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姜天涯 顾 筝五金店不稀奇。
但在店门一打开老板就蹭蹭掉血的梧桐区,那就有点意思了。
以淮海中路、武康路为原点,点评显示周围1公里有10家五金店。
虽然不起眼,但看店铺数量,卷力堪比咖啡店。
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好奇:这么卷的业态,既不给人消费欲望,小红书怕是一家都看不上,又要直面高昂的铺面租金,老板们怎么活啊?带着这个好奇,我们扫了一圈武康路、五原路、襄阳南路的五金店。
01虽然有一点跌落“神坛”,不再像两年前那样,时时挤成徐汇“城隍庙”,但武康路的人气还是在的。
最佳取景点有人在拍婚纱,路边总有好看的男女在拗造型。
而时髦出片的店里永远有人在兜逛。
在大众点评上搜武康路,近一半店面集中在咖啡馆、西餐店、冰淇淋店等餐饮业态,还有就是服装店、香薰店等。
店面如潮水,有时奔涌潮涨奔向某一个热门行业,有时又退去。
有的店面换手频率很快。
湖南路武康路口的转角店面去年还是卖椰子冻的网红店,今年已经变成了咖啡店。
变中也有不变。
武康路上有家店已开了20多年,但熙攘的人流和它无关。
左边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在武康路上开了二十多年连着几次,骑车经过武康路时,都会看到徐建华在自家店门口闲晃着。
由于外墙整修,店面所在的大楼搭着脚手架,完全遮住了店招的位置。
不过即使露出来也没有区别,因为这家店没有店招,也没有名字。
店门左边是优秀历史建筑铭牌,右边是打着公牛招牌的“五金建材”四个字。
走近看才知道,这是一家卖五金建材的小店。
如果不是两年前写武康路的时候采访过徐建华,很可能注意不到这家五金店,毕竟点评上也查无此店。
它属于武康路上绝对的异类。
和同一条街其它有着玻璃落地窗、设计风的店铺相比,五金店没有装修。
硬要说的话,就是真·工业风——在有限的空间里塞满货架,然后用超级收纳术摆上货品,一种《梦想改造家》的极致演绎。
▼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里,层层叠叠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货品。
虽然徐建华的店只有9.8平方米,却塞入了以千计的小物件。
6层的货架一直延伸到天花板,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灯泡、灯管、胶带。
柜台上方挂着各式插座、开关、晾衣架、电池、手电筒、自行车锁、果蔬刨刀,选品颇杂。
店里既有五金配件,也有一些生活小百货。
但再低调,这毕竟是一家位于武康路的店。
这个沿街铺面明年月租金要涨价到2万元。
“我们这个,上了1万的房租就难了。
”合同签到年底,徐建华准备退租了。
20年前,徐建华随着福建老乡来上海做五金店生意时,四处去看店面。
他们当年看上这里的市口,并不是现在所看重的“网红经济”,而在于周边居民多,同类的店少。
2020年11月徐建华的五金店(最左),武康路的人流与它无关。
这个店面并不很理想,它不像在武康路另一头(现在老麦咖啡馆旁边)的位子,能辐射淮海路那些高层小区。
但好在店面小,价格便宜,两三千元的月租金是徐建华当时所能负担的最大金额。
“那时30平方米、三四千元(月租金)的地方多得很,但我当时结婚后在老家造了房子,没钱了。
”房东是对上海老夫妇,双方相处得不错,除了刚进场时签过合同外,后来一直没有续签过。
租金以一条平稳的曲线上涨到现在的七八千元。
美团小哥来借充电宝,这也是小小五金店的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