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中国夏朝以前的社会,是“公天下”的社会,人民生活痛苦少,夏朝以来便进入“家天下”的社会,人民生活忧虑多。
所谓“公天下”,是指以人民群众为本,天下公有,简而言之,就是世上1%人主动为99%人服务谋福。
所谓“家天下”,是指以君王权贵为本,天下私有,简而言之,就是世上99%人被迫为1%人服务献身。
“公天下”本来是一种社会现实,但后来成为了一种社会理想。
在“家天下”的社会里,人们大多在夹缝里生存,活得非常窝囊。
在鲁迅的眼里,历来广大民众无非是循环着两种生存状态——“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
在今天看来,鲁迅的话很难听,但却真实得令人难以辩驳。
于是,便有明眼人瞻前顾后,呐喊几声,以期唤醒习惯做奴隶的人。
如,《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尽心章句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讲得最直接,最具有革命性。
当然,也曾有人振臂一呼,破旧立新,想带领民众走出“家天下”的怪圈,也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尝试着走向“公天下”的伟大实践。
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伟大先驱。
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家天下”怪圈,其魔力无穷,手段高超,障眼法与障心法并用,布下使广大民众云里雾里的法阵,要走出“家天下”的怪圈谈何容易!纵观当今世界,革故鼎新,熙熙攘攘……离“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的社会理想还非常遥远。
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1%人与99%人的纷争,还是走不出“家天下”的怪圈。
“家天下”与“公天下”之争,就是私有与公有之争、广大民众与精英权贵之争,但本质是“私心”与“公心”之争。
世人不平等,世事不公平,皆源于心不平等。
心若平等,天下为公。
寄望世人心平等,这又谈何容易呢?因为人心早已被“怪圈”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