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胶粘剂行业深度研究:掘金胶粘剂千亿市场正当时

胶粘剂行业深度研究:掘金胶粘剂千亿市场正当时

2023-02-10 来源:门窗加盟责任编辑:防火门 浏览数:8 门窗网

核心提示:(报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证券,曹旭特、周志鹏)1. 胶粘剂:精细化工品 下游应用广泛1.1 精细化工品 种类丰富、分类多样胶粘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胶粘剂指能在两个物体表面 间形成薄膜并把他们牢固粘接在一起的材料,一般由粘接料(基体树脂)、固化剂、 增韧剂、稀释剂和改性剂等组分配制而成,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器、建筑材 料、汽车与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新能源、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胶粘剂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胶粘剂、非结构胶粘剂、特种胶粘剂。有些胶粘剂是专门 为某一应用

胶粘剂行业深度研究:掘金胶粘剂千亿市场正当时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证券,曹旭特、周志鹏)1. 胶粘剂:精细化工品 下游应用广泛1.1 精细化工品 种类丰富、分类多样胶粘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
胶粘剂指能在两个物体表面 间形成薄膜并把他们牢固粘接在一起的材料,一般由粘接料(基体树脂)、固化剂、 增韧剂、稀释剂和改性剂等组分配制而成,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器、建筑材 料、汽车与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新能源、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胶粘剂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胶粘剂、非结构胶粘剂、特种胶粘剂。
有些胶粘剂是专门 为某一应用研发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也可按照领域进行分类,如汽车胶、建 筑胶、电子胶、医用胶、密封胶、灌封胶、导热胶、导电胶等。
按固化方式,可分为水基型胶黏剂、热熔型胶黏剂、溶剂型胶黏剂、反应型胶 黏剂等几大类。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硅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 类胶粘剂、合成橡胶类胶粘剂等。
按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
单组分胶粘剂依靠空气中的水分固化, 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但固化速度相对较慢。
双组分胶粘剂使用时需将两组分按 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再涂胶,依靠胶体中携带的水分进行固化,固化速度快于 单组分胶黏剂。
1.2 应用广泛 粘接千亿市场国内胶粘剂市场规模超千亿。
据 ASC、Market of Market 测算,2020 年胶粘剂及 密封剂市场规模为 632 亿美元。
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统计,2010 年以 来我国胶粘剂行业销售额高速增长,2020 年我国胶粘剂行业总产量约 709 万吨, 市场规模约 1006.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41%和 3.58%。
建筑、包装、木材仍是国内胶粘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胶粘剂主要应用于包装、建 筑、木材加工、汽车、新能源、制鞋等行业。
据《胶粘剂行业十四五前瞻》不完 全统计,国内胶粘剂主要应用在建筑、包装、木材行业,合计占比超 50%。
“十四五”中国胶粘剂在中高端领域的应用会进一步增长。
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 带工业年会资料,“十四五”期间中国胶粘剂的发展目标是产量年均增长率为 4.2%,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4.3%,中高端领域的应用有望达到40%。
中端应用如 汽车、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以及高端应用如航空、航天、船舶、半导体等领域 对胶粘剂需求增长较快。
海外市场锦上添花,国内胶粘剂出口增长迅猛。
2021 年我国胶粘剂进口量 21.86 万吨,进口额为 31.8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9.20%、17.57%;胶粘剂出口量为 83.12 万吨,出口额为 27.5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9.81%、26.21%,出口主要 集中在制造业转移国家(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 韩国等)。
2. 需求:行业空间广阔 后续五大看点值得关注2.1 建筑:装配式建筑带来新机遇建筑胶在胶粘剂产品中占比 26.1%。
建筑用胶粘剂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型(建筑结 构胶、幕墙结构胶等)、非结构型(粘接性胶粘剂、密封胶等),种类包括有机硅 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丙烯酸酯胶粘剂等。
