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的大致判断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妈的销售,但去年的下滑背后,自身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
若未来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或会制约老干妈发展的步伐。
辣椒变了?口味背后的原料及成本难题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陶华碧的凉面店旁成了主干道。
途经此地的货车司机间开始流传,店里的素粉配辣酱特别好吃。
两年后,陶华碧开了厂专做辣酱,品牌名字就是客人们对她的称呼——“老干妈”。
如今约30年已过去,老干妈的这座老厂区仍然临近干道,被贵阳东二环与沪昆高速以近乎90度的夹角包围。
高速路的旁边,则是一条几米宽的马路通向老干妈厂区。
老干妈贵阳老厂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