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造船厂厂区一角。
祝世红 摄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百年历史的船厂,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苦难辉煌,见证了人民海军从弱到强,从近海走向深蓝的壮阔历程。
这就是位于长江侧畔,距离出海口500公里的芜湖造船厂。
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特殊的资源条件,这座老船厂,将自身发展与军工使命紧密结合,靠强军报国的情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戮力拼搏进取,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企业之一。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建设迫在眉睫,国家向芜湖造船厂下达了全面转型建造02型木质鱼雷艇的国防生产任务。
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代价,芜船人团结一致、日夜奋战,仅用数月便完成厂房改造、体制调整、物资准备等全部工作,全力以赴攻克技术设计、武器安装等诸多难题,将一艘艘性能优越的鱼雷艇交付海军。
1958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芜湖造船厂。
他坐上该厂生产的02木质鱼雷快艇在长江航行20余海里,并观看鱼雷发射操作,他高兴地说,“这个艇好啊!”从建造中国第一艘木制鱼雷快艇到中国第一艘玻璃钢扫雷艇,再到建造中国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中国第一艘新型综合试验舰……芜湖造船厂始终坚持“军品优先、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以坚实的步伐走出不平凡的军工报国之路。
一艘威武的舰船即将下水。
祝世红 摄二2018年4月,南海,新时代人民海军豪迈亮相,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48艘战舰铁流澎湃,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这其中就有芜湖造船厂建造的舰船。
那一天,成了芜湖造船厂的“高光时刻”,全厂上下倍感振奋。
那年,某型舰首舰在芜湖造船厂开建。
大量采用的新工艺,给定的新标准成为巨大挑战。
拿出最高的水平,造出最好的舰。
芜船人勇挑重担,勠力攻关,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使该型舰的整体建造水平达到了行业领先。
“造质量最好的军品,既是军工人的本分,更是国家安全需要。
”在芜湖造船厂,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
从图纸设计到艇体焊接,从设备安装到下水试航,“芜船人”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错过一个纰漏,尽全力将舰船质量做到极致,先后为海军、陆军及武警部队建造了上百艘先进的战斗舰艇、巡逻艇、扫雷艇、大型辅助舰、新型舟桥等产品,成为国防一线的“硬核担当”。
芜湖造船厂码头,准备交付的两艘货轮蓄势待发。
祝世红 摄三大洋深处,某新型试验舰正在高速机动,对某型系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极限测试。
同一时间,数艘某型快艇在波飞浪涌的东海飞驰,展开实战化演练。
这两种先进的国产装备,都诞生于同一地方——芜湖造船厂。
身处长江侧畔,放眼深海大洋。
60余年军工报国,60余年孜孜以求。
在人民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的征程里,芜湖造船厂紧跟时代发展,锻造海上利剑,将每一艘艇、每一艘舰都打造成“精品工程”,用行动擦亮“军字招牌”。
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加紧推进,军品建造周期被大幅压缩。
为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围绕军标体系,积极推进精益管理,加大战略优化、组织变革、生产模式创新,并引进了国内造船行业首套多工作台、离散非标组件自动焊接工作站,推开了智能制造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质量牵引、创新驱动,让这座百年船厂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围绕船舶产品的创新研发,芜湖造船厂从生产设计到详细设计领域,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公共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深度,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37项第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72项,多次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和国防科技进步奖,在中国造船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情凝望双甲子,芳华与共再出征。
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着百年芜船强军报国的炽热情怀,也见证了他们团结拼搏、砥砺前行的铿锵足迹。
百年芜船依然年轻,未来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