据 CATIA,2020 年建筑装饰领域胶粘剂用量 185 万吨,胶粘剂市场规模占比 26.1%。
建筑用胶需 求可划分为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其他三个领域,其他领域主要包括桥梁、大 坝以及其他基建等。
传统建筑领域,胶粘剂在建筑幕墙、中空玻璃、门窗塑封及装修装饰中主要起密 封作用:幕墙工程,建筑幕墙设计时接缝的设计和处理主要包括横框和金属竖框的连接、 建筑和幕墙结构之间的连接、金属框和玻璃的连接、各类连接件和埋件的连接 等。
建筑幕墙密封胶主要有硅酮耐候密封胶和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 胶具有较好的粘接性以及较好的延展性,通常用于铝合金连接部位的密封;硅 酮耐候密封胶具有极强的耐紫外线性能,可用在装饰面板以及幕墙面板之间, 也可应用于金属框架和结构面之间。
中空玻璃分为两道密封:第一道密封用丁基胶,丁基胶本身粘结强度低,弹性 小,需要靠二道密封胶对整体结构进行固定,将玻璃板块与间隔条粘结在一起。
第二道密封胶主要有聚硫胶和硅酮胶,聚硫胶适用于窗或有框玻璃幕墙,硅酮 胶主要适用于隐框玻璃幕墙,其抗紫外线能力及强度均高于聚硫胶。
门窗密封及装饰装修,主要有硅酮胶和硅橡胶密封条两种应用。
硅酮胶主要用 于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铜门窗、木门窗、钢门窗等接缝处的密封,密封胶 条主要用于各类高档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木门窗的缝隙密封。
此外,密封 胶还可以用于室内外装饰装修,包括玻璃、瓷砖、装饰材料、墙体、地板、天 花板、地脚线接缝等的密封,以及家具装配密封、家具用五金件、木材、玻璃 等材料的粘结密封。
2020 年传统建筑胶市场空间约 127.76 亿元。
据硅宝科技 2020 年报,公司建筑用 胶营收 10.86 亿元。
公司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官方回复,2020 年度公司建筑胶产品市占率约 8%-9%。
采用市占率 8.5%测算,对应 2020 年国内 建筑密封胶行业产值约 127.76 亿元。
2020 年传统建筑胶用量 72.15 万吨,有机硅室温胶占比 65%。
根据 CATIA,2020 年建筑装饰领域胶粘剂用量约 185 万吨,其中 39%用于传统建筑领域,由此测算, 传统建筑领域用胶量为 72.15 万吨。
根据中国化信咨询,2020 年国内 RTV 消费量 约 81 万吨。
据 SAGSI,2020 年建筑用硅酮密封胶消费量占比 57.9%。
因此,建 筑领域有机硅室温胶消费量 46.9 万吨,占传统建筑领域用胶比例 65%。
未来,我们认为建筑幕墙、中空玻璃、门窗塑封及装修装饰三大领域,有机硅胶 需求持续增长:建筑幕墙方面,假设每块幕墙均为正方形,边长为 1.6 米*1.6 米。
根据《幕墙结 构计算书》,用胶宽度为 10mm。
据中国幕墙网,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接厚度不 应小于 6mm,且不宜大于 12mm,取平均用胶厚度为 9mm。
根据《硅酮密封胶 技术性能要求》,胶密度约为 1.5g/ml。
由此测算,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建筑幕墙 有机硅密封胶需求可达到 30 万吨。
中空玻璃方面,假设中空玻璃规格约为 1 米*1 米。
根据《隐框幕墙中空玻璃结 构粘接设计探讨》,目前中空玻璃用胶平均宽度为 14mm 左右,用胶厚度为 12mm 左右。
根据《硅酮密封胶技术性能要求》,胶密度约为 1.5g/ml。
由此测 算,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空玻璃用胶需求将达到 19.5 万吨。
门窗方面及装饰装修,根据产业信息网,每米门窗用胶量为 120 克,根据我们 的预测,2025 年门窗塑封密封胶需求可达到 4.2 万吨;装饰装修方面,假设商 品房每套面积 100 平方米。
根据产业信息网,每套房用胶量约为 5 千克。
由此 测算,我们预计到 2025 年装饰装修用胶需求将达到 10.7 万吨。
综合上述 3 种测算, 我们认为目前在传统 3 大领域(不含装配式),预计 2025 年 有机硅胶总需求规模达到 65.2 万吨,2020-2025 年 CAGR 为 7.11%。
装配式建筑领域: 2025 年用胶需求有望达到 94.3 万吨。
按照《“十四五”建筑业发 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 例将达到 30%,2030 年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40%,装配式建筑行业进 入快速发展时期。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
据建筑杂志社, 2021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 7.4 亿平方米,较 2020 年增长 18%,占新 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 24.5%;混凝土结构建筑 4.9 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的比例为 67.7%;钢结构建筑 2.1 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 28.8%。
由于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表面特性及板块位移等因素,对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弹性、耐候及可涂饰性均提出更高的需求。
我们假设至 2025 年新建建筑面积增速保持 1%,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 比例达到 30%。
据《硅宝科技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说明书》,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用 胶需求为 1kg。
