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董事长姓 名:康宝华职 业:企业家毕业院校:199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党 派:中共党员职 称:高级经济师任 职:沈阳远大企业集团董事长康宝华,男,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
199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
现任沈阳远大企业集团董事长,曾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创业企业家。
“2008胡润百富榜”排名第91名。
1970年9月至1973年12月在沈阳6941机械厂工作;1973年12月至1989年6月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工作;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任工人、销售员;1989年6月至1992年11月任沈阳强风集团公司董事长;1992年11月至今任沈阳远大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9月创立沈阳博林特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林特有限”),自博林特有限设立至2005年10月任博林特有限执行董事;2005年10月至2010年11月任博林特有限董事长;2010年11月至今任沈阳博林特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年初,康宝华和他的弟弟康宝勋经历了很多创业伙伴都会经历的分家。
公司被分成两个,他和他的弟弟各组团队,当时他拥有不到30名员工和300多万元的资金。
像很多抱有雄心的创业者一样,康宝华讲的很多话,都被人私下讥笑。
但是如今,康宝华承诺每个总监级别的公司管理层都会有车的诺言早已实现,而且,已经不是当年看似豪华的桑塔纳轿车,而是更好的沃尔沃。
反倒是康宝华本人开着一辆副总换车之后淘汰的二手轿车,住在不到70平米的房子中。
1994年,远大刚刚成立一年,康宝华就参与了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幕墙装饰工程沈阳市工商银行的工程投标。
这栋建筑的幕墙后来采用了当时国内从没使用过的铝复合板。
当时铝复合板只有德国生产,连日本都没有。
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这种复合板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远大以200万元年薪聘请的德国设计师向他们推荐了这种铝复合板,装饰效果仍然很好。
2000年,远大进入新加坡市场。
如今远大同新加坡房屋城建局合作,为后者所建造的数量巨大的政府组屋提供服务。
随后,远大的幕墙进入了伦敦、迪拜、俄罗斯、美国和日本。
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世界幕墙面积最大项目阿联酋迪拜商业湾等工程都被远大揽入怀中。
仅仅一个幕墙行业并不能满足康宝华在商业上的进取心。
远大已经进入了电梯业、电机制造和风能发电等行业,康宝华希望能够在这些行业继续复制成功。
而他选择进入的行业的准则是:第一,同工业相关;第二,考虑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进入朝阳行业;第三,进入的技术门槛不能过高,同时能发挥成本优势;第四,最好能同东北制造业已有的人才结构吻合。
江河集团董事长姓 名:刘载望性 别:男职 务:江河集团董事长民 族:汉族籍 贯:湖南出生日期:1972年3月4日毕业院校:东北大学最高学历:本科 刘载望,男,1972年3月生,湖南岳阳县柏祥镇窑岭村人,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8中国杰出湘商”等荣誉。
1988年进入岳阳三中就读;1990年,年仅18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采矿系;1993年,他毅然在学业中途走出象牙塔,提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99年2月,他注册成立了北京江河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奥运会以来,目前已参与建设了10余项奥运工程,入选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手。
中航三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姓 名:韩平元性 别:男籍 贯:广东省民 族:汉族国 籍:中国出生日期:1963年8月毕业院校:深圳大学,清华大学韩平元:卖艺术玻璃起家 幕墙大王经营玻璃有艺术“当时我们那边一个原先住在菜市场搭棚里摆摊卖水果的汕头人,三四年的时间居然成了超市老板,还开起了皇冠车,而我这个在国有大企业有着不错工作的人还骑着自行车。
”每个下海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和很多人一样,韩平元的下海也源自一个别人的财富故事。
如今的韩平元早已不是当初的国有企业技术员,其现在的身份是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鑫玻璃”)的副董事长、总经理,是第一大股东。
上个月末,三鑫玻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坐在记者面前的韩平元依旧操着一口典型的海南普通话,从其脸上可以看出其内心因三鑫玻璃成功上市所带来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当年那位卖水果的汕头人,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创业故事引发了另一个关于玻璃的财富故事。
抓住每一次机遇出现前的苗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韩平元便发现艺术玻璃加工是一个获利颇丰的行业。
