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说说门窗雕刻中的动物纹样

说说门窗雕刻中的动物纹样

2023-02-11 来源:铝合金门窗责任编辑:防盗门 浏览数:3 门窗网

核心提示:本文转载自:观复博物馆 作者:观复淡成门窗的雕刻主题中,除了人物,就是动物居多了。这里的动物除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还有想象创造出的神兽。这些动物纹饰通常与人物、植物相辅相成展现一个绝佳的意境,动物可以是主体,也可以作为配角。这是人们借用手中的刻刀表达出内心情感的媒介。比如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相处最为密切的家养动物,它们同时也是十二生肖中的部分形象。家养动物脱离野性,走入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各种物质需求,还提供了多样文化。隔扇门与门窗构成图示比如牛,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耕作、运输,

说说门窗雕刻中的动物纹样

本文转载自:观复博物馆 作者:观复淡成门窗的雕刻主题中,除了人物,就是动物居多了。
这里的动物除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还有想象创造出的神兽。
这些动物纹饰通常与人物、植物相辅相成展现一个绝佳的意境,动物可以是主体,也可以作为配角。
这是人们借用手中的刻刀表达出内心情感的媒介。
比如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相处最为密切的家养动物,它们同时也是十二生肖中的部分形象。
家养动物脱离野性,走入人类的生活。
除了满足我们各种物质需求,还提供了多样文化。
隔扇门与门窗构成图示比如牛,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耕作、运输,总是任劳任怨。
清代 隔扇门“耕作图”腰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羊,与“祥”在古代为通用字,羊成了中国人的吉祥象征。
猪,古称“豕”,财富的象征。
屋里一个“豕”,才成为“家”。
马,对人类影响最大,耕作、运输、仪式、战争,都曾依赖于它。
古往今来,人类对马都喜爱有加。
清代 隔扇门“三国故事之误走水镜庄”腰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灵动小巧的动物当属飞鸟鱼虫,它们小但寓意丰富。
五色斑斓的蝴蝶是古人最爱表现的昆虫。
经历丑陋的蛹茧阶段,终有一日化茧成蝶,极为励志。
蝴蝶美丽,上下翻飞,代表着人类“欢天喜地”的情感。
清代 隔扇门“戏曲人物嵌蝶纹万字纹”隔心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蝙蝠外形略显可怕,却是常见的装饰图案。
因其谐音“福”,所以常与铜钱、寿桃等纹饰并用,寓意“福在眼前”、“福寿延年”。
清代 门窗“福寿延年”上绦环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鱼自古以来就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毫不吝啬地赋予鱼各种吉祥美好的寓意。
拜年的时候,我们会说“年年有余(鱼)”;国人还按照自己对美的理解,培育出金鱼,用“金玉(鱼)满堂”来表达希望过上富足生活的心愿。
清代 门窗“年年有余”腰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虎为百兽之王,受到敬畏。
人们在塑造其威风的同时,更愿意将温顺融入虎的形象,以体会征服百兽之王的快乐。
清代 门窗“春水秋水-虎纹图”腰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狮子于汉唐之际随佛教文化传入,充满神秘感,古人赋予其镇宅辟邪的能力。
明清时期,“狮”与官名太师的“师”同音,将狮子的形象推向高峰。
清代 “太师少师-事事如意”裙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在人们想象创造的神兽中“龙”是影响力最深的,但是按照当时的皇家的制度,龙纹并不能为很多平民百姓所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日常中对其他“贵族”神兽的运用。
比如麒麟、凤凰、及与由龙纹简化而来的卷草纹都会出现在构图中。
清代 “凤凰博古图”裙板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我们回头看这些动物纹饰与万物的交织,或回顾历史,或呈现世俗,或向往美好,不禁会联想到那双背后的手,每一次下刀,这些小生灵仿佛被重新注入热情的灵魂与鲜活的血肉,再次复活,此时你是否对那些匠人心生敬畏之情呢?阅读长文彩蛋!!!《醉文明 · 壹》感谢您阅读长文,粉丝转发、点赞此文送《醉文明 · 壹》电子书 200 册,具体方法如下:1、关注 “马未都” 头条号2、点赞并转发此头条文章3、发送内容为 “醉文明” 的私信(发私信而不是评论)4、系统将自动赠送你《醉文明 · 壹》电子书(兑换码),及兑换方法5、活动赠送 200 册电子书,先到先得感谢支持!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荐读」背影丨马未都
阅读下文 >> 谈马未都:一京城高级“老炮儿”,何以成为文化界的“万人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5011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