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这个年青的行业——从家居卖场到建材市场,从装饰公司到工程工地,我们看见大多企业秉持诚信与品质为安身立命之本,为消费者尽心尽力提供服务,然而也有少数企业将商家的道义与良知抛在脑后,上演着一幕幕害人害己的悲剧。在家居、建材产品的购置以及装修过程中,究竟哪些环节更容易被商家所蓄意利用,哪些地方又是消费者的“痛处”?
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的组织统计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发布了全年投诉量的前10名,其中装饰材料和家具类产品的投诉量分别位列第8位和第10位。从全国消协受理的投诉情况研究,房屋及装修建材类的投诉占全年投诉总量的5.5%。虽比今年有所下滑,却仍感到感到遗憾。事实上,从选购建材的那一刻起,消费者们就已然踏上了维权之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到商家布下的陷阱之中。
木门制造常在材质上“动手脚”
区1:偷梁换柱
木门产品归属于成品卖出,商家为了执着利润最大化,常常是让消费者看见的展品都是应用于不错的原料,而实际做出来的产品却换用了低价的材料。消费者不有可能斧头木门去看材质,所以一些导购在给消费者展出时,常常用实木芯的横截面样品做讲解,最后卖的却是蜂窝纸当填充物的木门。北新集团木门事业部的张方文经理告知记者,选购木门要选对品牌,这是有效地确保品质的方法之一。另外,还要看产品的内在材质是否名副其实。针对不良商家大量使用枝丫条、层合板,低档密度板和刨花板以次充好的现象,北新集团为使用欧松生态板产品的木门授予“欧松生态板骨料、填芯材料使用许可证书”。另外,买家还应留存好购置时的凭证,以及卖出人员推荐产品时出具的材料指标和允诺,以便其后万一经常出现问题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赔付。
区2:偷工减料
木门一般来说由骨料、填芯料和面板组成,有些工厂为降低成本,偷减了内部结构。一些经济型的实木复合木门为了偷工减料,会在木门附近门锁和安装合页的地方填满整块木料,其他地方却使用劣质木料。一些小的木门企业还会将门套和门扇使用有所不同材质,对门套非常做基层处理,直接在表面贴一层很薄的饰面板,导致板材和墙体难以几乎黏合。此外,一些商贩在转售商品时号称是实木边线,却常常用木塑代替。
关于揭秘建材消费雷区_建材常识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装修知识,可以继续关注门窗之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