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读书分享:《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真正懂孩子老师的经验宝藏

读书分享:《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真正懂孩子老师的经验宝藏

2023-05-06 来源:防盗门责任编辑:断桥铝门窗 浏览数:6 门窗网

核心提示:各位世合101班的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世合101班各位家长和老师能给我这次分享和锻炼的机会,我是1我们班学生蔡德馨的爸爸蔡挚鸿。我同样是从事教育,有近10年时间,但我主要面对的群体是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父母的生命教育,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这段完全是我的空缺。不知道各位家长在面对孩子进入小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虽然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是当我的孩子即将要进入小学的时候,我依旧也有很多的联想、担心,甚至也有一点点的焦虑。孩子在学校生活怎样啊?能不能适应?人际关系好不好啊?会不会被人欺

读书分享:《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真正懂孩子老师的经验宝藏

各位世合101班的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世合101班各位家长和老师能给我这次分享和锻炼的机会,我是1我们班学生蔡德馨的爸爸蔡挚鸿。
我同样是从事教育,有近10年时间,但我主要面对的群体是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父母的生命教育,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这段完全是我的空缺。
不知道各位家长在面对孩子进入小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虽然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是当我的孩子即将要进入小学的时候,我依旧也有很多的联想、担心,甚至也有一点点的焦虑。
孩子在学校生活怎样啊?能不能适应?人际关系好不好啊?会不会被人欺负啊?老师喜不喜欢她啊?学习的状态如何?虽然现在国家要求3年级以内不能考试,但是怎样才能了解她学习的情况进展?一年级的学习做为爸爸该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才会更好呢?等等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课题,也是我作为一个爸爸很想去了解和探寻的。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普遍生存压力大,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能寄托在老师身上,对老师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很多博主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会把老师与孩子教育做为流量密码来获取更多的关注。
甚至很多人对体制内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式的创作,拿体制内的老师开刀,这样可以获取丰厚的流量密码。
所以近10年来,大家对体制老师的印象和形象并不是太友好。
坦白说,我虽然做为教育工作者,但是之前对体制内老师的印象也或多或少受到这些网络博主的影响,这也是我焦虑和担心的原因之一。
后来孩子上了世合,几次与杜老师和101班的老师沟通,发现原来体制内的老师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后来有机会做为家委参与到学校的家委会议后,校长跟我们介绍了世合的教学理念、师资水平及教学的改革后,这个疑虑开始慢慢打消。
看了郭文红老师的这本《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更是打消了我的这个顾虑。
郭文红老师在书中说,其实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孩子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形成好的习惯,未来才有一个好的前景,毕竟桃李满天下也是很多老师的愿望。
郭老师说在她“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尽心尽力恨不能把自己全部所知都喂给学生的老师,他们不仅希望孩子知其然,更希望他们知其所以然。
”。
当然“我不会放弃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希望你别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刚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最后一次家委会会议时候,学校的老师推荐我们的,希望家委会能在班级来推动。
我当时也第一时间把这本书发送到我们班级群,但是我当时觉得孩子都一年级下学期了,并没有引起重视,并没有在群里很认真推动起来,非常抱歉。
后来听说学校要家长在开放日分享,我才开始重视这个事情,和几位家委开始推动。
我看到我们班级的家长都很积极的响应,有几位妈妈都已经在认真读了,还有的家长提供了在喜马拉雅的音频,方便大家学习,我自己也才开始重视起来。
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这本书不仅适合1年级的孩子,2-3年级,甚至高年级的家长都适合,毕竟对孩子的了解、家校的配合、老师如何教学等等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学习和了解的。
我是在4月7日到山东出差的路上开始读的这本书,除了中途换乘和吃饭的时间,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花了差不多4个半小时的时间。
可能是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因为之前就有困惑,所以一下子就对被这本书吸引。
