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近七年,森鹰窗业的上市之路终于前进了一大步,近日其在创业板首发过会。
这是森鹰窗业第二次冲刺IPO,其曾于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2015年12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被中国证监会受理。
2017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未获通过。
从新三板转战A股遇挫,经过四年多时间,森鹰窗业又将目光放在创业板。
首发过会的同时,创业板上市委员会针对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展开问询,业内也有声音质疑其研发投入过低、多项发明专利是在十年前。
针对森鹰窗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及大宗业务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其公司,截至发稿暂未接通。
创业板首发过会、预计融资约6.7亿元森鹰窗业官网显示,公司创始于1998年,目前在哈尔滨、南京建立两大生产基地。
据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发布的消息称,创业板上市委员会于3月17日召开审议会议,森鹰窗业(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预计融资金额6.7346亿元。
根据其招股书,该项募资用于哈尔滨年产15万平方米定制节能木窗建设项目、南京年产25万平方米定制节能木窗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森鹰窗业2020年、2019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7亿元、7.28亿元、6.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7586.28万元、5977.53万元,2021年1-9月营业收入为6.89亿元,同比增加19.47%,净利润为9439.05万元,同比下降12.66%。
2021年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33亿元至9.74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11.53%至16.43%;预计实现净利润1.19万元至1.35万元,较2020年度变化-6.31%至-6.29%。
图/招股书截图创业板定位、研发投入被质疑森鹰窗业首发过会,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在审议会上向森鹰窗业提出了多个问询问题,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等。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创业板定位包括以下几方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简称为“三创四新”。
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要求森鹰窗业说明“三创四新”的具体体现,以及符合创业板定位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森鹰窗业生产节能铝包木窗、幕墙及阳光房,属于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森鹰窗业此前曾多次强调其对研发的注重。
在公司主营业务介绍中显示,森鹰窗业是一家专注于定制化节能铝包木窗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1年末,公司共拥有73项已获授权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图/招股书截图不过,有业内人士质疑其在研发方面投入过低,而且多项发明专利是在十年前。
根据招股书,森鹰窗业2021年上半年、2020年、2019年、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7%、3.25%、3.08%、3.10%。
天眼查显示,截至2022年3月21日,森鹰窗业有效发明专利有21个,其中最近的两次专利申请是在2015年、2016年,其他19个发明专利均在2011年至2013年。
值得注意的是,据2020年5月深交所披露的报告显示,创业板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远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
大宗业务开展存不确定性森鹰窗业在招股书中称,营业收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