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雨洁、吴思瑾、王与桐编辑|石亚琼*在2021年6月,欧洲科技服务机构Tyto就提出,2021年是独角兽创纪录之年:每天都会出现1.18只新独角兽。
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203家新公司达到了10亿美元估值,进入了独角兽阵营。
在短短五个多月内,新独角兽的数量已经比2020年全年增加了69%。
2020年,独角兽数量是120家公司,与2019年的123家、2018年的122家的相差不大。
“独角兽”一词于2013年首次用于指代一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初创公司,由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创造。
她之所以选择这种神话动物,是因为只有极少数公司达到了这个价值,就像独角兽一样稀有。
时至今日,或许已经日渐寻常。
另一家测算机构给出了类似的判断:根据与Emerging Tech Brew 共享的Crunchbase 数据,到2021年仅五个月,就有199家新公司达到独角兽地位,超过了2020 年全年达到独角兽地位的163 家公司,这个数字高于过去九年的任何全年总数。
截至2021年5月到了年底,独角兽数量果然进入了新阶段——2021年12月,胡润百富发布了《2021全球独角兽榜》,该榜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在2021年猛增至1058家,相对于2020年的586家增幅达80.55%。
依托于2021年全球创投的“大放水”,仅去年一年,全球成为新晋独角兽的企业就超过了500家。
独角兽的缔造神话,不仅出现在美国,在大洋彼岸,中国也在发力。
2021年,所有独角兽分布在42个国家(2020年29个),221个城市(2020年145个)。
美国2021年新上榜347家,中国新上榜146家。
美国下榜94家,其中89家“升级”了(75家上市,14家被并购),5家估值跌破10亿美元而退出榜单。
中国下榜72家,其中41家“升级”了(38家上市,3家被并购),31家估值跌破10亿美元而退出榜单。
在所有的独角兽中,美国占比第一,中国占比第二。
图源:知乎@云舟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医疗保健、金融服务以及隐私和安全是价值超过10 亿美元的新公司最受欢迎的行业。
中国在电商、造车、移动互联网等赛道,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同时,在芯片、云计算、新药研发等领域,技术相比海外都有几年的差距。
长期以来,中国一级市场的风向标,全球独角兽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我们尚未领先的领域,学习全球的“优秀作业”,是为数不多的追赶思路。
不可忽视的是,2022年,中国创投市场进入了冷却期。
根据IT桔子,2022年截至6月22日,融资事件和金额均不及2021年一半,金额甚至只有2021年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