这本书没有太多专业的术语,都是郭老师在一线教学中实践与思考,读起来通俗易懂。
郭老师分别从六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一、双减之后,学校的教育该如何调整,家长该如何配合,减负不是减责,也不是减质。
孩子早期的成长是需要陪伴的,如何更好的规划好孩子的成长,课外补习该不该上?比起分数,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这些问题相信都是很多一年级家长关心的问题。
郭老师反复提醒,我们更应该来关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模式,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所以学习的负担是减少了,但是对孩子生命的关注和质量是要持续的增加。
换句话说,就是学习可以减少,孩子的生命的质量不可以降低。
二、孩子的入学该做好那些准备,生活、习惯、社交、学习、能力等等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是他全新模式的开始,他们在面对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有诸多的压力和不适。
上学模式、人际关系、与老师的相处等等都与幼儿园有非常大的不同。
而这些诸多的突然的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及时捕捉到,忽略他的感受就会形成他的心理压力,而由心理压力而产生的情绪等等是需要成人去感受的。
郭老师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了解孩子,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吗?所以如果在上学前我们就给孩子做了一些准备和铺垫,他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模式之后就不会那么“局促”和“窘迫”,心理压力也会变小,他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上,成绩和习惯自然就会变好。
三、小学生典型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常常喜欢说“不是我”,为什么爱发火,脾气大,包括磨蹭、不守规矩、懒惰、屡教不改等等问题郭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下子打开了我对小学生这个阶段孩子的了解。
在我们德福宝宝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发现,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因为对孩子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不了解,常常把孩子在对应阶段本该有的正常表现当成是不正常的行为,例如叛逆期、自我中心、执拗期等等,所以常常给孩子一些错误的养育方式,障碍了孩子,甚至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和创伤。
看到郭老师的这本书,我有同样的感受,小学生的很多在成人看起来“不可理喻”的问题,原来只是他们这个阶段该有的正常表现而已,而我们成人因为缺乏对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的了解,常常让我们焦虑不堪,甚至会惩罚孩子、打骂孩子,最后搞得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很差。
大家想想,是不是孩子上学后,家庭中的很多矛盾都是跟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有关。
郭老师这这部分有非常精细的分析,真的让我佩服。
我也一下子升起了对孩子的看见和照见,感觉自己也一下子走进了孩子的心。
四、家长应该怎样辅导孩子才有效。
孩子上小学之后,比较让我们迷惑的就是孩子的作业我们该不该陪着。
有些人说,孩子的作业不需要陪,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从小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尤其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家长陪孩子的那种鸡飞狗跳的场面,更是让很多家长“胆战心惊”,这个问题郭文红老师进行了系统和专业的回答。
在一年级孩子写作,家长陪伴,关键不是督促,而是让她感觉到在她进入新的学习模式,适应新的调整之前,有一个人陪着他一起度过,协助他建立新的习惯,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信心,他也会在这个时候感受到鼓舞和支持。
孩子这个时候还达不到能独立自主的完成所有作业的能力,她的习惯也还没有完成形成,所以陪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郭老师还在书中说,陪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作业有错误的地方,并跟孩子一起探讨和改进,这份关注和陪伴就是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增进亲子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
郭老师举了歌手陈美玲的例子,她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她以她极其专业的视角、全力以赴的关注,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她曾经介绍过自己的育儿方法,其中一个就是——陪孩子做作业,直到上初中为止。
郭老师建议,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陪,要认真的陪、仔细的陪、全学科的陪,陪出好习惯,陪出好情绪,陪出好感觉。
之后,逐渐放手,就像帮助孩子学走路一样,扶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彻底放手,那么今天陪写作业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是为了明天的自主自觉完成所有的学习。
五、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家长是怎么做的。
郭老师之前带的是高年级,送完高年级之后,重新回来从一年级开始带起。
