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历经2年零9个月,197653名最可爱的人用鲜血和生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侵略者的战略意图。
辽宁作为抗美援朝战场的总后方基地和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辽宁各界青年以多种形式投身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据不完全统计,辽东、辽西两省仅1951年就有25.7万名优秀青年参加志愿军。
接下来带领大家重走抗美援朝线路,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段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线路: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景区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沈阳北陵公园东畔,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抗美援朝烈士安葬在这里。
杨根思(1922年—1950年),1944年入伍,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黄继光(1931年—1952年),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
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年仅21岁,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是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英雄赞歌,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清明节前后,总有群众自发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缅怀英烈,致敬“最可爱的人”。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市锦江山西麓的英华山上,始建于1958年,2020年重新改扩建完工,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国家级纪念馆。
园区总占地面积182475平方米,建筑面积29983平方米,由抗美援朝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及国防教育园组成。
现有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各类抗美援朝资料3万余份。
该馆是目前国内收藏有关抗美援朝文物与资料最为全面和系统的纪念馆。
纪念馆分为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人民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六个部分,秉承“写史为镜,解展构陈”的理念,以10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及2000余件珍贵文物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战场,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贏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同时巧妙运用各展览单元的色彩变换和空间形态调整,牵动观众情感,使其与抗美援朝战争历程紧密相连;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先进展示手段,为重点事件打造重点场景。
其中,激战云山城、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钢铁运输线、奇袭白虎团等经典战例以及板门店签字等重大事件的复原场景,艺术地再现了那段令人震撼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顽强意志、牺牲精神和必脏信念。
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景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激越雄壮、经久不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把鸭绿江的名字传遍五湖四海。
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胜利的战争遗迹。
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滨江中路鸭绿江畔,1909年8月修建,1911年10月通车,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通往朝鲜的单线铁路桥。
该桥长944.2米,共12孔。
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通行。
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中朝友谊桥,遂将鸭绿江第一桥改为公路桥,两桥俗称为鸭绿江上的“姊妹桥”。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两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
为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至14日,铁路大桥在这场战争中被敌人拦腰炸断,此后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战争结束后,鸭绿江断桥朝方2孔的铁路残骸被拆除,而我国一侧的4孔残桥却带着累累伤痕,完整地保存下来,屹立在鸭绿江上,供人们凭吊。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9周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要牢记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秉承先辈遗志,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青年人的青春篇章,用无悔和奉献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供稿)责任编辑: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