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心里都有一场说不尽的旅行,在撬动着我们的梦想。
无论是匆匆前行或缓缓漫步,这都是一场属于自己的独特旅行,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路上遇到的人不同,或景,或时间,或一句说不清的感受,皆在内心深处珍藏,而这都不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说旅行是逃离城市的借口,那么我逃跑了又回来了。
雷峰塔雷峰塔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雷峰塔一名黄妃塔,又称西关砖塔。
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旧塔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
雷峰塔也因《白蛇传》中禁锢白娘子的传说而闻名遐迩。
雷峰塔的建设在中国风景保护和建设史册上留下了四项“天下第一”:塔类建筑采用钢材框架作为建筑支撑、承重主体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中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内部活动空间最宽敞的天下第一。
塔类建筑内部文化陈设最丰富的天下第一。
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
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
置身堤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
苏堤现长2797米,堤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为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
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束)浦、跨虹。
三潭印月三潭映月,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
三潭印月是指湖面上的三座瓶型小石塔,三座小塔在湖面上随微波荡漾,给西湖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主要景点:“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
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
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
现为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
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
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
柳浪闻莺内的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
有柳洲之名。
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曲院风荷曲院,位于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湖面种养荷花。
曲院风荷占地14公顷,有曲院、风荷、滨湖密林等景区,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
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
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
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
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
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
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白居易曾有诗赞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一边可以看到蜿蜒的北山路、宝石山和俊美的保俶塔,一边是半座城市的模样,还有大片的西湖,正所谓半城湖山半城繁华。
白堤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
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
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
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风采独特。
断桥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
桥的东北有碑亭,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内立“断桥残雪”碑。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
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