因为知道高年级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在小年纪形成的,所以这个时候也更加清楚小年纪哪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哪些习惯对未来的学习会有重要的影响等等。
跟我们101班的情况非常像,杜老师也是刚送完六年级,重新回来带一年级。
所以我们这次一年级在正式开学前,8月31日杜老师就给我们召开了家长会,重点跟我们分享了一年级在学校注意事项、一年级学生该注重和形成的一些重要的品质、家校应该如何更好的配合,哪些习惯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我记得当时杜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一年级最重要的三个品质就是“有序、专注、坚持”。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的这几个品质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慢慢形成。
郭老师说之前以为孩子到了高年级才开始会分层,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差别越来越大。
但是后来发现在一年级,孩子就已经出现分化,而这些都是跟家长早期的陪伴和养育方式有关。
六、最后一部分,是郭老师写给家长的一些话,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
我们的孩子上学了,其实我们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孩子又是如何与老师相处的?孩子在学校中,有哪些表现?孩子出现问题后,老师是怎样处理的?老师又是如何来带领孩子除了成绩之外的其他教育,例如人格教育、生命教育。
毕竟孩子上学了之后,跟她相处最长时间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生命状态、老师的德性、品格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叫生命的接引,一个老师面对孩子的真正功力也体现在这里。
可能我是做性情教育,做生命教育的,所以对这一板块比较关注。
其中一个案例,让我现在还很感动。
有一个学生跑到郭老师面前说,“郭老师,我的同桌说你的眼睛瞎了”。
郭老师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是不爽,但知道一定有缘由的,便与那位学生有了一番交流。
那个小男生有点苦兮兮地站在郭老师面前,表情既紧张又畏缩,身子僵硬着。
郭老师确认了他是因为上课没有请他发言,就生气地说郭老师眼睛瞎掉了。
郭老师将他搂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问道:"在其他课上,你每次都能发到言吗?"小男生摇摇头。
"不能发到言,你都会很生气吗?你都会说老师眼睛瞎掉了吗?"小男生听了再次摇摇头。
郭老师搂紧了孩子,对他说:"我明白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了,其实你是特别想回答郭老师的问题,特别想在数学课上发言,对吗?"小男生的眼泪一瞬间就汩汩而下,被说中了心思的既委屈又伤心的泪水,而他的身体明显变得柔和起来顺势就依偎在老师身上。
擦完了眼泪,郭老师说:"宝贝啊,你上课时想回答问题,郭老师太高兴啦,可是你有没有把这个想法通过一些特别的信号传递给我呢?"郭老师举了一些同学以特别方式举手的例子,小男生明白了,立马轻松了许多。
郭老师还追问这句话从哪里学来的,原来是他不会写作业时,妈妈这样骂过他。
郭老师再次拥抱了小男生,与他谈了许多暖心的话。
看到这个案例之后,真的非常感动。
我当时就写下一段话:“一位有性情的老师,心中充满的是对孩子这个生命主体透彻的理解、包容与看见,她关注的是孩子生命的成长,而不是是非对错。
走进孩子、启发生命、教会方法,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真的是通俗易懂,写的都是我们家长的心声。
我看完这本书后,当时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这是一本一线老师写给所有家长的书,也是一本家校共同成长的书,更是一本老师的自我成长的书。
”有人问郭老师,为什么你写的文章,凡是学生出了问题,都是在找家庭的原因。
郭老师说“我完全接受这个提醒,并想着应该多方位、多角度,更加全面客观地去看待孩子的问题。
但反过来又一想,我一个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极其弱小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现在,接触的都是刚入学才两个月、年满六岁的孩子,若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往家庭寻找主要原因,又能往哪里去找呢?”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跟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养育,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校一定要互相配合,才能真正的把一个孩子给教育好,我想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让我们看这本书的原因。
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对蔡德馨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清楚老师在学校是如何面对孩子和处理孩子的问题,更加清楚老师希望我们家长应该如何配合。
现在我跟蔡德馨在学习这件事情也进入了一段比较愉快的旅程。
再次非常感谢世合101班所有家长和朋友给我这次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给我们孩子未来的成长插上翅膀,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可以自由翱翔在理想的天空。
谢谢,感恩!!2023年4月24日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一年级的老师可不可以(一年级老师好做吗)
阅读下文 >> 一班一品一特色策划案(一班一品一特色口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16054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