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执政后,曾问政于大法官皋陶,皋陶说:“嘟!慎厥身,修思永,谆叙九族,庶明励冀,迩可远,在兹。
”就是建议大禹从修身、齐家做起,由近至远,由上至下地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家天下”的政治模式。
皋陶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家天下”模式的政治家。
“家天下”模式的提出,意味着禅让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禅让制传了多少朝,多少代,己无从考证,但从有限的典籍看,只有尧对舜、舜对大禹的禅让,并且都是儿子不成器,情非得己。
禅让制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优越,反而看后人看到它的种种不公。
一、禅让制易于受到君主的操控,成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受禅之人往往不是德才兼备之人。
一个尧帝,连个儿子(丹朱)都教不好,嚣张跋扈,非法无天,可见自身德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于儿子的,负能量居多。
再看他自己,禅让于舜,只稍问于四岳,事前未调查民意,事后又未公示,操纵的嫌疑很重;禅让主意一定,就立即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笼络和驾驭舜的意味也很明显。
再看舜,“瞽子、父顽、母嚣、象傲”,一家烂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能成为什么人呢?难以想象。
二、受禅的君主是人民的君主,理应对人民负责。
可是,由于君主权力极大,利益极丰,受禅也是受恩,这导致受禅的君主不是对人民负责,而是对恩君负责。
这就可以理解尧为什么不将君位传给德望甚隆的大禹,反而对大禹父子横加迫害,而是传位于声望不咋地的舜。
传位于大禹,是顺天应人,大禹不会感恩戴德;传位于舜,舜会肝胆涂地。
所以,舜即位后,竟然专为罪恶累累的丹朱量身定制了“象刑”,将丹朱的衣领割下,就算砍了他的头,“以平民愤”;不惜让歹徒欢兜从政九年,也要让同是歹徒的丹朱坐九年高位,领九年厚禄。
如此体制之下,社会治理怎能做到公平公正,天下又怎能和谐太平?综上所述,大禹时代,禅让制已经穷途末路,“禅让”于“家天下”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启废除禅让制,既是私心作祟,也是顺应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