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北京冬奥会小故事(讲好冬奥故事)

北京冬奥会小故事(讲好冬奥故事)

2023-02-03 来源:门窗之家责任编辑:防盗门 浏览数:6 门窗网

核心提示:△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六自由度训练馆考察。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走进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观看了运动员在多功能训练系统设备上进行模拟训练,俯身细看工作人员为雪板上蜡,听研发人员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雪车。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速滑馆安装智能训练系统,让运动员的冰上训练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六自由度训练馆引入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防晕眩训练器,实现夏季模拟雪上训练……科技力

△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
这是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六自由度训练馆考察。
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走进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观看了运动员在多功能训练系统设备上进行模拟训练,俯身细看工作人员为雪板上蜡,听研发人员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雪车。
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速滑馆安装智能训练系统,让运动员的冰上训练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六自由度训练馆引入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防晕眩训练器,实现夏季模拟雪上训练……科技力量已为冰雪运动注入蓬勃动能。
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至今,我国冰雪产业奋力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提升从量到质,迎来飞跃式发展。
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绿电”供应,“冰立方”成为世界首座智能化水冰转换场馆,国产首台压雪车和雪蜡车相继问世……科技为北京冬奥会增添别样魅力。
冰雪蓝为基调,配以飘舞的白色飘带,整体颜色中点缀若隐若现的雪花和运动元素……1月6日,身披“瑞雪迎春”涂装的北京冬奥列车正式上线。
“北京城区到崇礼不到300公里,1995年我帮崇礼筹划建立第一家雪场时,沿110国道开车去一趟最长要用7个小时。
现在多方便,乘高铁去滑雪,当天就能往返。
”被誉为“中国滑雪之父”的单兆鉴说。
北京冬奥列车有专门的节能模型和节能算法,能结合线路的坡道、乘客的多少等,实时计算一条最优化的控车曲线,达到节能;列车还搭载了5G超视距应用系统,相当于给车安装了眼睛,感知线路上的情况等。
△北京冬奥列车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上百个冬奥5G基站的建成,使得京张高铁过隧道时也能高速上网。
5G 技术的应用不仅在车辆本身,伴随着列车首发,位于8号车厢的北京冬奥列车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正式上线。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相关单位创新建设的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是全球首次在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列车上依托5G技术打造的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实现了超高清信号的长时间稳定传输。
主媒体中心和运动员村,是检验国际重大赛事保障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上百台机器人“整装待发”,准备上岗。
在赛时,它们将提供巡游、送餐、送物、导引、消杀、清废等服务。
而在“智慧餐厅”,将有约120台餐饮机器人同时服务数千人,媒体记者只需要手机扫码就可轻松点餐,并且实现“24小时供应”。
△1月10日,就餐人员在媒体餐厅体验智能送餐服务。
在张家口冬奥村运动员公寓,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张张智能床。
“使用遥控器可以根据睡眠、阅读、看电视等三种不同的模式调节床的角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自由调节腿部、头部的角度。
床垫还拥有记忆功能,当运动员躺在床上的时候,床垫会根据身体的曲线自动调节,让身体保持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张家口冬奥村场馆运营团队工作人员介绍道。
同时,该智能床还搭载有精密的传感器,能够精准捕捉人体体征数据,监测运动员心率和呼吸信号,管理运动员睡眠数据,形成健康预测报告,帮助教练实时关注运动员状态;还可通过大数据进行预警,防止紧急情况发生。
作为北京“双奥之城”标志性建筑群“成员之一”,“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水冰转换”场馆。
这是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国家游泳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实现“水冰转换”,国家游泳中心在场馆改造中研究建立起覆盖全建筑空间、集成多种终端、自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群智能控制系统。
而数百个智能控制节点、上千个各类传感器织构成强大“神经网络”,能并行处理至少30个场馆管理任务。
△施工人员在“水立方”进行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
改造中,很多原来引以为傲的设计,也都成了待解的难题。
比如,“水立方”的“蓝色泡泡外墙”形体轻盈、透光性强。
技术团队便给“水立方拉上了窗帘”——在膜结构下覆了一层PVC膜,避免阳光照射对冰的影响。
等到“冰立方”转换为“水立方”,拉开这层PVC“窗帘”即可。
如今,场馆可在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实现绿色、节能、可持续等效果,助力打造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新典范。
科技,北京冬奥会的亮丽底色。
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正陆续在冬奥会的各项测试工作中落地检验,也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了现实。
五环旗下,万众期待,来自全球的运动健儿蓄势待发,共赴这场期盼已久的冰雪盛会。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监制丨张鸥制片人丨兴来主编丨宁黎黎编辑丨栾熙彦视觉丨江雨航校对丨杨彩云责任编辑:栾熙彦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家用实用小物件推荐(家居好物玩意分享)
阅读下文 >> 怡发门窗陈颖:聚焦核心竞争力,专注服务与口碑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2824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