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陈屹、王明辉、杨翼荥)一、软包动力电池颇具潜力,铝塑膜需求增长可期1.1 铝塑膜:封装软包电池的关键材料铝塑膜是一种用于封装锂电池的复合软包装外壳材料,具有保护锂电池电 芯的重要作用。
铝塑膜通常由多层材料通过胶粘剂复合而成,结构上从外 到内主要可分为三层:最外层为外阻层,通常由尼龙或聚酯组成,用于保 护中间铝箔不被划伤,减少碰撞等外部因素对电池的损伤;中间为阻透 层,通常由铝箔组成,用于防止氧气、水分侵入;最内层为热封层,通常 由流延聚丙烯改性而成,起封口粘接的作用。
铝塑膜属于锂电材料产业链中游,产品性能优异,终端应用丰富。
铝塑膜 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压延铝箔、尼龙薄膜和胶黏剂等,中游为 铝塑膜的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产品兼具金属铝箔的极 高阻隔性和塑料薄膜的柔软性。
依托在环保和性能方面的双重优势,铝塑 膜通过封装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 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医疗器械等多重领域。
1.2 锂电赛道坡长雪厚,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锂电池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根据起点 锂电大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 259.5GWh,同比增长 34%,其中动力电池占比高达 74%,数码和储能电池占比分别为 19%和 7%。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储能行业将长 期景气,对应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也将实现同步飞速增长,叠加技 术进步和性能提升带来的路线替代,共同驱动锂电池需求量快速增长,预 计 2025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将提升至 1135GWh,未来 5 年的复合增 速为 34%。
软包电池性能优异,符合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
尽管新能源汽 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是大势所趋,但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安全性能等 问题仍然限制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由于动力电池是直接决定新能源 汽车性能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的更新和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 重要。
锂电池主要有圆柱、方形和软包三种封装形式,考虑到软包动力电 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充电快速和温度适应性强等多重竞争优 势,能较好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相关需求。
根据 GGII 数据,当前行业 内量产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电芯能量密度已达 260 Wh/kg,高于方形 三元的 240 Wh/kg 和圆形三元的 250 Wh/kg,国内软包龙头孚能科技已经 开始量产能量密度 285Wh/kg 的电芯产品,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我国为最大的动力电池终端消费市场,国内软包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随 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我国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不断加 快,与之密切相关的动力电池消费量也稳居全球首位,2020 年中国市场对 动力电池的消费需求占比达到 44%,显著高于第二大市场欧洲地区的 30%。
软包电池凭借其在动力领域的性能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欧 洲市场为软包动力电池的主战场,EV sales 数据显示 2020 年欧洲最畅销 的 20 款新能源乘用车中,有 15 款搭载软包动力电池,整体动力电池渗透 率已经高达 30%。
尽管搭载软包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广受欢迎, 但在我国市场却频频遇冷,2020 年我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不足 4GWh, 占有率仅为 6%,这是由于两地终端消费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车企对 于电池的选择也存在分歧,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和终端市场消费升级 或将推动国内市场向欧洲看齐,带动软包动力电池渗透率显著提升。
1.3 动力铝塑膜需求渐成核心,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新能源大趋势下软包动力电池有望驱动铝塑膜需求持续高增。
软包电池最 开始主要应用在 3C 领域,随着数码电池的内部集成进程而快速发展,目 前渗透率已超过 70%处于较高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为有限。
动力和储能 领域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且目前软包市占率极低,未来依托行业增长和渗 透率的提升,动力电池将逐渐成为驱动铝塑膜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5 年全球铝塑膜需求预计可提升至 7.8 亿平,市场空间在百亿以上。
从 三大下游应用来看,考虑到电池体积越小单位电池铝塑膜用量越大,这里 假设动力和储能电池铝塑膜单耗为 150 万平/GW,数码电池铝塑膜单耗为 550 万平/GW。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领域的需求增长加 快,假设软包渗透率可从 2020 年的 14%逐渐提升至 2025 年的 25%,用 于动力电池的铝塑膜需求量将从 2020 年的 0.4 亿平提升至 2025 年的 3.3 亿平,5 年复合增速为 52%,整体铝塑膜需求也将从 2020 年的 2.4 亿平 提升至 2025 年的 7.8 亿平,5 年复合增速为 27%。
若按照 2020 年 20 元/ 平米的均价计算,2025 年全球铝塑膜市场规模在 150 亿以上。
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2025 年动力领域铝塑膜需求预计可提升至 1.3 亿 平。
近几年全球锂电池产能快速扩张,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锂电池制造市 场的主导,2020 年全球处于不同规划建设阶段的锂电池工厂共有 181 家, 其中 136 家位于中国,从产能来看,2020 年我国锂电池产能约占世界产能 的 77%。
考虑到国内市场空间大且软包渗透率低,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和 软包渗透率的提升,我国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可从 2019 年的 14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89GW,按照 150 万平/GW 的铝塑膜 单耗计算,预计 2025 年我国动力铝塑膜需求将达到 1.3 亿平,按照 20 元/ 平米的价格计算,市场空间约为 27 亿元。
1.4 锂电材料国产化的遗珠,进口替代迫在眉睫作为锂电材料中唯一还未实现的国产化的环节,铝塑膜的国产化率仍不足 20%。
作为锂电池的产销大国,锂电材料的国产化对我国至关重要,早在 2017 年时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核心锂电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就已 经全部提升至 90%以上,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
而同样作为核心锂电池材 料的铝塑膜市场和技术过去一直被日韩等少数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对海外 产品的进口依赖度极高,在未来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和电动车产业链成本 先行的背景下,铝塑膜的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