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记者周旭峰报道 “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创造,困难只是一时的,不会伴随一辈子,我们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好了。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从生活中点点累积,在面对命运的不公平时,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依靠勤劳致富,他,值得我们不吝夸奖。
刘小超,男,1979年生,种植和销售蘑菇,眼睛残疾人员,家住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
即使失去一只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依然透亮、美好,因为心灵的窗户才是他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
父亲卧病在床 儿子辍学打工“年轻的时候工作太拼了,却落下了一身的病,卧床十几年,花费的金钱,都赶得上家里修几栋房子了。
”谈及早年的家境,父亲刘占魁满脸愧疚,差点落泪。
肾结石、骨结核伴有骨髓炎……多种病痛叠加一身,刘占魁卧床多年,奔波于衡阳、长沙、湖北等大城市,就为了治病。
那时的儿子刘小超正值17年华,听说父亲需要借钱才能给他上学,他很纠结,也不忍心父亲为了他的学业背负欠债。
最终,他选择放弃就学机会而外出打工,只为不成为家里的累赘。
没能让儿子继续学业,是老父亲心中的痛;医药费掏空了家庭的经济情况,让儿子在外颠沛流离,也是老父亲心里沉重的负担。
未料到,外出打工不过两年,儿子刘小超便出了事故。
在工厂里进行零件抛光时,铜片刺伤了右边眼睛。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刘小超说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自己因为眼睛受伤而返回家乡。
沉沦是有、难过是有,可好像在这么长的时间洗礼之下,已经不足为道了,架在鼻梁上厚厚的镜片遮住了他所有的难过与不安,为了生存,他开始了漫长的职业探索之路。
丈夫四度失业 夫妻坚守创业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眼睛残疾……这些看似平凡的词语叠加起来,成为了刘小超就业的现实阻碍,他决心养猪,对于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下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早起晚睡,与脏乱臭作伴。
刘小超一坚持就是三年,攒了些本钱,他决心和朋友去深圳开家私厂,做事勤奋刻苦的他开始在行业内闯出一些名堂,以为就此稳定,却发现行业内利润开始减少,如果要保持微薄的利润就要自己开车送货。
可是,因为眼睛残疾,政策上是不允许学习驾驶的,就这样,坚持多年的刘小超,再次面临失业,茫然与挑战并行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这次,他选择了在大学旁开水果店,却未料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大学改制,统一对商业店铺进行规范管理,关停小商店,开起了大超市……从去深圳打工开始,刘小超四度开启实干精神,却四次都以失败告终。
即使是四次跌倒,也一定要有第五次爬起,他很乐观,他说:“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在让我积攒经验,只要经历过,就不会再失败,有时候我也很沮丧,好在我有一直支持我的老婆,包括现在种植蘑菇基地,差点放弃,都是因为老婆的劝说而坚持下来。
”2009年,刘小超一家的情况得到了蒸湘区残联的关注,在政策的指导下,刘小超得知了种植蘑菇的建议,当下一拍即合,找了师傅边教边种,开始了蘑菇基地的培育。
衡阳的当地气候其实是适宜种植蘑菇的,有师傅的传授,其实要盈利并不困难,最初种植的两年一直在失败,前后亏损达到了八万元。
父亲刘占魁眼看着儿子这么辛苦,却仍然面临失败和亏损,开始劝他放弃,放弃种植蘑菇做别的事。
就是湖南人的一股韧劲和霸蛮促使着刘小超不肯放弃,加上妻子的支持,夫妻俩齐心协力改进方式,终于在第三年成功盈利,并将前两年的亏损一起赚了回来。
六年过去了,刘小超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养家糊口方式,颠沛流离的生活暂且安定下来,翻修旧房子、扩大种植面积、买三轮车送货……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且一年能达到十几万的盈利,这样的数额对于一个常年负担过重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