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舍”中求“义”访原西藏军区汽车第十六团山西平遥籍退役军人杨栋良张伦勇初冬时节的三晋大地,蔚蓝天空将清晨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山西平遥古城,让从寒夜寂静中苏醒来的古城显得一派生机勃勃。
远远望着沐浴在晨曦中的古城,顿感它的深邃与不凡。
早闻平遥有位重情重义,团结和带领战友共同创业、互相支持、奉献社会的“能人”杨栋良。
近日,我们从成都到平遥,走近和认识了这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退役老兵——杨栋良。
1990年12月,军人家庭出生的杨栋良(母亲曾在青海省军区服役,哥哥是一名新疆军区转业干部)从家乡――山西平遥应征入伍,先后在团修理连和拥有全团最引以为傲、获得过国防部“高原钢铁运输班”荣誉称号(曾作为100面功勋荣誉战旗之一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五连服役,历任修理工、五连一班战士、副班长、班长。
回忆军营往事,最让杨栋良自豪的是:他曾是当年全连唯一单独接车完成运输任务的义务兵。
那是刚从团修理连调到五连不久,他向连队申请接车。
为考验入伍前就会开车、又学过修理工的杨栋良,连队决定把一台几经修复未果的“趴窝车”交到他手中。
杨栋良在得知连队干部的用意后, 暗下决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一定要把这辆车恢复好。
于是,他利用刚学过汽车修理的优势,没日没夜地泡在车场,理电路、清油路,钻底盘、抬变速箱,全身心地投入到车辆的检修和恢复中;遇到自已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故障,他四处求教,或者干脆把车拖到原所在的团修理连,在软磨硬泡中“赖”着老连队的师傅和战友们帮着自己解决。
他说:那时是豁出去了,真的是以“舍得一身肉、敢掉一层皮、愿出几身汗”的状态在做。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车终于完好修复,在全连上下引起了不小轰动,大家不得不对这个新兵蛋子另眼相看。
从此,杨栋良接上了车,成为了全连唯一一个义务兵就接了车的技术骨干,后来又当上了一班副班长、班长,并换接了连队的01号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1993年12月,杨栋良退役回到家乡,凭着良好驾驶技术先后开过出租、跑过运输,但一度收入甚微、经济拮据,让他深感愧疚的是曾经没钱给家人过年。
但暂时的困难没有让杨栋良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在战友的推荐帮助下,经多方调查、协调,他与战友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组团集体跑运输,在平遥组建起了一支后来小有名气的“战友车队”,车队先后吸收了10多名退伍战友加入,既增加了收入,也帮助部分待业战友解决了就业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和资源的逐步丰富,新的商机开始涌现。
2012年,杨栋良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整合社会资源,果断转型至装饰行业,开展断桥铝门窗的生产、安装和地暖工程建设业务,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在家乡建起了占地14亩,拥有设备齐全、综合配套的车间、厂房计1200平方米的产业基地。
目前,杨栋良已拥有两家运行顺畅、效益稳定的有限责任公司。
杨栋良不仅在事业上闯出了一翻天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高原汽车兵和一名经“老西藏精神”和“钢铁运输班精神”洗礼过的雪域军人。
他立足自身,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什么是退役军人的兵心不改、本色不褪;什么是战友情深、亲如兄弟。
来到杨栋良的产业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悬挂的五星红旗。
进入基地后,一根高高矗立在基地中央、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旗杆和一幅印有毛主席像及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山水画尤为显眼,是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流淌着的是红色血脉。
采访交流中,杨栋良及在场的战友让我们观看他们纪念入伍进藏三十周年战友聚会的音像视频。
视频中,一群不着军装的参会老兵整齐列队、神情庄重,在高吭的国歌声中,隆重地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进行跑操和队列训练,他们自发自觉,以最熟悉的方式,重温难忘的军营生活,表达始终爱国忠诚的本色情怀。
作为场地规划与活动设计的主导者和决策人,我们不由得对杨栋良体现出的观念格局、胸怀境界心生敬意!多年来,杨栋良甘愿把自己的产业基地变成了战友们联谊聚会、学习交流、互帮互助的平台和场所。
采访中,在场平遥战友说:这儿已经是我们平遥退役战友心中的“家”;这里一年365天里除了年三十没战友来外,其余364天几乎每天都有战友过来,大家有事没事都愿到这里来坐坐,少则四五个人,多则两桌挤不下。
而杨栋良免费为战友们提供了饭菜和茶水。
仅此一项,每年的支出就达近8万元之多。
为续战友情谊,增强战友间的团结,不负那段雪域从军岁月,他先后救济 5名家庭困难的战友,帮助27名战友在自己企业和其它单位、企业解决就业、过度性就业问题;他在战友间大力倡导好事同喜、难事共担、丧事齐缅,谁家有红白喜事,主动帮忙和参与。
现在,一个战友家有事,只需在微信群里一公告,一般就会小事40-50名、大事70-80名战友前来帮忙、贺喜、悼念,在当地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战友风景线”。
在团结和带动战友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杨栋良组织、带领战友们主动展现西藏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和乐于奉献,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各种公益活动,并专门于2019年制作了一面贴有“西藏军区平遥退役军人”几个大字的公益活动旗帜(受访平遥战友称之为他们的“战旗”)。
生活在平遥的九一年度入伍进藏的退役战友已全部聚集在了这面旗帜下,成为了当地公益活动的志愿者。
近年来,杨栋良带领退役战友先后参与了2019年沁源火灾的抢险救灾和历次平遥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公益活动,并先后捐款捐物计3万余元,受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为西藏退役军人树立了形象,赢得了口碑。
平遥籍战友对杨栋良可谓是心悦诚服、赞许有嘉,有感于此,我们曾当面向他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他在战友们中有如此好的声誉,靠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就一个字——义;第二,他能把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紧密地团结起来,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略加想了想,说到:没有方法,主要是两个字——舍得;第三,大家都说你这些年为战友们付出了太多,你认为值得吗?我刚问完,他不假思索地坚定答到:值得。
三个问题、五个字的答案,既直截了当、简单明了,又如此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为他的这个义,也因为他的舍得与值得,不喝酒的我竟在告别宴上豪气了一把,主动与他干了一个满怀……。
结束两天的行程,告别热情相送的战友,渐行渐远中,平遥这座千年古城还在延续它的传奇与不凡,续写它的那份坚守与执着……(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伦勇:1987年10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汽车第十六团、军区后勤部政治部、林芝综合仓库、拉萨综合仓库等单位工作,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组织股(科)干事、股长、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11年3月自主择业,从军23年。
作者:张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