我们预计至 2025 年我国装配式建筑用胶量为 94.3 万吨,2020- 2025 年 CAGR 为 8.44%。
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的增量市场主要来自有机硅密封胶,主要原因有 3 点: 传统建筑用硅酮胶虽然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与低模量(高弹性与位移能力),但在 混凝土构件的粘接性和可涂饰性方面较差,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以聚氨酯密封 胶、硅烷改性聚醚类密封胶(MS 胶)、硅酮密封胶为主,其中 MS 密封胶综合 性能较好。
有机硅产品主要以硅酮类、改性硅烷类两大类为主,具备独特的环保品质。
在 环保要求不断趋严的建筑领域,有机硅产品将不断取代丙烯酸胶、环氧树脂胶、 传统橡胶类产品。
建筑行业大型客户倾向于使用知名产品凸显自身楼盘的质量及档次,产业客户 更看重生产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虽然有机硅产品价格相对于环氧树脂较高, 市场规模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我们假设装配式建筑增量市场中,有机硅胶占 80%左右的市场,由此推算,2020- 2025 年装配式建筑领域,有机硅胶将新增 25 万吨市场空间。
综上,我们预计 2025 年,我国建筑领域(包括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机硅胶 市场规模将达到 90.3 万吨,2020-2025 年 CAGR 为 14.33%。
2.2 软包:软包装渗透率提升 无溶剂型胶粘剂潜力巨大胶粘剂在塑料软包装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
PE、PP、BOPET、 EVOH、PA、纸、铝、纤维素塑料和 PVC 是软包装的重要原料,由于每一层薄膜 之间基材材质不同,需要用到不同的复合聚氨酯胶粘剂粘合多层薄膜最终形成一 个整体,共同发挥多种功能,在消费者使用之前最大程度地保护被包装物。
另外, 在印刷薄膜上印刷诸如商标、使用说明等图案和文字的印刷油墨中,也需要一种 专用的复合聚氨酯胶粘剂—油墨粘结料,使油墨中的各色颜料得以充分融合并附 着在印刷薄膜上。
聚氨酯胶在国内软包装胶粘剂市场占比 90%以上。
聚氨酯胶已成为软包装用复合 薄膜加工的主要胶粘剂,根据《软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发展态势分析》,软包所用 胶粘剂品种包括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 等,其中聚氨酯用量占 90%以上。
聚氨酯胶是一种重要的聚氨酯制品,在聚氨酯下游细分领域中占比约 6%。
聚氨酯 的上游原料包括异氰酸酯(MDI、TDI 等)、聚酯多元醇(AA、EG 等)、聚醚多元 醇等,辅料包括溶剂(DMF)、扩链剂、催化剂、发泡剂等;聚氨酯制品包括聚氨 酯泡沫塑料(硬质、泡沫等)、革用聚氨酯(PU 浆料)、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涂料、聚氨酯密封剂和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纤维(氨纶)等,其中粘接剂占比约 6%,是相对较为小众的应用领域。
聚氨酯胶在塑料软包装市场中的主要优势: 拥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以及耐细菌; 优异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冲击特性,适用于各种结构性粘合领域,并具备优异的 柔韧特性、粘合工艺简便、极佳的耐高低温性能以及优良的稳定性; 优异的橡胶特性,能适应不同热膨胀系数基材的粘合,在基材之间形成具有软、 硬过渡层,不仅粘接力强,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缓冲、减震功能等。
塑料包装是包装行业增长的趋势之一。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纸板是全球消费占 比最大的包装材料,占比约三分之一,其次是软包装、硬塑料包装的消费占比超 过 20%。
塑料的多样性及可塑性令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在日化产品包装中的应用范 围越来越大。
食品工业、日化行业、医疗保健品、服装是国内塑料软包装最大的四个应用领域。
塑料软包装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种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及其他需保护 免受损伤的商品领域。
软包装逐步替代硬质包装带动复合聚氨酯胶粘剂需求增长。
根据《软包装用聚氨 酯胶粘剂发展态势分析》,软包装约占我国整个包装材料的 25%。
软包装具有质轻、 占空间小、携带方便、内容物保质期长、拆封简易等优点,已逐步替代硬质包装, 如塑料、玻璃瓶、罐等。
随着我国居民整体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食品工业上对高附加值塑料包装产品的 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塑料包装不但能阻隔水分、空气,还具备提升产品外观、易 于密封和打开、能够用于微波炉当中等特性。
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越 来越高,下游行业对于中高端软包装需求将推动国内软包装行业增长。
无溶剂型聚氨酯胶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对 VOC 排放 的严格要求,软包装复合粘合剂逐步向功能化、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方向 发展,无溶剂胶正受到越来越多软包装企业的关注。
目前,国内包装材料中普遍 使用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无溶剂胶发展的潜力巨大。
