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构造柱的2个审计要点1、[争议点]构造柱按照图纸要求设置,软件自动生成,布置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如何避免布置上的争议 在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的实际布置,由于设计图纸只给出了固定构造柱布置方案,如参考《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或者直接给定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超过层高2倍时,填充墙无约束的端部,电梯井四角、内外墙不同材质交界处、入户门和大于2m的洞口边等。
这就给出了现场不确定性。
实际操作时建议现场使用经项目确认的构造柱平面布置图,来进行深化布置,并且双方签字盖章落实,以达成项目组精细化设计,这样既能节约建造成本,又能避免结算争议。
2、[官方依据]门窗洞口是否设置构造柱,依据是什么 门窗洞口是否设置构造柱,首先要看图纸设计依据。
在设计总说明里,会对构造柱的设置做明确的约定,但构造柱的设置并不是多宽的门窗洞口都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在门洞口大于2. 1m的时候才会设置,设置规范在图纸未做详尽说明时可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具体设置如上所说,应结合强制性标准和实际现场布置图。
二、圈过梁的2个审计要点1、[审计点]过梁采用现浇过梁还是预制过梁 需要仔细阅读图纸是否有预制过梁,如果图纸标明存在,一定要区分预制过梁和现浇过梁,两种梁综合单价是不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根据施工方便与否选用,大于2m的洞口过梁现浇,小于2m的过梁预制。
因为洞口过大预制过梁太重,在安装过程中不方便,会带来安全隐患。
此为施工经验论,重点还需仔细分析图纸。
2、[争议点]圈过梁的布置中的争议点 分析图纸,并明确过梁的布置位置,在土建门窗洞口布置完毕之后,还要对安装图纸进行分析,是否有预留洞口,此处审计时漏算较多。
同时对过梁布置进行成本分析,分析过梁和此处砌体墙单方价格,在布置过梁的时候,砌体墙的工程量会相应减少,分析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在此处也是一个审计要点。
三、二次结构措施项中的4个审计要点1、[审计点]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存在超高模板 在模板支撑高度超多3. 6m的时候,为了增加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顶部增加模板斜撑或者顶托。
因为此项零星的部分没有办法量化,所以出现了超高增加费,以此来量化这部分工程量。
2、[审计点]二次结构是否需要超高模板很显然是不需要的,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知道,二次结构不需要顶部斜撑或者顶托,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超高模板的费用。
同时有些地区为了避免争议,直接规定不计算,含在定额中,具体还需分析本地定额。
3、[审计点]砌体墙脚手架 首先需要分析清单所用定额是否为综合脚手架,同时分析本地区关于综合脚手架的综合情况,综合脚手架是否包含砌体脚手架。
砌体使用的脚手架需要结合专项和施工方案或者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到底使用哪种脚手架,一般套用双排脚手架,但不排除现场使用移动脚手架或者其他脚手架,具体结合实际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4、[审计点]圈梁、过梁在入计价的时候,工程量如何划分 (1)计入过梁工程量:圈梁通过门窗洞口等位置的上部时,门窗洞口等处的圈梁按照过梁计算。
(2)过梁的长度在洞口尺寸每边各加250mm,不要漏算此项工程量。
(3)过梁一般外伸250mm,但在门窗洞口墙垛处小于250mm时,因为距离过近,则采用现浇过梁,同墙垛同时浇筑,此处注意扣减。
具体还需分析本地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