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道是“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运城”,运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遗存,经普查,运城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6700多处,数量乃全省之最。
那么,在运城盐湖区南城办的小李村,则有一座区级重点文保单位,它就是位于村东北部的三郎庙。
该庙坐北朝南,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7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占地面积78.54平方米,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遗存,单体文物为房屋一栋,于2007年5月被盐湖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殿内西南一角,竖立一通距今已有149年的的石碑。
该碑通高约两米,厚约18公分,纹饰呈浅浮雕状,其碑记为彰善村(小李村旧名)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三郎庙正殿香亭的记载。
而在三面墙壁上,涂满文革时期的工宣图画字样,据村里一些老人介绍,以前这里曾做过大队部的文化室,故而时代特征甚为明显,但也幸亏改作他用过,否则很难说它今天的境遇又是如何了。
另据老人们追忆,历史上本村的庙宇甚是不少,除了现存的这座三郎庙和东侧的清代火神庙以外,三郎庙前本还有的香亭(本村人称八卦亭)、古柏,古戏台,包括以前各村口的娘娘庙、将军庙、走神庙、药王庙、文章庙、五谷庙、大仙庙、魁星楼、宋代砖塔等古建,均在文革期间遭到毁灭性破坏。
多少历史文化景观的不复存在,这一切多让后人感慨不已啊!三郎庙旧貌三郎庙旧貌一座古建,往往浓缩了历史文化的许多精华。
比如三郎庙,尽管只是座村庙,但它不仅表现出古时建筑结构上的精巧,而且折射出本土历史传统文化的渊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护工作,盐湖区文物局已于近日启动了三郎庙的整体修缮工作。
据了解,该工程预算投资68万余元,计划工期90天。
欣赏更多原创运城生活图文,敬请关注“运城之窗网”责任编辑:马国青运城网信备案A00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