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芜湖市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
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安徽最早的通商口岸和对外开放城市。
芜湖开埠通商至今,留存下了众多西洋建筑。
近日,摄影师走访安徽芜湖,寻找隐匿在城市记忆中的历史建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西洋建筑的现状。
芜湖的西洋建筑始于1876年,即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的光绪二年。
1877年2月,英国政府在范罗山设立领事馆,4月1日,芜湖海关正式开关。
芜湖最早的一幢近代西洋建筑是位于范罗山的英驻芜领事署。
西洋风格的各类建筑沿着长江之畔一一展开。
范罗山不远,鹤儿山的天主教堂、雨耕山内思高级职业学校、老海关、弋矶山医院……时移世易,今非昔比,但是从这些带着鲜明的西方风格的建筑边走过,仍然能够感知来自那段非常岁月的深深的震撼。
百年沧桑,百年风云。
英驻芜领事署芜湖开埠后,英国人陆续在范罗山南坡及附近的雨耕山上,依地势建起四幢极具英伦风格的建筑,供英国驻芜领事署及税务司使用。
这其中,英国驻芜领事署是芜湖最早的近代西洋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精心打造,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设施都很精美,它也是早期一批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的使馆建筑。
芜湖老海关大楼芜湖老海关大楼建于1919年。
老芜湖海关曾经是全国40余处海关之一,它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于1876年设立,定为三等海关。
1877年4月正式开关。
开关之后因业务激增,遂在陶沟以南兴建海关大楼。
大楼坐东朝面,紧邻长江,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入口门厅位于钟楼底层。
主楼两层,为柱廊式砖木结构。
弋矶山医院1888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传教士赫怀仁医生(W.E.Hart)来到芜湖弋矶山,创办了安徽省第一所现代西医院,原名“芜湖医院”,因医院坐落在芜湖弋矶山,世称弋矶山医院。
1927年,弋矶山巅建成了一座南面为三层、北面为六层的病房大楼。
圣雅各教堂圣雅各堂位于花津北路,1883年由美国传教士设计监造,占地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875平方米。
教堂主楼顶着十字架,在地面的投影也是个“十”字形,门柱、墙柱也顶着大小不同的十字架,整个建筑也因此非常有层次感。
塔楼上的大钟雄浑醒目,钟声沉闷清幽。
墙角用大石条围砌,正厅按八百人落座布置,教堂的窗户全部采用五彩玻璃。
芜湖天主教堂天主堂位于镜湖区鹤儿山南麓,素有江南“小巴黎圣母院”的美誉。
它规模宏大,从外观到结构,从建筑环境的选择到建筑材料的使用,都体现出极高的美学水准,具有独到的建筑技艺和表现形式,它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芜湖教案”发生地。
除了主体建筑天主堂外,这组建筑群还包括神父楼、圣母院、修士楼等附属建筑。
圣雅各中学旧址圣雅各中学建筑群包含博仁堂、义德堂、经方堂三幢单体建筑,呈“凹”字形分布,整齐严谨。
建筑体量硕大,布局严谨,形体优美,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如主楼的屋顶设置,至今仍是中、西建筑技艺的参照例,具有极强的学术、艺术表现力。
从圣雅各中学走出去的革命家有很多。
李克农、阿英、王稼祥、宫乔岩、吴葆萼都曾在圣雅各中学留下足迹。
芜湖中国银行旧址芜湖中国银行旧址位于镜湖区中二街86号,1926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柳士英设计建造。
芜湖中国银行大楼三层,砖混结构,为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特别是正面四根爱奥尼柱式廊柱,将大楼主体部分装饰得极其奢华。
1949年以后,该楼由工商银行使用。
雨耕山内思高级职业学校1879年,天主教芜湖总堂会开始创办男女教理小学,1891年芜湖教案后一度停办,不久恢复。
1923年总堂会开办男女内思学校各一所,4个班共收男生100余名,女生80余。
1928年,西班牙修士蒲庐来到芜湖,他为建新校舍募集款项并亲自设计监造了现代化的内思教学大楼。
这座教学楼总面积11483平方米,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布局呈“日”字形,楼内功能齐全,所用木材都是从西班牙进口的红松,防腐防蛀。
时至今日,这几处芜湖近代西洋建筑仍然基本维持着原来的风貌。
英驻芜领事署、老海关大楼已经不再使用,仅供游客参观。
内思教学大楼成为了雨耕山文化产业园的一部分。
其他的几幢建筑则大多保持着原来的功用,作为芜湖城市记忆的代表,在新时代继续展现它们不朽的魅力。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