“当时100元/平方米的玻璃基片经过艺术加工后可以卖到300元/平方米,利润很高。
”敏感的韩平元感到其所工作的国有玻璃企业有体制上的问题,“当时国企上班,下班很有规律,而一些等货的包工头到下班时间就因找不到人而着急,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公司应该提供24小时的服务。
”在发现商机的同时,捧着国有企业铁饭碗的韩平元感受到了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来的不一样气息,汕头水果商人的皇冠车无形中刺激着韩平元敏感的神经。
于是,韩平元和当时一批不怕风险的弄潮儿一样,纵身跳下了“大海”。
那是1992年,政策刚刚允许个人注册公司。
韩平元成了第一批弄潮儿。
次年2月韩平元独资设立私营企业:深圳三鑫玻璃制品厂,在深圳贵航的一个旧厂房中,韩平元开始了关于玻璃的创业之路。
第一桶金来得似乎并不艰难。
如其所料,艺术玻璃的生意一帆风顺。
不过,很快韩平元又嗅到了新的风向,那就是钢化玻璃。
当时韩平元判断,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钢化玻璃将是未来的趋势,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鼓励钢化玻璃的发展。
“当时全国钢化玻璃才九条线,深圳就一家,但是这个市场好。
100元的普通玻璃钢化后可以卖到450元。
”可尽管发现了商机,2000万~3000万元的钢化玻璃设备投资则是当时三鑫不堪承受之重。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韩平元开始四处找投资者。
那年冬天,韩平元来上海出差,正好和当时深圳贵航的总经理费元文同行。
当晚,两个同样不甘平庸的男人同宿一间房,也就是这一晚韩平元谈起了自己的钢化玻璃构想,激发了费元文极大的兴趣。
而这一晚的谈话,也改变了韩平元和费元文两个男人的命运。
经过费元文的努力,当时正在找投资项目的深圳贵航找到了韩平元。
“贵航是国有企业,我当时就是个体户啊。
国有企业投资个体户当时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当时的谈判,韩平元至今记忆犹新,“他们12个人,我就一个人,他们什么都问。
但是我并不怕。
”和一般民营企业家不同,韩平元在合资之前主动提出将财政大权交给国有股东。
韩平元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我说财务由你管,股份由你决定。
”韩平元最终打消了深圳贵航的所有顾虑,而费元文也成为了韩平元的合作伙伴。
于是1995年,韩平元和深圳贵航共同投资1300万元,设立深圳市三鑫实业有限公司,双方股份比例是54%和46%。
韩平元和代表深圳贵航的费元文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由于国资方来管财务,三鑫玻璃的财务较一般民企相对透明,“现在上市公司的管理架构基本就是当时搭起来的。
第一任财务到现在的财务总监都是他们(深圳贵航)派的。
”拿到深圳贵航投资的韩平元,从欧洲引进玻璃深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全面进军建筑安全玻璃加工业务。
次年年底韩平元便将自己的钢化玻璃产品投放市场。
但是刚上市就引起了同城国有企业的注意。
随后就开始了一场惨烈的价格战。
“他们把(钢化玻璃的)价格从450元/平方米压到了180元/平方米。
但是市场大啊,他们有实力把价格压低,但是根本来不及生产,因此生意最终还是找到我们门上来了。
”韩平元的判断是正确的。
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的通透和建筑的美观独特有了更高的要求,玻璃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而钢化玻璃作为建筑安全玻璃,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而国家对建筑玻璃安全性强制规划的陆续出台,也助推了钢化玻璃行业的发展。
作为较早进入这一行业的从业者,韩平元显然获益颇丰。
艺术玻璃和钢化玻璃是韩平元和其玻璃事业向前跨出的两大步,不过韩平元并未就此停步。
其依旧站在风口浪尖试图捕捉每一股不同的新风。
1997年,三鑫玻璃有了自己的工程部,从事玻璃幕墙施工项目。
所谓幕墙是安装在主体结构外的外围护结构,按面材可分常见的有: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等。
而建筑玻璃幕墙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面世以来,20多年来呈现了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在城市的超高层建筑上,玻璃幕墙占据了绝对优势:北京国贸中心、深圳地王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恒隆广场……均采用了玻璃幕墙。
三鑫玻璃原是玻璃幕墙的供应商。
但是韩平元发现,当时幕墙建造公司规模往往不大,且“付款也不是很爽快”。
最终,韩平元决定自己干。
“直接做工程,延长了自己的产业链。
可以上下游一体化。
”韩平元表示,这一做法在玻璃同行中是首创,也是唯一。
至此,三鑫玻璃上了第三个台阶:成为一家集幕墙工程研发、设计、施工和幕墙玻璃制品生产、销售为一体、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幕墙专业公司。
目前,公司幕墙工程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7%,幕墙玻璃制品销售收入约占20%。
三鑫玻璃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玻璃制品公司,而更像一个工程公司。
与做玻璃销售不同,工程业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分散等行业特点,风险较大。
在投标过程中,若不考察好甲方的立项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