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韩哲熙;编辑 | 张麟36氪To B产业组会为大家汇总每日新能源领域的主要新闻,9月14日新能源行业动态日报如下:电池产业新动态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重上50万元/吨大关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单日涨2600元/吨,时隔五个月,均价再度站上50万元/吨。
受此消息提振,截至当日收盘,西藏矿业涨停,融捷股份涨超5%,藏格矿业、西藏珠峰、盛新锂能、永兴材料等纷纷跟涨。
“锂盐价格达到50万元/吨,对于市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预警线”,上海钢联分析师曲音飞表示,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上行,会持续抬高下游的生产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因物流运输受限、锂矿开采进度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锂盐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预计2022年底锂盐均价将再创新高。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 重上50万元/吨大关》消息称LG新能源已取消方形电池开发据韩媒9月14日消息,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最近取消了方形电池的开发。
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开始对该产品是否可行进行审查,但最近得出结论: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不可行的。
据悉,LG新能源专注于制造软包电池,它还生产圆柱形电池,但其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电池大多是软包电池。
《韩媒:LG新能源已取消方形电池开发》华友钴业联手淡水河谷印尼,强化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华友钴业9月13日晚间公告,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合作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项目将采用高压酸浸湿法技术对淡水河谷印尼Sorowako矿山的红土镍矿褐铁矿进行加工处理,计划年产能为6万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MHP);如果可供应的褐铁矿增加,双方将考虑扩大本项目产能。
华友钴业称,公司本次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再度联手在印尼合作开发镍资源,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及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平台。
《华友钴业和淡水河谷印尼合作建厂:强化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新能源应用风向LG筹备进军电动车充电业务据韩媒9月13 日消息,韩国LG集团信息通信技术子公司LG U+正在首席战略官的领导下筹备电动汽车充电相关业务。
该公司今年6月向韩国专利厅申请“Volt up”商标权,并将“充电预约应用程序软件”和“提供充电站地理信息的应用程序软件”等纳入业务范围。
据悉,LG子公司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的原因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市场的增长性越来越大。
韩国国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韩国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上个月,韩国国内安装的电动汽车充电器数量约为13.2万,还不到近30万辆的电动汽车拥有量的一半。
《韩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LG筹备进军EV充电业务》特斯拉电动汽车平均生产成本降至3.6万美元据外媒消息,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Martin Viecha在近日于旧金山举行的一场技术会议上透露,2017年特斯拉生产每辆车的成本为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5万元),但在近几个季度已经降到了3.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1万元)。
Martin Viecha表示,成本的降低并不全是因为电池成本降低,是他们不断优化整车设计,使生产尽可能简化的结果。
引进专门为生产电动汽车设计的工厂,对降低成本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Martin Viecha在会上还表示,优化生产成本对汽车厂商非常重要,并认为每辆车的生产成本,将是未来电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关注指标,是汽车厂商能生产多少辆汽车及能成为多大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特斯拉电动汽车平均成本已降至3.6万美元 不到2017年一半》天合光能签逾212亿元硅料采购合同9月13日晚间,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高纯硅料长单采购合同。
预计2023年-2026年,公司将向南玻集团采购高纯硅料原料产品合计为7万吨,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计采购金额合计为212.1亿元(含税)。
此次签订高纯硅料长单采购合同,可以锁定上游原材料供应,有利于公司产业链扩张。
2022年以来,光伏行业大额硅料长单频现。
据统计,2022年以来,通威股份和新特能源两大硅料巨头累计分别斩获3573.66亿元和1420.77亿元的硅料长单合同,累计订单规模分别达到144.22万吨和53.79万吨,合约期限多在5年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光伏组件企业而言,签订长单合同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供应链安全。
近年来,下游企业产能快速扩张,亟需通过长单锁定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确保产品出货不受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天合光能签逾212亿元硅料采购合同》政策、行情早知道上海: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9月14日,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表示,在绿色低碳方面,上海将聚焦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过程高效化、终端电气化和资源循环化等“六化”趋势,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五大领域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企业、零碳示范工厂、绿色产业链,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上海: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机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将从GWh迈进TWh集邦咨询最新研报表示,至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规模预计将从GWh迈进TWh,至2030年将超过3T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规模预计将占据全球约45%。
据统计,包含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中创新航、三星SDI、松下等主流电池厂商在内的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至2025年的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规划达到了4.2TWh,其中,中国厂商约占3.1TWh,电池产能扩张速度和规模领先全球。
《研报丨动力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30年全球装机规模将超过3TWh》