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自学成才 四川内江“95后”小伙用木块造出“太白楼”

自学成才 四川内江“95后”小伙用木块造出“太白楼”

2023-02-11 来源:断桥铝门窗责任编辑:防火门 浏览数:4 门窗网

核心提示:中新网成都6月29日电 题:自学成才 四川内江“95后”小伙用木块造出“太白楼”作者 祝欢 邹蕾日前,“四川内江小伙用木块复刻太白楼”的话题在网络平台上迅速走红。千余块木构件等比例精准复刻的技艺让广大网友叹为观止,这位来自内江市东兴区的手工“高手”王志明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复刻的太白楼。 邹蕾 摄今年27岁的王志明,从小就对手工、美术感兴趣。因为喜欢,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提升技艺。“手工看起来枯燥,但只要静下心来,沉浸于其中,就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快乐。”王志

自学成才 四川内江“95后”小伙用木块造出“太白楼”

中新网成都6月29日电 题:自学成才 四川内江“95后”小伙用木块造出“太白楼”作者 祝欢 邹蕾日前,“四川内江小伙用木块复刻太白楼”的话题在网络平台上迅速走红。
千余块木构件等比例精准复刻的技艺让广大网友叹为观止,这位来自内江市东兴区的手工“高手”王志明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复刻的太白楼。
邹蕾 摄今年27岁的王志明,从小就对手工、美术感兴趣。
因为喜欢,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提升技艺。
“手工看起来枯燥,但只要静下心来,沉浸于其中,就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快乐。
”王志明说。
非专业出身、没有师父教学,所以更需要下深功夫、反复练习。
在王志明看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手工艺品制作。
每次练习,他会通过照片或视频仔细观察了解素材的结构,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临摹设计草图,坚持把平面变成立体的艺术,全力构思作品的3D造型。
凭着热爱的劲头,一块块不起眼的木头在他的一双巧手中重获“新生”,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此次按照1:44复刻的太白楼是王志明的练习作之一。
“经过实地考察、反复测量,计算出相应零件,使用榫卯结构工艺,连接好梁与柱,再加上胶水不断砌筑完善,就造出了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微型太白楼。
”王志明介绍,对称图案、镂空门窗、对联文字等细节之处,也全部由其手工打造,整个作品花费了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
全手工打造的对称图案、镂空门窗、对联文字。
邹蕾 摄“做成100件时,我还需要继续摸索,但数量突破1000件时,我就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龙、马、车辆、帆船、建筑物……1年多的时间里,王志明不仅完成了上千件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更是突飞猛进。
成功复刻其他地区的建筑文物后,从小在内江长大的王志明不禁想到了位于内江的太白楼。
动手之前,他利用无人机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拍摄记录,深入研究“翼角舒展、出檐深远、气魄宏大、严整开朗”的盛唐建筑风格和完善主楼、廊、亭等细节之处。
提及复刻太白楼的原因,王志明直言:“内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同样有着许多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
我现在有足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理所应当为家乡作贡献。
”走进王志明创办的公司,一间摆放着各式木制工艺品的房间引人注目。
王志明指着其中的成品说:“如果可以办展,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
这样既可以彰显手工的艺术魅力,也能通过这些木制工艺品让更多人认识内江,了解内江历史文化。
”如今,王志明不仅努力提升制作工艺,立志复刻出更加精美的建筑文物,他还写了13页、近5000字的古建筑展览馆项目计划书,积极对接文旅部门及相关行业,为办展而深化交流合作。
事实上,用作品弘扬家乡文化,复刻太白楼只是王志明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计划用木块复刻圣水寺、三元塔、西林寺等更多古建筑,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展示“甜城元素”,用实际行动和精美作品当好内江文化的“宣传员”和“代言人”。
(完)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为什么粉丝放弃品牌铝材窗而选择无缝焊接窗,合肥粉丝案例分享
阅读下文 >> 隐居十年,小伙造出一百座梦幻小屋,把荒野变成童话王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4596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