根据崔渤著《塑料复合软包装胶黏剂市场研究》,20 吨复合软包装材料需消耗 1 吨 胶粘剂, 2021 年国内软包装产量 727.9 万吨(中研网),对应国内软包装用胶需 求量36.4万吨。
据Wind,高盟新材2021年聚氨酯胶销售均价为18808.66元/吨,预计 2025 年我国聚氨酯胶软包装领域的市场将达到 74.9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4.28%。
2.3 汽车:传统车需求平稳 新能源车提供增量空间汽车工业是胶粘剂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汽车胶粘剂种类繁多。
汽车胶粘剂是指 汽车工业中在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及汽车维修过程中用到的各种粘结剂和密封 胶。
据胶粘剂交易平台咨询,汽车胶粘剂品种已达数十种,应用覆盖白车身、喷 涂店、动力系统以及组装等,主要用于相关结构的粘接、密封和锁固,起到简化 生产、增强汽车结构、汽车轻量化、延长寿命和提高性能等作用。
汽车用胶基材包含聚氨酯、环氧树脂、有机硅、丙烯酸等,其中聚氨酯和有机硅 是主流基材。
汽车制造用胶需求量取决于整车产量。
据 Wind,2021 年国内汽车累计产量 2608.2 万辆,同比增长 3.4%。
据《中国汽车胶粘剂、密封胶行业发展历程及现 状》,单车的用胶量可达 20-40kg。
据新材料在线,2019 年国内汽车工业用胶粘剂 市场规模已逾 50 万吨。
车用结构胶可直接替代焊点,轻量化增加用胶需求。
结构胶用于立柱、纵梁、地 板、顶盖和侧围等车身零部件的粘接,固化后可以显著提升车身刚性、抗冲击性 能、抗疲劳性能等。
轻质金属、复合材料和塑料等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使得单 车结构胶用量持续增长。
此外,采用结构胶可明显改善焊点可能由于应力集中而 撕裂的现象。
对于焊枪达不到或出于美观需求无法打焊点的部位,结构胶可以在 不降低车身的碰撞性能、刚度、疲劳耐久性等的情况下直接替代焊点。
新能源汽车单车用胶量及单位用胶价值较传统汽车提升,提供车用胶粘剂市场增 量空间:1)胶粘剂单车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相 比于传统汽车增加,提升胶粘剂单车需求量;2)胶粘剂单位价值量提升:新能源 汽车中不同胶种的划分并非绝对,如以结构粘接为主的胶粘剂需兼顾一定的导热、 导电作用。
随着胶粘剂性能要求提高,单位价值量上升;此外,动力电池结构体 系不断创新提升相应胶类用量以及单位价值量。
胶粘剂是 CTP 结构电池包的必备材料之一。
CTP 结构的电池包一般需要大量使用 胶粘剂来连接固定电芯,这些胶类的应用主要有两大需求点:第一类为结构胶, 以结构粘接为主,兼顾一定的导热作用,以结构粘接为主要诉求的结构胶,导热 系数也需在 0.2 W/(m·K)以上;第二类为导热胶,以导热粘接为主,目的是将电 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到外部的散热部件,实现热管理的部分功能作用,兼顾 结构粘接要求。
随着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和零部件的减少,胶粘剂用量将显著 增加。
国内汽车产销量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据乘联会,2021 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大 约 209 台,跟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仍 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认为汽车行业仍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未来有望成为国内汽车销售主力。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 20%, 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据 Wind,2022 年 1-9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产销分别为 471.75 万辆和 456.68 万辆,销量市占率 23.46%。
新能源新车销 量占比达到 20%的目标有望于今年提前实现,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 望持续超预期提升。
我国汽车用胶粘剂年需求量有望达65.25万吨。
根据《中国汽车胶粘剂、密封胶行 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胶粘剂单车用量可达 20-40kg。
结合盖德化工网,轿车每车 用胶约 20kg、中型车约 16kg、重型车约 22kg,我们假设传统汽车单车用胶粘剂 为 20kg。
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单车用胶量将达到约 5 公斤,我们假设 新能源汽车单车用胶粘剂为 25kg。
据此计算,2025 年我国汽车胶粘剂需求量有望 提升至 65.91 万吨,2020-2025 年 CAGR 为 5.25%。
2.4 电子:产品附加值高 国产替代发展空间大电子胶粘剂品种繁多,产品附加值高。
电子胶粘剂是胶粘剂的细分产品,主要用 于电子电器元器件的粘接、密封、灌封、涂覆、结构粘接、共行覆膜和 SMT 贴片: 品种繁多:包括 EVA 热熔胶、有机硅胶、环氧胶、UV 胶、PUR 胶、导电胶、 瞬干胶、聚氨酯型粘合剂、厌氧胶等,其中硅橡胶产量占比约为 38.7%(数据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门窗用铝合金还是塑钢好?后悔当初贪便宜,现在重装浪费钱!
阅读下文 >> 系统门窗加盟如何选择适合门窗品牌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3704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